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院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后眼表观察与干预

时间:2022-06-02 09:24:20

基层医院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后眼表观察与干预

[摘要]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后眼表观察与干预措施。方法 2014年5月~2016年11月期间,采用非随机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实验,通过临床研究的方法进行干预和前瞻性观察,主要是在基层医院收治的80例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再将其分入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术后常规使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普拉洛芬滴眼液”,而实验组术后则在此基础上再加用“无防腐剂的人工泪液+睑板腺按摩”干预,观察比较其临床效果。结果 术后1d、1周、1个月、3个月时,实验组患者的干眼症状评分、泪膜破裂时间、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及泪液分泌量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基层医院;糖尿病;白内障;眼表;干预

[中图分类号]R779.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号]2095-0616(2017)04-173-04

随着我国国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以及人们生活方式与饮食结构的不断改变,其国内糖尿病患者逐年增多,如今我国已成为当之无愧的“糖尿病大国”。而糖尿病对其患者全身各系统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其中糖尿病性眼病就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尤其是糖尿病性白内障。然而,对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后眼表改变情况的研究却鲜有报道,至于基层医院在这方面的研究报道就更少了。鉴于此,本研究就“基层医院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后眼表观察与干预措施”进行探讨分析,旨在通过糖尿病白内障患者术前及术后眼表改变情况的临床观察,探讨糖尿病白内障患者在术后行早期干预后眼表各项观察指标的变化,以期为其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及新途径。详情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4年5月~2016年11月期间,采用非随机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实验,即在我院眼科(东莞市第八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再将其分人对照组(不使用“无防腐剂的人工泪液+睑板腺按摩”干预)与实验组(使用“无防腐剂的人工泪液+睑板腺按摩”干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男16例,女24例;年龄46~83岁,平均(61.4±10.3)岁。实验组:男19例,女21例;年龄44~81岁,平均(60.9±9.9)岁。并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即两组间性别和年龄的分配比例基本相同,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入选及排除标准

入选标准:(1)所有患者均符合相关诊断标准;(2)为方便研究,所有入选患者均为单眼患者;(3)有明确的手术指征,且能够耐受手术;(4)经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患者自愿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1)既往3个月内眼部无活动性炎症,无眼睑异常、结膜松弛、慢性泪囊炎、角膜病变、青光眼,局部未使用任何滴眼液;(2)无角膜接触镜配戴史;(3)无眼外伤史或眼部激光史或其他眼部手术史等;(4)无其他影响泪液分泌的全身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等;(5)无其他系统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及结缔组织病。

1.3方法

1.3.1对照组 术前3d予0.5%左氧氟沙星滴眼液(J20150106,参天制药株式会社)及普拉洛芬滴眼液(H20093827,山东海山药业有限公司)点术眼,术前用盐酸丙美卡因滴眼液(H2009082;s.a.ALCON-COUVREUR n.v.)行表面麻醉,手术均由同一位医师使用同一仪器设备及器械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常规给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H20083012,杭州民生药业有限公司)+普拉洛芬滴眼液”点眼4周,首周每日4次,以后每周递减1次。 1.3.2实验组 本组患者在上述对照组的基础上,再加用“无防腐剂的人工泪液”0.3%玻璃酸钠滴眼液(H20053222,山东博士伦福瑞达制药有限公司)点眼,每日4次,同时再联合“睑板腺按摩”干预,每日晨起在专科人士的指导下进行一次睑板腺按摩干预。

1.4测定指标

患者于术前3d及术后1d、1周、1个月、3个月分别行以下检查:干眼症状评分;泪膜破裂时间的测定;角膜荧光素染色;基础泪液分泌试验。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x±s)的形式表示,采用t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手术前后干眼症状评分比较

术前3d,两组干眼症状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术后1d、1周、1个月、3个月时,实验组干眼症状明显得到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手术前后泪膜破裂时间比较

术前3d,两组泪膜破裂时间比较,无差异(P>0.05);术后1d、1周、1个月、3个月时,实验组泪膜破裂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两组手术前后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比较

术前3d,两组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术后1d、1周、1个月、3个月时,实验组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4两组手术前后泪液分泌量比较

术前3d,两组泪液分泌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1周、1个月、3个月时,实验组泪液分泌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目前,国内外关于糖尿病定义及诊断的权威标准是:1999年WHO和1997年ADA制定的标准,即空腹外周静脉血浆中血糖浓度≥7.0mmol/L,或餐后2h血糖浓度≥11.1mmol/L。其标准血糖的参考值区间是:(1)空腹血糖控制在5.1~7.4 mmol/L;(2)餐后2h血糖控制在6.2~8.7 mmol/L。而合并白内障是糖尿病患者比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其致盲的重要原因之一。尽管已有众多文献资料对糖尿病性白内障进行了大量报道,但对于影响其患者另一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的眼表方面的研究却相对较少。

据此,本研究通过观察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在术后有无使用干预措施“无防腐剂的人工泪液+睑板腺按摩”在眼表各观察指标方面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比如干眼症状评分、泪膜破裂时间、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及泪液分泌量等,从而为干眼的病因探讨及干预治疗,尤其是术后予“无防腐剂的人工泪液+睑板腺按摩”干预的早期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进而为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术后干眼病的干预治疗提供了新途径、新思路,这具有十分重要的医学效益及社会意义。并且,本研究的数据结果也进一步予以了证实:与不使用“无防腐剂的人工泪液+睑板腺按摩”干预的对照组相比,使用了本干预方案的实验组患者,其干眼症状评分明显下降、角膜破裂时间明显延长、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明显减少、泪液分泌量明显得到控制,两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那么,本方案为何有此优势,究其原因分析,主要有两点。其一,因无防腐剂的人工泪液本身不含防腐剂,故对人的眼睛不会造成刺激与伤害。其二,科学规范的实施“睑板腺按摩”干预,正确的做法是:局部热敷眼睛后轻闭,用手指向外牵拉外眦角固定上下眼睑,再用另外一只手的食指自内向外对上眼睑进行轻柔上下按压;用同样方法对下眼睑进行上下轻柔按压,也可用大拇指和食指将上下眼睑相互挤压。简言之,使用“无防腐剂的人工泪液+睑板腺按摩”对基层医院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进行术后干预,不仅效果显著,且没有任何副作用,简单易行,安全有效,完全符合基层医院的实际情况,值得大力推广。

上一篇: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的标准化及跨越式发展研究探... 下一篇:企业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及防护对策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