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体育干预对大学生能力社会化的影响

时间:2022-06-02 01:42:59

不同体育干预对大学生能力社会化的影响

摘要:大学生以不同的形式参与体育活动对其能力社会化有着不同的影响。教学实验证明,体育理论课程对大学生能力社会化的影响明显,体育竞赛对大学生能力社会化也会产生相应的影响,但普通公共体育课对大学生的能力社会化不会产生相应的影响。

关键词:体育干预 大学生 能力社会化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3)01-0004-05

1 前言

人们对体育的认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说到体育,人们首先会想到其对身体的影响,即体育对人们体质的影响。熊晓正认为,体育对人的运动系统、生长发育、中枢系统等方面都能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从学生的心理层面来讲,体育能够促进大学生人格的发展,能有效缓解学习给学生带来的心理压力。邱远通过研究认为:体育锻炼能比较好地解释心理健康的响应变化,是大学生心理健康重要的贡献因素。同时,体育对大学生的情绪改善和意志力培养都有着积极作用。宋子良先生认为,经常参加集体类项目的体育活动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效果最理想。总之,体育对大学生心理方面有着积极的影响已是大家达成的共识。

随着教学和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将健康标准做了进一步发展,主要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三个方面,即三维的健康观。体育活动是一种特殊的文化活动,大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学习了行为规范准则,有助于对其他社会规范的理解和学习。因此,体育对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社会化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体育是一个内涵和外延都非常丰富的概念,体育对人们产生影响,是哪个组成部分,还是参与过程中的其它因素对人们产生了影响,目前还没有更为详尽的研究。本研究针对上述问题进行教学实验,采用不同的干预措施对大学生进行教学,观测各措施对大学生能力社会化的影响。

2 调查对象与研究方法

2.1调查对象

随机选取武汉大学在校大学生450名作为问卷调查对象,男生287名,女生163名,平均年龄20.3岁,SD=1.15。其中300名作为实验干预被试。

2.2研究方法

2.2.1问卷调查法

对大学生能力社会化的相关指标进行测量,采用的测量工具为大学生社会化评价量表,主要选取其中的能力社会化部分。

2.2.2实验法

在高校体育课过程中进行现场实验研究,探讨教学中的体育比赛及体育理论课对大学生能力社会化的影响。从正常上大学体育课的大学生中,抽取450名作为被试,其中150名学生作为对照组,在体育课中额外进行教学比赛的150名学生作为比赛干预组(实验组1),上《体育与文化》理论课的150名学生作为《体育与文化》课程干预组(实验组2)。所有这些被试均正常上大学公共体育课。

2.2.3访谈法

实验过程中,对两组学生不定期进行访谈,了解干预过程中其心理感受、心理变化情况等。实验结束后,通过对学生的访谈以检验实验干预效果。

2.3测量工具

本研究参考一套大学生能力社会化评价指标体系设计调查问卷,进行信效度检验后,使用该问卷对参加教学实验的同学进行调查研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编码和统计分析,得到参加实验的大学生干预前后能力社会化的水平及变化。指标体系如图1所示:

2.4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测试一共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对上普通体育课大学生的测试。选取300名上普通体育课的大学生(没有校内、校外运动队经历),分为两组,一组为实验组,一组为对照组:对照组按照教学大纲进行正常教学,实验组除参加正常教学过程、额外增加每周一次的课堂教学比赛(即实验组1:比赛干预组)。两组进行初次测定并比较后,开始进行相应课程的教学。18周的体育课结束后,进行第二次测试,两者进行比较。

第二阶段是对上《体育与文化》课的大学生进行的实验,对150名参加《体育与文化》课学习的大学生进行教学实验(即实验组2:《体育与文化》课程干预组)。开课前对上课学生进行初测,课程结束后再进行相应的测试,将两次测试结果进行比较研究。

在问卷调查中,要求被试填写性别、年龄、年级、专业班级等人口统计学信息,同时填写Email和电话联系信息,并承诺所有信息仅作研究之用,严格保密。

2.5实验的实施

2.5.1比赛干预

体育课教学干预主要采用常规体育课堂教学的形式,根据研究的实际条件,选择篮球项目进行。在开课前,将300名学生分为十个教学班级,五个班为对照组,采用以常规的技术教学为主的课堂形式;另外五个班为实验组,设为实验组1,在教学过程中加大教学比赛的比重,将每班的30人分为五个队伍,进行循环制的比赛,比赛时间为每周课堂40分钟,并按照成绩和个人表现给出学期的分数。

