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应重视同小学接轨

时间:2022-06-02 08:02:45

初中语文教学应重视同小学接轨

【摘 要】文章针对小学和初中在校学生语文能力培养和两者之间教学的衔接方法进行研究,以保持和加强业已存在的良好的语言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的初中语文能适应学习的进一步需要。探索两个研究部分有效的衔接措施,建立符合学生的语言学习机制为他们深厚的语文素养和终身学习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基本保障。

【关键词】小学语文;初中语文;衔接工作

引言

许多小学生升初中,在一段时间容易混淆的语言学习,语言学习兴趣减退,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开始下降。针对这种现象,一些初中的语文教师,虽然它花了很大的功夫,但学生的学习表现仍然没有很大的提高,这使得的初中语文教师都深感困惑,症结在哪里呢?我相信这是小学和初中语文教学的差异造成的。只有了解这些差异,并据此做出早期语文教学衔接小升工作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义务教育作为一个整体,这整个过程中,包括小学,初中两个阶段。学生通过九年义务教育,完成国家规定的学习任务,获得的语言知识,发展语言技能。作为第二阶段的初中语文教学中,面临着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整合的问题。初级阶段是什么?学生掌握通过多年的学习哪些知识?培养什么样的能力?怎么样?这些初中语文老师应该知道。初中语文教学要顺利的开展,离不开小学语文教学中打下的坚实的语文基础,初中语文教师需要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克服教学上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一、小学和初中语文教学的差异

1、教学方法上的差异

小学语文教材设置比较简单,展示的知识面比较初级,适合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而初中语文教学不仅深化了语文教学知识点,也提高了语文教学的层次设置。由于教材上的转变和学生不用年龄段的思维能力的变化,小学教师和中学教师的教学方法是不同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涉及的单词、短语和其他基本内容比较多,主要侧重于教学生记忆和粗浅的认识。初中的语文教材,内容容量大,学生在思维方式的转变上是难点,初中语文教学更侧重于阅读材料的分析理解。小学教师讲课速度较慢,主要是教阅读相关知识,可反复使用,反复实践,强调实践熟能生巧,课堂形式,语言活动,并更加注重在实践中掌握知识。由于知识点的增加,初中教师的讲课速度也比较快,所以语言知识不能被反复强调,不反复练习。在此条件下,初中老师讲课认真分析指导,同时促进学生合作探究。在实际教学操作中,小学的书面作业相对单一,教师可以简单易的对学生作业进行精细化的手批。初中语文教学在学生作业上的审批上由于工作量的增加和难度上的增加无法做到精细化的审批。总体看来,小学语文和初中语文在教学方法上要根据各个方面进行适度的调整,引导学生更快的融入到新的教学氛围之中。

2、评价标准的差异

在小学和中学的学生评价存在不一致,这些不一致体现在课堂评价,工作评价,考核与评价和综合评价等各个方面。小学教师注重鼓励评价,中学教师的评价是比较客观严谨。评估差异是由这两个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学习特点和学习内容决定。因为小学生学业压力不大,小学教师表彰和鼓励学生采用的方法主要有:提倡学习考试多元化,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和回答的问题,允许多个角度上,允许不同的答案。初中的老师认为,学生到了一定的思维阶段,加考试和学校自身教学改革上的压力,对学生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在课堂上的工作评价学生的好评和鼓励会少一些。初中语文教学为了和中考相接轨,在日常语文教学中大多紧扣考试试题中的标准答案,这从某种意义上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这与小学语文评价大多与鼓励为主大相径庭。这使得学生难以在短时间接受如此大的转变,甚至导致厌学现象的发生。

二、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对策的研究

1、转变小学教师的教育理念凸显衔接意识

小学教师教育理念的改变和培育是解决中小学教学衔接问题的前提,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而教育理念的形成也和教学体制的具体实践形式是密不可分的,从另一方面来讲,小学语文教学在教学形式上丰富多彩,为学生的思维发展提供了更好的外部教学环境,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中学语文教师与意识到小学教学模式中存在的极大优势,但同时学生的自由性发展也会导致学生的整体语文水平在升入初中时良莠不齐。因此初中老师要重新认识学生的水平,这就使得教学内容在开阵的效率上不是很高,难以在短时间内展开具有中学特点的教学模式,初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入中学的学习状态,面临着很大的教学压力。由此可见,制度约束决定和制衡了小学教师的教育心态和理念。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师认为课改具体实施比较难,语文教学没有相应的改革教材相匹配,小学教师也缺少相应的教学经验;而初中语文教师则普遍认为小学生基础知识学的不够扎实,一边要开展初中语文教学内同,一边仍要补习小学基础语文知识。目前存在这种矛盾只能说明改革还不完善。小学教师一定要抛除本位思想,在语文教学中一定要有衔接的意识,至于培养既有基本的文化基础又各方面均衡发展的合格生源。因此,为学生发展的长远计,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转变教育观念,把衔接的思想渗入到实际的语文教学中去。

2、以课堂为主渠道切实加强教法的衔接

针对小学语文和初中语文教学上的衔接问题,必须研究科学、合理、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切实的利用好每堂课45分钟的有效教学时间,实行因材施教。采用听、说、读、写的最优化组合方法指导学生掌握语文素养的提升,让学生的语文知识掌握能力和思维能力两方面同步提升。在教学衔接处理上,注重教学方法生的传授,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充分认识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人翁地位,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实现授人与渔的教学理念。

3、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习惯和方法的衔接

小学升初中之所以存在衔接上的种种问题,这与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上的缺乏相应的变通有直接的关系。大多数学生没有意识上的醒觉认知,仍是一味的沿用小学时期的学习方法。这就给教学上的进一步开展带来很大的阻力。针对此情况,初中教师一方面要耐心的引导学生中、小学语文在学习内同上的差异性,转变学生的单纯的学习观念;另一方面要高度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加强学法指导。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强调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说明教学在某种意义来说就是教会学生自己学习。初中语文教学要有步骤地教给学生适合初中学习的学习方法。注意引导学生研究单元要求和预习提示,使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授课时善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逐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和自学能力。教会学生预习、听课、思考、做笔记和复习,提高学习的主动性。总之,要逐步帮助学生改变依赖教师的习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 孙启民. 注意衔接 抓好开端――谈如何搞好初中起始阶段的语文教学[J]. 江苏教育. 1983(06)

[2] 陈晓姿. 近百年来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资源开发利用探析[J].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2010(07)

[3] 许瑞珍. 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J]. 教育教学论坛. 2011(25)

上一篇:喀斯特山区不同居群火棘果实维生素c含量研究 下一篇:对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培养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