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捣练图》解读

时间:2022-06-02 06:04:04

摘 要:张萱《捣练图》若一面镜子,在反映出当时宫廷妇女服饰样式的同时,又折射出了当时的政治经济形态,因为一定的经济基础形成一定的服饰形制,社会意识态是影响社会风尚衣冠服饰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捣练图》中,所画妇女均体态丰盈,高髻艳装,其衣衫图案清晰可辨,可知当时的纹样图案风尚。作者用简单流畅的线条为我们勾勒出唐代侍女捣练的劳动场景时,也为今天我们研究古代侍女服饰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关键词:《捣练图》;服饰;图案

中图分类号:J5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9-0017-02

现藏于美国波士顿博物馆的北宋摹本《捣练图》,所临摹的是唐代人物画家张萱的典型题材佳作,对于后世我们了解盛唐时期的丝织品生产技艺,及其时妇女的衣,冠、头饰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练,捣练、《捣练图》

(一)练的释义

中国最早的丝帛精练工艺,是《考工记》记载的周代氏沤练法,利用草木灰或蜃(即贝壳)灰液内所含碳酸盐类的碱性,对丝绸交替沤晒7昼夜,以达到脱胶精练的目的。据西汉班婕妤的《捣练赋》所述,丝绸精练已进展到利用砧杵的机械作用和草木灰的化学作用相结合的捣练法,以提高生丝的脱胶效率,缩短工艺时间。对于丝帛炼制工艺中的练,释义不一,查证中国工具书网络出版总库,其意思也有几种:一说指把生丝或织品煮得柔软洁白。一说指已练制的白色丝绢。汉赋辞典里解释为素色的熟绢。楚国历史文化词典则解释为蚕丝或丝绸加工工艺的一种。而捣练这一加工工艺正是要使丝织品脱去原来胶质变为洁白柔软,故笔者认为练应是一种白色丝绢。《捣练图》所绘制的景象正是白色丝织物。

(二)捣练之法

在张萱所绘制的《捣练图》中,女工用来捣练的工具为两端大中间小的竖杆,由于图的视角关系,一直被视为杆竖着捣练。且多有古书为证,早在西汉便有班婕妤的《捣练赋》,南唐李煜的《捣练子令・深院静》所咏均为捣练。而在2000年长安兴教寺所发现的唐代石雕文物,从其上所雕刻的“捣练图”不难看出,手持两端大中间小竖杆的女工所做动作恰是在拍打练。刻图上女工手持竖杆下端,杆杖倾斜,可以较为明确了解到是为拍打。再来对比张萱的《捣练图》,图上女工所握杆杖受力也偏向下端。且从人体工学来分析,杆子上下均较粗,本就不便于手握,虽手持中间较细部位,但是使气力总及不上一般粗细的竖杆握住靠上部位更为方便。故笔者认为捣这一动作至唐代实已为拍打。拍打实则比起竖杆捣练受力更为均匀。

(三)匠心独具的画面布局

《捣练图》中共绘有仕女十二人,按女工劳作过程可分为三组,非常生动的刻画了女工们捣练、缝制,熨烫的劳动场景。刻画的十二人中,八立,二坐,一蹲,一行。人物高低错落,有聚有散,有正有,画面和谐安宁。捣练的四名女工站立围在一起,似为交替做工,其中两名女工似是累而休息,一名女工手握竖杆背对画面,一名女工则倚杆站立面向画面。另外两名女工则手持竖杆正在捣练。接下来则是两名在地毯上捋线缝制的女工,举止轻柔,动作优美。而在一名缝制女工后面,即画面的较远处,则有一名手持团扇蹲在地上正在扇火的女童,许是看火之活过于无聊,许是守在火旁过于炙热,女童的脸扭向画面,眼睛看向了缝纫女工。女童这一动作,看似随意,实则是作者匠心独具,精心安排的。火盆在画面中被熨烫女工衣衫掩去少许,视觉上属于第三幅画面,持扇女童这一转脸相望,使得第二幅画面与第三幅画面巧妙相连,让整幅作品气脉一贯。熨烫女工共有四人,两名女工扯练两端使其平整舒展,一名女工整烫,另一名侍女则协助整烫。白练的下面有一名稚嫩儿童在练下钻来钻去,并歪头仰望,她的出现,给这幅安详得带着些许乏味的劳动场景带来生机活力,使得整个劳动画面都因之而鲜活生动起来。

