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城市化进程中住院部设计

时间:2022-06-02 08:42:37

浅析城市化进程中住院部设计

摘要:在城市化进程中,医院住院部的建设更加注重于效率性、人性化以及各医院功能的集约化,用有限的建筑资源整合复杂的新型住院康复功能。

关键词:内科楼 住院部 人性化 效率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以及城市化的进程,人口大量向城市集中,城市公共资源处于超负荷的运转状态。在这种社会的大背景下,中国医疗建筑正处于一个蓬勃发展和扩张的时期,医院在加、扩建的同时也从单纯的“医疗型建筑”向着“医疗、保健、预防和康复”的复合型转变,住院部也从以前单纯的卧床住院病房向集检验、护理、康复于一体的新型建筑转变。

在新时代城市化的背景下,建设用地显得十分紧张有限,以前那种粗放性地持续扩建,见缝插针式呈分散性布局形式,已不能够适应城市发展了。地处市中心的老医院面临这个问题犹甚,因而在有限的土地下有机地进行改扩建,逐渐由粗放性建设转型成集约性建设成为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途径。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是一所有着百年历史的三甲医院,地处广州市区中心、用地紧张、各类用房呈散点式分布,联系不变,病床周转率已经超负荷,常年处于在过道加病床的状态,已经影响到病人的康复效果。因此医院决定新建内科大楼,重新整合和调整医院功能,建设内科医技、住院于一体的复合性新型住院部。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建设在经过多年来持续不断的完善后,已逐渐显现出脉络清晰的结构层次,即:第一医院功能(包括门诊、病房、医技等医院核心业务);第二医院功能(包括行政办公、后勤保障等);第三医院功能(中心供应,包括供氧、吸痰等)以及技术功能(包括呼叫、通讯、智能化等系统)。内科楼的建设则是对全院基本结构的进一步深化。其选址位于门诊楼与外科大楼之间。建筑采用南北布局,并通过连体、连廊等形式,在地下室及一楼的架空层、二楼的检验中心连接门诊部和外科大楼,使得整个医院形成严密的有机统一体。

由于用地的紧张,内科楼采用高层建筑住院部的形式,集医技、康复治疗、住院于一体,总建筑面积33853,地下三层,地上十六层。地下第三层为战时中心医院,平时与其他地下室作为车库及设备用房,地下第一、二层为车库。车库停车采用双层车架,解决了医院长期以来停车难的问题。首层架空,以灰空间的设计手法加大地面活动面积。二层设计为检验中心,并以连廊形式联系门诊楼及外科大楼。三层至十五分设各科室,并按各科室功能要求将诸如血透中心、重症监护室(ICU)等整合其中,顶层设置科部及教学用房。整栋建筑物内部功能形成有机的统一体,病人可以在同一层内完成日常护理、康复,在同一建筑内完成常规检查、治疗,足不出户就可以联系医院其他部门;极大地提高了医护人员的护理效率,也方便了病人的康复治疗和日常生活。

在内科楼的方案设计上,我们进行了思考和探索,考虑新形势下住院部的发展和变化,进行了人性化设计和效率性设计,使得住院部空间关系更加紧凑。

一、对功能布局结构清晰性的追求。

简明清晰的功能分区、其间的联系和在各功能区和它们所涵盖的子功能区之间成等级联系,应当得到清晰的建筑表述。

本设计将内科楼同样划分为四功能块:第一医院功能包括了病房、治疗室、处置室等,其中病房设在阳光空气俱佳的南侧,治疗、处置室等与病房隔病患走廊相临布置;第二医院功能包括了医护办公区、医护生活区等,通过洁净的医护走廊与病房区连接,医护办公区靠外侧布置,医护生活区设在最安静的角落;第三医院功能体现在本大楼对中心供应流线的支持,清洁梯、配餐、库房集中布置在东端上风侧,而污物梯、污洗间、清洁室等则集中在西北端的下风侧;第四部分是对技术功能(呼叫、通讯、智能化等系统)的支持,通过各种竖向管道井与相关设备机房连通成网。(附图1)

清晰的区域布局和方位感、人体视觉感受,既是降低患者不安的一项重要因素,也是与平和环境相关的自然因素,它帮助人的精神找到平静以及对未来的希望。本设计中各个区域的方位感得到清晰的建筑布局的有力支撑,各种视线组织也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二、对流线清晰性的追求。

