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粤港澳大都会区

时间:2022-06-03 12:04:23

共建粤港澳大都会区

广东省委、省政府历来重视加强粤港澳合作。改革开放初期,广东主动承接港澳地区制造业转移,形成“前店后厂”的合作模式,实现了优势互补。进入20世纪90年代,粤港澳建立了政府合作机制,在跨境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食品公共安全等领域上合作成效显著。

近几年,通过实施CEPA,粤港澳三地服务贸易合作进一步加强,三地经济融合的趋势日益明显,发展态势良好。2009年1月8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这个经国务院批准的规划纲要,从国家战略全局和长远发展出发,促进珠三角应对严峻挑战,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进一步发挥对全国的辐射带动作用和先行示范作用。这个纲要符合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是实现广东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抉择。

粤港澳合作面临新挑战

过去,粤港澳合作是非常成功的。现在,我们又面临着一个新的国际、国内发展的格局和成长的新阶段,粤港澳三地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都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毗邻港澳,这是珠三角有别于长三角以及环渤海地区的突出优势。珠三角从“前店后厂”独特的合作模式起步,大规模承接港澳制造业转移,使三地成功实现了各自经济的起飞和转型,但这样的合作随着港澳制造业的基本转移而越来越难以为继。中山大学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主任陈广汉教授认为,珠三角以往靠承接港澳产业转移来促进经济发展的模式已经过时,接下来要靠转型升级等自身努力来使珠三角在全国经济发展中继续保持排头兵的作用。他表示,在新的发展起点上,粤港澳三地合作面临着严峻挑战,需要通过深化合作解决。

目前,珠三角的产业结构、增长模式和发展方式面临脱胎换骨的转变。随着劳动力和土地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和加工贸易政策的调整,珠三角地区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升级和转移,具有难以逆转的趋势。如果珠三角的港澳企业不能成功升级和向周边转移而衰亡,或者连根拔起,远走他国,就会殃及粤港澳经贸关系的现有基础。

以服务业开放为重点的CEPA实施以来,港澳地区的现代服务业并没有像我们预想的那样顺利进入广东和珠三角地区。发展现代服务业符合珠三角现阶段产业升级的要求,但是有一些香港人担心如果服务业再次大举进入珠三角,是否会像制造业转移一样导致香港服务业的“空洞化”。这就需要珠三角和港澳在发展现代服务业上实现分工、加强合作,将港澳的生产业与广东的现代制造业结合起来,建立起新的产业分工体系。

CEPA实施以来,粤港澳三地商品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仍存在诸多制度,特别是投资便利化方面,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一是对内地人员的进出限制较多,签证手续繁琐;其次是广东企业资金进出香港尚未完全放开,企业境外投资审批效率较低;三是行业标准和认证标准的不同成为投资的障碍;同时,广东对香港投资的审批手续繁琐,不利于投资的发展。推动投资贸易便利化需要有新措施。

目前粤港金融合作的水平和层次仍远未适应两地经济融合的客观要求,主要集中在资金融通、资金流动和政府监管合作三个方面,从总体上来说,仍存在四大问题:其一,人民币现金脱离银行体系跨境流通的现象依然存在。其二,票据结算方式单调,实时支付系统优势不明显。其三,广东银行在引进境外金融机构参股方面滞后,香港银行在参股广东银行方面尚无实质性运作。其四,监管部门合作层次低,缺乏制度创新。目前广东金融服务配套环节还比较薄弱。对于广东金融服务配套,在广东从事童装加工以及批发的港商生有深刻的体会。在广东发展十多年里,他从未能从当地银行获得贷款,融资渠道全靠在香港来完成。在广东从事加工贸易的港企有四五万家,其中有相当部分因为没有固定物业向当地银行抵押而无法贷款,资金成为这些企业转型升级的瓶颈之一。

深化合作领域

――进一步开拓出口及内地市场。广东省内的轻工及高科技制造业极具竞争力,如果能够结合香港的国际贸易销售网络、工业商贸供应链管理等知识,珠三角地区将进一步开拓出口及内地市场,成为全国重要的高增值产品生产基地。

――将生产业的合作作为粤港澳合作的重点。香港是国际性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现代生产业是香港的优势产业。实现港澳的服务业特别是生产业与广东及珠三角制造业的结合是粤港澳合作的必经之路。

首先是金融业。引进香港的金融资本、金融产品和金融管理经验,促进广州、深圳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建立和发展,加快珠三角风险资本的培养和高科技产业发展,推进广东制造业的升级,使三地资金流动更加畅通和透明。

其次是物流业。借鉴香港物流业管理模式、经验和技术,发展广东的物流业。在充分依托粤港经济这个承载体的基础之上,透过先进的运输和信息系统将珠三角各城市和香港的机场和港口连接起来。把粤港澳打造成国内和国际的枢纽以及亚太区及中国,尤其是华南及西部地区的最重要的物流及生产中心。

再次是旅游业。粤港澳旅游业合作潜力巨大。利用港澳的资本和管理经验完善广东的酒店、旅游点等基础设施;利用港澳国际的旅游网络,开拓国际旅游市场;实现广东、香港、澳门旅游资源的优化组合,建立满足不同市场需求的跨区域的旅游路线,做大三地的旅游产业。

除此之外,三地还可以在会展、管理咨询、品牌创造、销售渠道、市场推广及公关等方面进行合作,将有助于广东培养更为成熟的第三产业。

创新管理机制

近年来,随着加快粤港澳合作举措的实施,越来越多的粤港澳企业尝到了甜头,但在粤港澳合作中也面临着许多障碍。因此有关部门人士建议,为深化粤港澳企业合作,应大力创新管理机制。

