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代嵇康的养生精论(2)

时间:2022-06-02 07:43:55

晋代嵇康的养生精论(2)

(一)

神农曰: “上药养命,中药养性”者,诚知性命之理,因辅养以通也。而世人不察,惟五谷是见,声色是耽,目惑玄黄,耳务淫哇。滋味煎其府藏,醴醪鬻其肠胃,香芳腐其骨髓,喜怒悖其正气,思虑销其精神,哀乐殃其平粹。夫以蕞尔之躯,攻之者非一途,易竭之身,而外内受敌。身非木石,其能久乎?

――嵇康《养生论》

上段话意思是,神农氏说: “上品药延年益寿,中品药调理情志”,虽然懂得维护性命的道理,但只有凭借多方调养才能通达长寿之道。世上的人们却不能明察,唯独盯着五谷等食物,沉溺于声色之欲,眼睛为天地间色彩纷呈的万物所迷惑,两耳专注听淫邪之声,各种肥甘厚味不断煎熬脏腑,不时醉酒贪杯以损伤肠胃,终日与散发胭粉芳香的美女极尽而腐烂其骨髓,喜悦愤怒必定逆乱正气,思虑过度则耗损精神,大悲大喜会破坏平衡恬静的思绪。一个小小的身躯,耗损的途径如此众多,本来很容易衰败的肉体,内外均受到侵害和攻击。人体并非木头或石头,又怎能保持得长久呢?

此段话中,嵇康首先引用《神农本草经》里的话,表明古代药物分为上、中、下三品,而服食上品药与中品药都是与养生保健紧密联系的。嵇康接着指出,不管是饮食起居,视听言行,声色嗜欲,兴趣爱好,喜怒哀乐,思想情绪,这一切无不直接影响到人的健康和寿命。归根结底,唯有平衡稳定的心态和良好的生活方式才能确保人体的健康,倘若违背养生之道,滥行消耗就必然损体短命。正如本段结尾所说, “身非木石,其能久乎?”

(二)

其自用甚者,饮食不节,以生百病;好色不倦,以致乏绝;风寒所灾,百毒所伤,中道矢于众难。世皆知笑悼,谓之不善持生也。至于措身失理,亡之于微,积微成损,积损成衰,从衰得白,从白得老,从老得终,闷若无端。中智以下,谓之自然。纵少觉悟,成叹恨于所遇之初,而不知慎众险于未兆。是由桓侯抱将死之疾,而怒扁鹊之先见,以觉痛之日,为受病之始也。

――嵇康《养生论》

那些只按自己习俗行事的人,饮食不能节制,因而产生百病;贪恋而不知厌倦,就会导致精力衰竭;风寒邪气侵袭成灾,各种毒物招致伤害,中途会因各种灾难造成夭折早死。世人见到此种情况都会嘲笑或哀悼,说这些人都是因为不懂得养生之道所致。至于保养身体很不得当,对于微小的损伤予以疏忽,积累起来便形成明显的大损伤,大损伤再积累起来就使体质变得衰弱,由久衰弱而变得须发皆白,由须发皆白变得完全衰老。再由衰老走向死亡,糊糊涂涂就过完了一生。中等才智以下的人,认为如此就是自然现象。即使不能及时醒悟,也都在生病之初表示叹息悔恨,却不懂得在未出现各种危重疾病的征兆之前进行预防。这就好比齐桓公已经身患重病,却愤恨名医扁鹊诊断他所患疾病的先见之明,误以为感到疼痛难忍之日才是疾病的开始。

嵇康在此明确指出,一个人倘若“措身失礼”,也就是生活方式很不得当,势必成为致病之阶梯。疾病不是偶然产生的,它有一个长期形成的过程。对任何微小疾病及其致病因素绝不可轻视,一定要防微杜渐。要知道,小损伤积累起来可变成大损伤,小疾病积累起来可酿成致命的膏肓之疾。有病要及时医治,治得越快越早越好,绝不可讳疾忌医,否则势必自食其苦果。嵇康在此提到了齐桓公讳疾忌医的故事,据《史记・扁鹊传》记载,战国名医扁鹊来到齐国,前后四次见到齐桓公。前三次他都诚恳地提醒齐桓公,说他有病,“不治将深”。齐桓公硬说“寡人无疾”,不但拒绝治疗,还怀疑扁鹊是为了追求名利,“欲以不疾者为功”。第四次见到齐桓公,扁鹊什么话也不说,扭头就走。齐桓公很奇怪,派人追问,扁鹊说,现在齐桓公的病已经无法医治。几天后,齐桓公果然生重病而死。这个故事给人的教训是十分深刻的。

上一篇:女性养生补血为本 下一篇:芝麻淘米水防脱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