为了保证教学和研究的效果,普通体育课教学组上课过程中始终保持愉快、轻松的课堂气氛,尽可能避免歧视、批评、责备和命令的语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努力让学生在体育练习过程中能够获得快乐的情绪体验。同时要求被试在每次锻炼中,身体都能出汗,以保证有适宜的锻炼强度。教学比赛实验组在上课的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干预时间为一个学期,共18周,每周1次,每次90分钟。体育课教学干预各班级由研究小组的体育教师协助进行。

2.5.2《体育与文化》课程干预

对参加《体育与文化》课程的学生进行初测后,进行相应内容的教学,设为实验组2。教学的主要内容是体育基础知识、体育的热点、体育文化的相关知识等。课程结束后,再进行社会化指标的问卷测试,并与初测的结果进行对比,研究《体育与文化》课程对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

干预时间为一个学期的通识选修课程,即每周1次,每次135分钟,共12周。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对照组与比赛干预组、《体育与文化》课程干预组在实验前能力社会化各指标的比较

对实验组1、实验组2和对照组能力社会化的各指标,在实验前分别进行了测试,对实验前三组的各指标得分水平进行比较。

由表1结果可见,在实验前,对照组与两个实验组两两之间,在能力社会化各指标上的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说明实验前各组被试的能力社会化水平不存在差异,同时也说明所选择的被试基本是同质的。

3.2对照组与实验组1、实验组2在实验后能力社会化各指标的比较

经过对两个实验组分别进行比赛干预和《体育与文化》课程干预后,对能力社会化的各指标进行了测试,对实验组1、实验组2能力社会化的各指标,分别与对照组的各指标得分水平进行了比较。

由表2可见,除自理能力外,比赛干预组与对照组在能力社会化各指标上的得分均达到显著或非常显著水平;《体育与文化》课程干预组与对照组在能力社会化各指标上的得分均达到显著或非常显著水平。从平均数来看,实验组各指标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由此说明,采用比赛干预和《体育与文化》课程干预,对大学生的交往能力、沟通能力等方面是有促进作用的。在对实验组1和实验组2能力社会化各指标的得分水平进行比较发现,经过干预后,两组在部分指标上的差异达到显著或非常显著水平,且实验组2大部分指标的平均值高于实验组1,这说明《体育与文化》课程干预较体育比赛干预更有利于大学生的能力社会化发展。

3.3两组实验组被试在实验前、实验后能力社会化各指标的比较

3.3.1比赛干预组前测、后测比较

由表3结果可见,在实验前和实验后,教学比赛干预组被试在能力社会化大部分指标上的差异都达到显著,在实验干预后的水平高于干预前;在生存能力、信息搜集能力、创新精神方面的差异不显著,可能是因为这些方面与人格特质相关程度较高,较不容易改变,尤其在不长的时间内不太容易有较大改变。

3.3.2《体育与文化》课程干预组前测、后测比较

由表4结果可见,在干预前后,《体育与文化》课程干预组被试在能力社会化大部分指标上的差异都达到显著,在实验干预后的水平高于干预前;干预后,大学生在社会生活基本技能、人际技能、处理工作能力、自我完善能力等方面都有了显著提高。

3.4比赛干预、《体育与文化》课程干预对大学生能力社会化的影响

对比赛干预组和《体育与文化》理论课干预采用重复测量进行进一步统计检验,采用Pillais标准,对时间主效应的检验结果见表5。由表5结果可见,本次测量中实验组的15个指标随着时间的变化产生了显著差异,这说明时间具有主效应,能力社会化的各个指标随着时间的变化发生了显著变化。结合表2,能力社会化的各个指标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得到了显著提高。

4 讨论

4.1体育竞赛对大学生能力社会化的影响

通过对实验组1与对照组的前后测研究,证明了体育竞赛对大学生能力社会化的大多数指标有着显著的正向作用。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相对于正常的教学活动,体育竞赛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在合作的过程中,为了取得更好的比赛成绩,大学生之间必须进行交流,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其次,体育竞赛开始前,大学生要针对其它各队的情况进行分析,力求在比赛中扬长、避短,从而取得理想的成绩。在竞赛的过程中,学生队员不但要采取一些具体的技术与战术,而且要克服相应的困难,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这对提高大学生的处理问题的能力会有良好的作用。最后,教学比赛后学生要对进行过的比赛进行相应的总结,这对于提高其自我完善能力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在这三个主要过程中,大学生在团队合作、分析问题等多个领域都会有相应的获益,能力社会化水平得以提高。同时,在比赛过程中,体育竞赛的规则也会对大学生产生影响,启发大学生认识规则、利用规则,使大学生的能力社会化会得到促进,并对大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总之,大学生以团队参加体育活动对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要优于学生单独进行运动。相对于简单的考试内容学习和练习,教学比赛这种有难度的教学竞赛活动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促进大学生能力社会化有着普通体育课堂教学所达不到的优越性。