首先,应创新企业登记注册制度。如争取国家政策支持,放宽在广东的港资、澳资企业投资限制,凡国家法律法规没有明文禁止的,均允许港资、澳资企业进入。同时,全面清理市场准入政策,制订统一规范市场准入的政策措施和指导规范。另外,放宽企业出资限制,探索出台商标权、非专利技术、版权等非货币财产出资等具体措施。

其次,创新监管执法方式。强化部门联动协作,完善企业信用分类监管机制,逐步实现跨部门、跨区域企业信用信息征集、查询,建立和完善企业信用分级公示制度,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推动完善行业自律经营机制。推行与港澳相关部门的监管执法联动。针对跨境、跨区域经济违法问题,完善粤港澳案件协查机制,建立经常性、制度化的热线联系,推行情报交换、委托调查、文书送达、联合办案合作,形成粤港澳三地互动的完整监管链条。

同时,创新商标品牌建设机制。制定涉嫌商标犯罪案件移送规范,建立打击商标犯罪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实施商标纠纷调解制度,推动出台规制企业名称与商标冲突的地方法规,争取建立广东省商标行政、民事、刑事保护信息互联互通平台。同时,协同宣传、交流三地商标法律制度,及时更新“粤港澳知识产权资料库”,促进商标信息资源交流共享。放宽港澳服务提供者到广东开办商标机构的条件,同时争取港澳同意广东服务提供者到港澳设立商标机构。完善粤港澳跨境知识产权案件协作处理机制,促进三地共同打击跨境商标侵权行为。

另外,创新消费权益保护机制。在加快完善广东省内快速反应的省、市、县、乡镇四级消费维权体系的同时,健全粤港澳消费维权合作机制。指导广东省消委会与香港、澳门消委会共同签署《消费维权合作协议》,建立三地消费者委员会投诉联席会议制度,在异地消费纠纷处理、商品和服务社会监督、消费维权信息和资源共享等方面建立合作机制,建立覆盖粤港澳三地的消费维权网络。

共建大珠三角都会区

粤港澳合作尽管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毕竟实现了双赢。粤港澳合作要在未来更上一个新台阶,就必须整合三地的资源,加快构建一个包括港澳在内的珠三角的都会区。

大珠三角具有非常特别的区位优势。它北接中国的内陆经济,南向整个东南亚,它会成为中国内陆经济和东南亚的一个交会枢纽。而且,由于大珠三角所具有的商业功能和广泛的世界关系,它还可以西进欧洲,东出北美。大珠三角还具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优势,就是实行“一国两制”。香港、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中国内地实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这两种制度可以优势互补,这也是华东地区、环渤海地区所没有的。因此,未来的大珠三角完全有希望成为世界大都会区和世界级的经济区。

粤港澳三地之间的民间文化、族群、历史、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交往,历史上一直没有断过。随着经济的整合和制度安排的推进,三地民间交往现在越来越紧密。这也成为构建一个世界级大都会区的重要基础。

现在大珠三角已经形成了一个面积46000平方公里、人口5500万的地区,现在地方生产总值大概在5500亿美元左右,估计到2020年,这里的生产总值会超过13000亿美元。由于大珠三角具有这么巨大的经济实力,它完全有希望成为综合实力居前的一个世界级经济区,同时,也会成为实力强大的世界级国际大都会圈。因此,深化粤港澳的合作,从广东来讲,不仅仅是为了引进港澳的资金,而是通过三地优势的优化融合,形成新的优势、新的竞争力、整体的竞争力,来迎接亚太地区的崛起。

力促粤港澳交通一体化

都市圈建设中,交通网络是基础。正如许多专家所指出的那样,珠三角都市圈未来面临的挑战是:作为核心城市之一、国际化程度最高的香港,如何尽快与这个正在形成的网络有效地连接起来,既能充分利用珠三角的网络发展经济,也能以其国际网络提升整个珠三角都会区的竞争力。

有关调查报告表明,2030年,粤港澳的轨道交通网络将全面衔接,形成1小时生活圈。珠三角机场群将形成一个整体参与国际竞争,与伦敦和纽约机场群相抗衡。港口群将避免恶性竞争,形成分工格局,实施错位发展,打造世界级的航运中心。

按照规划,到2030年,珠三角将形成世界规模的轨道交通网络,辅之以普通公路和高速公路等其它交通设施,珠三角都会区的综合交通网络将基本形成,区内的出行、生活、工作将更为便捷。

目前,珠三角轨道交通网络建设正全面铺开。以广州为中心的珠三角1小时生活圈将每10年上一个台阶:2010年,广珠铁路与广港深铁路轨道交通线路建成,广―珠―澳、广―深―港两轴沿线城市将实现1小时工作生活圈。2020年,港珠澳大桥、深中隧道大桥将贯通珠江东西两岸,城际铁路与广州、深圳等城市地铁实现对接,形成以广佛、港深、珠澳为交通枢纽的轨道交通网络,珠江东西两岸城市之间将实现1小时生活圈。2030年,轨道交通连接到珠三角都会区各县,县级以上城镇实现1小时生活圈。

到2030年,珠三角都市圈的公路铁路货运量达到309411万吨/年,客运量达到309931万人次/年。轨道交通网络密度2015年即将达到12.2公里/百平方公里,接近巴黎都市圈和东京都市圈的水准。

另一方面,广东正积极推进港珠澳大桥、深港东部通道等大型跨界项目的前期研究工作。港珠澳大桥有望年内开工,中央明确对大桥主体工程出资50亿元。

上一篇:众“智”成城,智领09 下一篇:解读珠三角区域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