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治疗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所致的咽异感症体会

时间:2022-06-03 02:11:10

射频治疗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所致的咽异感症体会

[摘要] 目的:探讨射频治疗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所致的咽异感症的方法及疗效观察。方法:对300例确诊为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所致的咽异感症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其中150例进行射频凝固咽后壁淋巴滤泡结合药物治疗,并与150例单纯药物治疗对照,进行疗效比较,并随访。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60%,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治愈率为32%,总有效率为60%。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关键词] 咽异感症;淋巴滤泡;射频;体会

[中图分类号]R766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3(c)-151-02

咽异感症是耳鼻咽喉科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的主诉症状之一。 泛指除疼痛以外的多种咽部异常感觉或幻觉,如球塞感、瘙痒感、紧迫感、烧灼感、蚁行感等[1]。以吞咽唾液更为明显,不痛,进食无妨,且在进食时症状缓解,饭后症状又起。病程长短不一,有数日、数月,甚至更长时间。咽异感症以中年女性多见,也是难治的疾病之一。咽异感症多采用药物治疗,存在用药时间长,效果不满意的缺点,部分患者症状暂时得到缓解,但易复发,远期疗效欠佳。随访我科2005年以来应用射频结合药物治疗咽后壁淋巴滤泡所致的咽异感症300例,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300例患者均为门诊患者,男104例,女196例;年龄20~65岁,平均45岁;病程2个月~10年。300例临床症状均表现为咽部有阻塞感、痒感、烧灼感等,无吞咽困难,多为空咽时明显,伴有焦虑、急躁和精神紧张症状,并以恐癌症多见。经耳鼻喉科常规检查,辅以食道钡透、胃镜、茎突平片等检查,以排除咽喉及消化道的器质性病变,茎突过长综合征等器质性病因引起的咽异感症,排除精神疾病。咽部检查见咽后壁多数颗粒状淋巴滤泡增生,黏膜肥厚。随机分为两组治疗。治疗组150例,男54例,女96例;平均年龄35岁;病程2个月~10年。对照组150例,男50例,女100例;平均年龄40岁;病程3个月~10年。两组间性别、平均年龄、病程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均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术前禁食水,常规咽部1%的卡因表面麻醉后, 应用微电脑射频治疗仪(康普牌XVC-Ⅱ型,西安万智电子技术有限公司生产),功率3档。嘱患者张口暴露咽腔,置入射频治疗头,射频探头对准咽后壁淋巴滤泡,使局部变白或出现白环、白斑为止,治疗1个滤泡需0.2~0.5 s,较大滤泡可多点多次治疗。治疗后,常规雾化吸入:庆大霉素注射液80 000 U、地塞米松注射液5 mg及α-糜蛋白酶4 000 U用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为20 ml,2次/d(每次15 min),连续用药7 d,并以复合维生素B及C常规剂量辅助治疗。

对照组:单纯行常规雾化吸入及常规辅助治疗。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治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无吞涎空咽时的堵塞感等;有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在吞涎空咽时偶有堵塞感等;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咽异感症常复发。以上病例均随访半年。

2.2 统计学处理

采用χ2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3 治疗效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3 讨论

咽部神经支配极为丰富,感觉和运动神经含有迷走、舌咽、副神经颅根和颈交感神经的分支。此外,尚有三叉神经第二支司喉咽、扁桃体区及软腭的感觉,舌咽神经有直接分支于扁桃体下极及舌根,故咽部感觉非常灵敏[1]。另外咽异感症病因较多,近年来研究发现,咽淋巴内环构成咽腔防御的首要屏障,反复的理化和生物因素的刺激,使其在成人中发生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的概率很高。咽淋巴内环异常除腺样体、腭扁桃体肥大或慢性炎症外,还可表现为舌根、咽后壁和咽侧壁黏膜下淋巴滤泡增生[2]。本组所观察的300例患者中有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进一步压迫咽部神经末稍,引起咽部异物感。

我们采用西安万智公司生产的康普牌XVC-Ⅱ型微电脑射频治疗仪行淋巴滤泡治疗,通过射频仪产生的电磁波作用于组织细胞,产生强烈的分子运动而形成特殊的内生热效应,使组织蛋白凝固,血栓形成,血管闭塞,从而达到软组织萎缩、坏死、脱落消失,达到根除病变,消除症状,治愈疾病[3]。咽后壁增生的淋巴滤泡经射频治疗后全部脱落,24 h后局部由白膜覆盖,7 d后白膜逐渐脱落,7~15 d后,黏膜上皮再生,修复缺损的地方,组织逐渐平整。新生的黏膜上皮取代了原来的病变的黏膜上皮,从而去除了病因。另一方面,射频治疗同时带给咽后壁一个强烈的刺激,这种刺激远远超过了引起咽异感的阀值,使原来引起咽异感症的刺激成为阀下刺激,使该阀下刺激对咽丛成为无效刺激,从而达到消除咽异感症的目的[4]。

本文证明射频疗法安全,无辐射,痛苦轻,治疗时无臭味,无烟雾,治疗后不出血,患者易接受;操作简单,疗效可靠,治愈率高。本射频治疗仪热凝固组织深度为2 mm,无碳化,优于微波、高频电刀和激光。但在治疗时应注意,不可凝固过久,功率不宜过大,以免凝固过深,防止产生溃疡,每次凝固点直径≤5 mm,间距≥5 mm为宜,若淋巴滤泡为散在点状,可一次完成治疗,若融合成片,范围较大,可分次完成,以利黏膜再生修复。故射频是治疗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所致的咽异感症较理想的方法。

[参考文献]

[1]黄选兆,汪吉宝.实用耳鼻咽喉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138.

[2]叶发贵,余思忠,吴久昌.主诉咽部异物感症患者的咽周临床表现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07,4(5):98.

[3]苏炳泽,王茹,陈珍,等. 射频治疗慢性肥厚性咽炎256例临床观察[J].海南医学院学报,2000,6(2):109.

[4]刘武.射频治疗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所致的咽异感症疗效观察[J].中国医师杂志,2005,7(4):516.

(收稿日期:2007-12-13)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对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广东省高校公共卫生工作的... 下一篇:创伤性膈肌破裂21例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