清晰的流线组织,应该做到医患之间、洁污之间、供应与回收之间界线分明,既能满足各功能区在水平方向上的联系,又能尽可能的减少线路交叉。

本设计方案对于减少不必要的流线交叉给出了一个清晰的解决方案。采用单内廊局部双廊的平面形式,将病房集中在空气、阳光质量最理想的南侧,医护区集中在相对安静清洁的东北侧;清洁梯布置在东端的上风侧,污物梯及污物区、公共卫生间等集中在西北侧的下风区;病房内部的卫生间不是设在靠走廊一侧而是设在靠外部,这样层层递进层层深入的流线设计,既清晰,交叉又少。(附图2)

三、对医护效率的追求。

医护效率主要体现在对病床管理的方便性直接性,以及平均巡视距离和距离系数的相对合理性。单内廊局部双廊的平面形式,是符合地块情况的最简单有效的布置形式。病房集中布置在空气、阳光质量最理想的南侧,医护区集中在东北侧,护士站设于走廊中间位置,视线可以到达各病房门口。病房内部的卫生间不是设在靠走廊一侧而是设在靠外部,一方面减少了医护人员和病人的路线交叉,而且比卫生间设在靠走廊一侧缩短了巡视距离,且医护人员通过观察窗观察病房情况时视线通达,没有遮挡。同时将卫生间置于临外墙侧,便于不良气味的排除,避免了过强的光线对卧床患者的不良影响。

四、对细节人性化设计的追求。

对人性化设计的追求不仅体现在清晰的空间结构所产生的建筑秩序上,不仅体现在无障碍设施设计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无微不至的建筑细节上,从对阳光的追求到灯光设计,从空气到室内环境的舒适性,从园林化的建筑外部到绿化小品的内部设计等等。通过对所有的细节的关注,体现出对病患、对医务工作者的人文关怀,创造出一个舒适、体贴、花园化的内科综合楼。譬如走廊灯光沿行进方向布设,减少了先进中光线变化给人带来的不安感;医护工作区细分为工作区和生活区,并各自配设有生活化的阳台,方便在室外环境中活动;在走廊的尽头还设置了公共卫生间,方便探视人员在不便于使用病房坐便器时使用。

五、对院内交通组织的改进与完善。

医院建筑强调可达性,私家车、公交车、地铁、直升机、急救车、步行等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而在内科楼工程的设计中,我们主要关注的是如何通过简单而有效的措施将内科楼地下停车与院内其它建筑地下停车有机的结合起来,并充分利用地形高差较大的变化,组织机动车道和机动车出入口,从而改进和完善院内机动车流的组织,解决日益严峻的停车问题。

六、在满足使用要求和规范要求的前提下提高经济性。

如何有效组织垂直交通,提高建筑物的利用率,是提高经济性的关键。《高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对医院建筑的疏散距离有着较高的要求,如何在地块限定的尺度内有效组织垂直交通体系,既满足规范,又不会增加疏散楼梯设置,同时又能使交通核心仍保持在建筑的适中位置方便人们使用,是本设计需重点解决好的问题。本方案垂直交通核心布置于楼层适中位置,设三部病床电梯、两部客用梯、一部楼梯(该梯兼疏散用,满足高规对尽端式走廊的疏散要求),另一组垂直交通体系设在楼层东端,设一部清洁电梯(兼消防电梯)和一部疏散楼梯。楼梯可直接天然采光通风,满足医院建筑设计规范对疏散楼梯的要求,且楼梯间的疏散距离满足高规的要求。在建筑物的西端设污物电梯,该梯又可兼做消防梯,满足裙楼及地下室每个防火分区有一部消防电梯的要求。

结语:新时代的要求,医院住院部建筑设计向着纵深发展,从单纯的卧床病休功能向着积极的治疗康复等综合发展。明晰的功能布局、高效的医护效率、清晰的流线是决定住院部的关键因素;人性化、集约化则是在新时代城市化进程中我们思考和解读的重点,用有限的建筑资源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整合,实现住院部社会效益最大化。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

上一篇:推行协同控制管理提升项目经费效益 下一篇:矿山开采中的预裂爆破技术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