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数学高效课堂的几点体会

时间:2022-06-03 12:22:45

构建数学高效课堂的几点体会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8-0112-01

北京师范大学曹才翰教授指出“学习是再创造、再发现的过程,必须积极参与才能实现这个过程”。一节有效的课堂教学,应在设计教学方案、组织引导学生、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率等方面起着关健的作用。本文就课堂教学阐述一些看法。

1 课堂交流讨论中“度”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新的课程理念的核心,合作学习、交流讨论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补充。现在课堂教学提倡教师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的模式,为此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合作学习也成为教师普遍使用的教学方法。不少课堂合作讨论存在问题:

其一,怎样组织合作学习,教师本身也不大清楚。通常的做法是:教师提出问题后,马上组织分组讨论,小组的分配也是按座位临时分成四人或六人一组。大多数学生对要讨论的问题还摸不着“头脑”,无事可做,游离其外。纵观“全局”,还是班上的少数学生在说。显然,这样的讨论流于形式。

其二,讨论的时间过短,有些讨论时间少于2分钟,学生在叽叽嘎嘎地说,谁也听不清楚。讨论的安排过于频繁,每提出一个问题都进行小组讨论。合作交流讨论强调:学生都会不讨论,都不会不讨论。

怎样掌握课堂交流讨论中的“度”呢?首先要弄清“合作学习”与“交流讨论”的本意。小组合作学习的主旨强调:合作学习的本意是让学生在独立探索的基础上,彼此互通独立见解,展示个性思维的方法与过程,在交流中反思,使自己的见解更加丰富和全面,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流的能力。

交流讨论有两个层面:用数学的语言发表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倾听他人的思路,从中得到启发,进一步改进和完善自己的思维。把握课堂交流讨论中的“度”,就是要:

(1)恰当地安排时间一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安排好各个教学环节。讨论交流时间要充分,但不能过于频繁,过于频繁就会削弱师生之间的交流和反馈,同时也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反之,如果在学生还没有充分展开讨论交流时,教师来个“紧急刹车”,这样的合作学习只能流于形式。因此,在课堂上要舍得花时间去讨论有价值的问题,对于一些无讨论价值的问题,教师应适时点拨,以免浪费时间。

(2)恰当地进行分组。把能力强的和能力差的,会表达的和不善表达的,性格活泼的和性格内向的进行有机组合,让学生之间互相影响、共同进步。讨论后可让不同类型的学生代表本组发表意见,说得不全面时可让较优秀的学生进行补充。这样就打破了课堂模式单调的局面,使学生间有直接交流合作的机会,真正实现共同学习、共同提高。

2 精选典型例题,充分发挥典型例题的作用

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避免题海战术,教师必须精心设计好导学学案,在典型例题上要支脑筋,通过范例不仅能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沟通知识之间的纵横关系,而且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如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3 更新教学理念,把课堂“还给”学生

传统的课堂基本是以教师讲授为主,题海战术为辅。完全忽视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令学生处于极为被动的状态,学生不愿意学,即使学生在听他们也是心不在焉,教学效果欠佳,一堂下来学生感到累,老师也感到非常疲劳。要想改变落后的传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可能需要老师们付出百倍的努力。在课堂上,学生能自己解决的,应让学生解决,教师不能全包揽;学生能通过交流合作完成的,应积极引导学生交流合作等等;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把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由原来的主导者变成引导者、合作者、点拔者。万事开头通难,这需要教师在平时加强引导,在平时的课堂中加强训练,做到持之以恒。

4 学习、反思与创新相结合

教学风格的形成是教师大胆实践、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结果。马卡连柯曾经说过:“教育学是最辩证、最灵活的一门科学,也是最复杂、最多样化的一种科学。”因此,要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教师必须能够辩证灵活地运用教育科学理论来指导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

俗话说,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具有反思意识和创新精神,通过反思来认识到自己教学中的不足,通过创新来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敢于“走自己的路”,既要善于虚心向他人学习,博采众长,为我所用,又要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大胆探索,努力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5 实实在在从教研,扎扎实实搞复习

初三总复习阶段是初中进行系统学习的最后阶段,也是初中毕业中考前冲刺阶段,总复习效果好坏直接关系到中考成绩,所以总复习要有一定的计划,分步骤,分阶段。搞好总复习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认真学习中考说明,明确考试范围,做到心中有数,明确考点,减少盲目性,制定好复习计划,合理分配各时间段。

(2)认真编写复习学案,做好知识点的中考预测,知识的梳理及构建,习题的筛选等。

(3)及时检测、掌握、了解学生情况,以及时调整策略,做到步步为营,稳扎稳打。

(4)复习后半阶段,把复习内容分成片,切成块,连成串,巧设专题,形式灵活,如:同一图形的不同变化,同一结论的不同应用,选择题的十四种解法,填空题的六种失分现象及举例,图象信息题的解法等,学生感到有内容而不枯燥。

(5)进行模拟实战演练,培养学生的做题能力,做好考试心理的指导,使学生以轻松的心态、饱满的热情来迎接中考。

教学改革是一个富有创造性的、永恒的命题,需要我们去不断探索和研究。只要我们本着一个目的:“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只要我们不断总结,不断努力,真正的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我们的改革就能获得成功。

上一篇:中学英语写作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下一篇: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升华作文的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