近现代建筑保护与利用

时间:2022-06-03 06:38:06

近现代建筑保护与利用

随着社会各界尊重历史、尊重文化意识的增强,近现代建筑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因而作为历史、文化的载体,近现代建筑的保护问题也得到更多的关注。这些建筑除了具有历史、文化价值之外,还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使用价值。本文仅就近现代建筑的保护与利用进行探讨。

一、现状分析

1.严苛的保护影响利用

近来,随着社会各界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对建筑遗产保护的预期越来越高。一种呼声是希望所有具有人文价值的近现代建筑都能够采取博物馆式的保护模式,要进行极为严格的保护,建筑功能要以展示为主,仅在一定程度上对外开放;另一种呼声是要求全面恢复建筑原有的、最初设计的使用功能,并恢复到原住民的使用状态。

这对于大多数的近现代建筑显然是不适用的、不切实际的。依照国际惯例,博物馆式的保护模式主要适用于一些具有高度历史人文价值的建筑,如珍宝式的国家级文物等。这类建筑采取极为严谨细致的保护手段使其保持本来的风貌或现存的状态。保护的意义远大于利用,并且严格控制建筑的维修,对于维修材料、工艺技术的要求几近苛刻。但这种模式有其局限性,由于用途和使用负荷受到限制,一般来说也就很难带来高额的经济回报。要确保建筑的有效保护,就需要额外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以维护。就我国目前的经济状况而言,很难拿出大量的资金维系这些保护项目,因而这种保护模式只适用于极少数具有重要保护价值的建筑。原住民的问题实现起来就更困难了,很多近现代建筑,尤其是各国租界中的居住建筑,当时是达官显贵、遗老遗少、寓公、军阀的住宅等,应该说是特殊历史时期的特殊产物。这种人员构成与现今的社会形态是不相容的,历史也不可能重演,因而要这些近现代建筑恢复到原住民的状态是无法实现的。

2.过度利用危及保护

一部分近现代建筑的所有者,只重视建筑的使用价值,忽视了建筑珍贵的历史、人文价值,随意对建筑进行拆改、超负荷使用,影响建筑保护甚至损坏建筑。一是为了实现所需要的使用功能,对建筑进行过度改造,损坏原有风貌,如为了实现大开间,将原有的木结构改为砖混结构,改变了建筑的结构形式;为了对外经营,将原有的外檐窗改为对外敞开的门,破坏了建筑原有的立面布局,甚至影响建筑的结构安全;为了增加使用面积,在屋顶、露台搭设违章建筑,改变建筑形态;二是将居住建筑改作办公或经营使用,或者独户使用的居住建筑改为多户伙住,增加了荷载而且过度使用。

二、理论研究

2005年《维也纳备忘录》界定了“当代建筑”,将建筑遗产保护提升至城市设计的必要环节,强调城市发展下遗产再利用的重要意义:历史建筑、开放空间和当代建筑可以彰显城市特色,从而极大地提升城市价值。当代建筑可以吸引居民、旅游者和资金,因而是强有力的城市竞争工具。历史遗迹和当代建筑共同构成当地社区的资产,应为教育、休闲和旅游服务,确保这些遗产的市场价值。这里强调要对建筑进行保护使其彰显城市特色,同时也要有效利用确保其市场价值。建筑的保护利用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

1.保存

保持建筑及其周边环境的现状或其被发现时的原始状态,并采取必要措施防止古迹的持续破败。主要措施包括结构加固、防止建筑的风化、虫蛀、腐蚀及其他人为破坏,使建筑及其周围环境空间关系尽量维持现状。这种保存的案例多见于博物馆式保护的文化纪念物。

2.修缮

修缮是通过对建筑的考证、价值评估,精确地记录建筑遗产在特别时期的形式、外貌及特性,并移除后期添加的无历史意义部分,以重新组合古迹损毁、遗失或散落的部位及构件为手段,使建筑恢复至过去某一个历史时期的使用状态。修缮在原则上鼓励建筑再利用,因此在最少改变的前提下可以合理改善给排水、机电等设备,且合乎当代建筑法规在能源效率、无障碍空间、卫生健康及公共安全等方面的要求。

3.再利用

再利用是指修改现成的资源,使之合乎当代建筑功能的标准,并且具有适用于新的使用功能的可能,是复原修护的延伸。因此,建筑再利用时,在符合保护要求的前提下,可以通过修改空间格局的方式提供更多的使用空间,以符合新的使用功能;可以通过调整使用功能,充分发挥其所具有的使用价值。

三、建议措施

1.完善政策定位

在坚持保护为主的前提下,根据建筑历史、文化价值的不同,制定有针对性的保护与利用政策。对于珍宝级的建筑,采取博物馆式的保护方式;对于历史、文化价值较高,但财政不能完全负担维护、运营费用的建筑,可采取沿用原用途、业态的限制性利用的方式;对于价值一般的普通保护性建筑,对利用模式的限制可适当放宽,在满足结构安全、消防安全的前提下,允许其进行功能完善,改变使用用途。

2.引入资金支持

近现代建筑由于建成时间久远,其结构安全性能、使用功能等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和不足。要确保建筑的安全、正常使用,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修缮、改造。由于这些建筑的特殊性,其后期的运营、维护费用也高于普通的建筑。为了保护、利用好这些珍贵的建筑遗产,在政府投入资金的基础上,鼓励社会资金介入,以充分发挥建筑所具有的历史、人文、经济价值。

3.鼓励试点先行

近现代建筑保护与利用是一项长期、复杂的事业,过程中需要不断探索与实践,其中包括政策层面、技术层面、经济层面等多个维度。应该鼓励一些机构进行大胆的尝试,在管理部门的规范、指导下,在不破坏建筑的前提下,选取试点进行尝试,以总结经验进行推广。

4.强化宣传引导

所有的保护工作都源自人们对建筑遗产价值的认知,只有充分认识到建筑的价值所在,才能发自内心地对建筑进行保护,才能在保护的基础上实现合理的利用。因此,需要加强建筑保护方面的宣传,通过宣传提高公众的保护意识,以实现保护与利用的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上一篇:住房公积金制度不可废除 下一篇:初中物理电学中控制变量法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