二、由《捣练图》看唐代妇女的服饰艺术

(一)《捣练图》的人物形象塑造

1.雍容高贵的形象塑造

图中所绘女性形象脸庞皆圆润饱满,体态均丰盈健美,气质雍容华贵。甚至连小孩都是脸宽体胖,神态慵懒。这些饱满的生命形象,恰是反映了盛唐时期的“以肥为美”的审美观念。

盛唐时期经济高度发达,各民族的交流融合密切,使得这一时期唐朝思想观念是相对开放,表现在衣着上就是服饰追求色泽光亮,五彩缤纷,尽显“薄”“透”“露”的时代风尚。上襦下裙为唐代女子的主要服式。从《捣练图》可看出,图上侍女所着衣服样式均为此主要款式。上身着窄袖短襦,下着紧身长裙,裙腰高系,一般都在胸部以上,甚至系于腋下,并用丝带系扎,给人一种俏丽修长的美感。臂膀上披有不同纹饰和花色的长长披帛,活动时自然飘起,看起来柔美洒脱。只见图上所绘侍女裙子颜色绚丽,红,白、蓝、绿争奇斗妍,再现了盛唐女性服饰的华美富贵。

《捣练图》除了有助于研究唐朝绮丽服饰外,其所绘衣裳的图案亦有助于我们研究这一时期的服饰图案。这一时期的服饰图案较为时尚求新样。年少的红衣女孩白底裙子饰有连续团花,团花内部纹样为柿蒂花,见图一。她身旁的撑练侍女上衣花色为白地描金,图案为对雁团花的四方连续纹样,白色长裙上装饰图案为绿色流动云纹团花,团花内有双凤相对而舞(见图二、三)。

在这名侍女对面的撑练女工着粉色上衣,图案饰以菱形四方连续纹样,菱形中间是以宝花。其蓝色长裙饰以团花图案(见图四)。除了裙衫上使用几何图案外,披帛上也多装饰以几何纹样,及龟背纹(见图五)。唐朝这一时期图案求新求异,多样化,总的趋势是走向自然。

2.温婉典雅的人物妆容

唐代女子追求容貌妍丽,注重妆容,在此幅捣练图里便可初见端倪。这一时期发型盛行梳高髻,只见捣练图女性发髻或挽于头顶,或梳于脑后,形制十分丰富。唐代妇女喜爱发髻上插把小小梳子,当成装饰,讲究的用金,银、犀、玉或牙等材料,露出半月形梳背。《捣练图》所绘侍女也均插有梳子,持扇小小蓝衣侍女亦插有,足见在当时的盛行。除了头上插梳子,贴花黄外,在面容上贴花钿也极为盛行。捣练图上侍女所贴花钿均为花状,除花瓣形状外,当时还盛行小鸟,小鱼等形状。从图上可以看出,除贴花钿外,画眉也为当时之潮,细细的柳眉,淡淡的峨眉总是被精心勾勒出。同涂唇脂不同,点朱唇亦是盛行的妆容,唇上仅是被精心上下点出那么一点朱色。正所谓,娥眉黛扫,朱唇轻点,淡妆浓抹总相宜(见图六、七)。

(二)捣练之外情思

宫中妇女捣练,即是一项劳作,也是寄托情思。为数众多的宫廷妇女,既不若公主嫔妃有权势,又不若劳动妇女般自由。她们有的是终日的无聊寂寞。李白的《子夜吴歌・秋歌》中咏道: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劳动妇女的捣练,心系的是出征在外的丈夫,忙缝纫,忙储衣,均为了赶在冬季时能将遮寒衣物送到丈夫身边。而宫中妇女的捣练,只是一种打发时间的劳作,其中的幽幽哀怨之情,莫如唐代诗人王昌龄的 《长信秋词》最能表达出来了。《长信秋词》共有五首,这里节选其第五首:长信官中秋月明, 昭阳殿下捣衣声,白露堂中细草迹,红罗帐里不胜情。这首诗,道出了宫女的浓重的寂寥与哀怨情思。

三、结论

研究《捣练图》所绘侍女体态扮相,可知盛唐时期女子“尚肥”,对美容装饰格外注重讲究,对于面部化妆的敷粉,涂脂,画黛眉,贴花钿,点面靥,涂唇脂等多种妆扮种类,淡妆者采其二三,盛妆者悉数运用。而研究所绘侍女服饰,观其绚丽色彩,及衣衫的的薄透露,可知唐朝思想观念的开放及经济文化的繁荣,但亦反映了唐代服饰形制的等级观念,因为普通人家的妇女是不允许露出胸部的,且在服饰色彩上也多有限制。对于对捣练图的纹样图案的研究,可知由于唐代对于丝绸图案的时尚求新,已从早期的动物纹样转向动植物并重,动物纹样中则从兽类纹样为主转向飞禽类纹样为主,这一时期逐渐走向了自由的发展,并引起了折纸花鸟的兴起。通过对《捣练图》的研究,对我们研究图案在唐代以后走向了怎样的变化转折,其对后世朝代及他国图案纹饰的影响提供了依据,是现存文物里颇为重要的实物资料。

参考文献:

[1]刘合心.陕西长安兴教寺发现唐代石刻线画“捣练图”[J].陕西省文物局,2006,(4).

[2]刘艳.赏《捣练图》看唐代仕女的服饰艺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

[3]呼林贵,尹夏清.长安一片月,万户捣练声[J].东南文化,2002.

上一篇:红楼中的假小子 下一篇:关于城镇集体经济未来发展问题的意见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