4.2体育文化课程对大学生能力社会化的影响

由于中国特殊的高考制度,中国现阶段的大学生在中学阶段没有特别多的时间来接触体育,对体育的认识和接触都不全面、不深入,来自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大学生更是如此,即使是来自较发达地区的大学生,对体育的理解也没有达到非常正确、全面的地步。大学阶段是一个人全面、深入地了解事物的阶段,仅仅从表面上来理解体育是不够的。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体育越来越多地影响到人群和社会,大学生需要透过体育表面去分析体育的本质。体育文化课程是大学生全面认识体育的重要途径,对于现阶段的中国大学生来讲,是十分必要的。

体育文化类课程是广大学者对体育文化的提炼和总结,是人类对体育文化认识的结晶。但是,由于我国现行的教育制度,学生在中学时期无法了解体育文化课程,体育文化对学生的良好影响也就无从谈起。进入大学阶段后,体育文化课程对于最大限度地发挥体育文化的积极作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体育文化课对大学生社会化影响的教学实验可以看到,体育文化课程对大学生的社会化在各个方面都能起到一定的作用。特别是在体育教学、体育竞赛都不能很好地解决的政治社会化、知识社会化等方面,体育文化课程显示了很强的功能。在《体育与文化》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学生讲授关于体育伦理、体育经济和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有利于大学生对体育和体育文化进行全面而深入的了解。通过文化课程的学习,开阔了大学生在体育领域的视野,丰富了大学生在体育领域的文化知识,这些都有利于加强大学生将体育和所学专业的联系,也有利于大学生专业内、专业外和创新知识的增长。比如说奥运会TOP赞助商和兴奋剂等相关知识的讲解,对学生的知识社会化和道理社会化等指标都有着重要的促进意义。

大学生思想活跃、精力充沛,有着很强的能动性。体育文化课程既能丰富大学生的知识,又能对大学生的社会化提供指导,发挥大学生们的能动作用,促进其社会化。如果说知识的获取是一个认知的过程,那么大学生根据体育文化课程的知识去促进其自身的社会化则是一个主观世界的改造过程。通过对选修过《体育与文化》的学生进行访谈得知,文化课程对大学生的干预起着非常大的作用,文化课程的学习提高了他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大学生在心理层面的健全发展,对能力社会化和心理社会化作用尤其大。访谈中,大学生指出,经过体育文化课程的学习后,再进行体育活动,会有针对性地加强团队合作、促进意志磨练等积极因素的发挥,相比以前是事半功倍。体育文化课程对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作用要超过体育竞赛对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作用,远超过普通体育课对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从根本上讲,体育文化课程能够充分发挥理论对人的指导作用,在教学方面则充分发挥了教师的指导作用。

5 结语

常规的体育教学,即针对学生的考试内容进行技术练习和相应的技术考试,对大学生的能力社会化不会产生影响。在体育课程中增加团队竞赛的比重,会增加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往,从而提高其人际交往能力和处理工作的能力,对自我完善有着积极作用。体育文化类课程,既能向学生传授体育与文化的相关知识,又能发挥学生的自我能动性,对提高学生的能力社会化有着非常显著的正向作用。在大学体育教育中,应当鼓励学生参与团队体育竞赛,发挥体育竞赛的作用,提高大学生的能力社会化。同时,将体育文化类课程作为通识课程向大学生开设,充分发挥老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能动作用,促进大学生的社会化进程。样本仅选取武汉大学学生,使得本研究可能存在生态学效度的问题,欢迎其他研究者扩大样本选择范围做重复研究验证本文所得结论。本研究的结论对体育教学实践有较大的应用价值,然而正如有人在研究中提出的,“体育与健康教育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与教师培训等一系列配套措施紧密结合”,我们广大的高校体育教师队伍也应该加强自我修养和理论修养。

上一篇:“言人之所不能言、所不敢言者” 下一篇:愤怒抗奇冤 纵身勇跳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