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时代”艺术之前传

时间:2022-06-02 01:25:13

“微时代”艺术之前传

如果说我们的生活已经进入了“微信时代”,恐怕没有几个人能对此进行反驳。各行各业的人们颈椎都有点问题了,因为大家每天上班下班保持低头看手机刷微信的景象,已成为日常生活的主要画面。

作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核心应用之一,微信正在悄然改变我们的生活:移动社交、微信支付、手机游戏,微信开店与理财……有行业人士预测,未来微信将改变包括广告业、电商业、出版业、影院餐饮业、银行基金业等多个行业的格局,那么对于艺术品和艺术市场而言,微信会带来些什么?

在资深媒体人、艺术时评人陈晓峰看来,2014年微信将为艺术行业提供更多的可能性:1、公共微信号的利用,使画廊、美术馆和艺术机构获得有力的“自媒体”武器;2、微信朋友圈的功能,有机会帮助激活潜在的客户朋友资源;3、艺术微信群的成立,将激活艺术黏性,将当代艺术的影响力延伸到社会更多领域;4、微信艺术事件的策划、微信平台上的艺术创作将集中爆发等等。

这些概念性的提炼与概括,完全不是预言类,它们已经活脱脱地来源于生活,并将陪伴我们的艺术生态持续一段时间。

微彩绘,融合技术与艺术

你也许不知道微彩绘是什么,但你一定知道“扫一扫”与“二维码”。

想象一下你新买的漱口杯上印了张“植物大战僵尸”的图画,成片的向日葵图案里,有一棵画风不同的五彩葵花,风姿绰约,很是特别,细细一看,它是由彩块组成的二维码。于是你拿起手机对准这棵向日葵扫了一扫,接着系统帮你自动跳转到了新页面,页面上你获得了这款游戏背后的所有参数信息,以及与相关玩家之间的趣味互动。

这可不是《黑镜》里的什么科技情节,微彩绘的技术已经成熟。它是基于彩绘二维码技术衍生出来的艺术形式。如果说传统条形码和黑白二维码解决的是功能链接,而微彩绘则在此基础上,试图以图画的形式表达文化和情感,比起传统二维码与作品的生硬结合,微彩绘本身的设计合成保有更大的艺术创作空间,好的微彩绘本身就可以是带有趣味性和思想性的作品。

3月26日,在陆家嘴中心绿地举行的“万马奔腾中国梦・春分”微彩绘新艺术实验展,就已将这一技术运用其中,展览从古今中外的知名艺术作品中挑选了12种不同姿态的马作为装置形象,并做成了相同的9组,以这些装置为基础,策展人展示了108位当代艺术家的平面作品,这些平面作品的某一部分,都有机地运用了彩色二维码,让它在充分融合艺术家原作品的基础上,具备了传统二维码的功能:

参展观众能用智能手机对着作品上的彩色二维码扫描,链接展览、作品背后的故事并参与互动反馈。

在策展人区华威眼里,微彩绘是属于这个时代的新艺术方式。“每个时代、每次科技革新都会产生一种与时代契合的艺术形式:在石器时代,人们用岩画记事;农业时代,人们在丝绢和绸缎上创作出了绢花;铁器时代,产生了雕塑艺术;工业时代,在工业产品的基础上有了装置艺术;电气时代,电影电视成为了新媒体,成为了新的艺术方式;21世纪网络信息时代,也应该有相应的艺术方式与之对应,而我认为微彩绘就是由之引申出来的新样式。”

除了微彩绘的应用之外,这次户外展也别有亮点。策展人以12种关于马的自然和经典作品作基础形象,来配合当代艺术家作品进行呈现,希望达成的是“平面与立体之间的艺术转换,当代与经典的对话”。

“就像采用微彩绘技术一样,这次展览的其他部分也是具有实验精神的一次尝试。不知道这种大规模的、融合古今中外的公共户外装置展,会带来些什么。”区华威若有所思地说。

微拍卖,这场游戏能玩多high

阿特姐夫(ArtJeff)从微信红包群开始发现的拍卖商机,最近有点风生水起。从2月14日胡湖建立“阿特姐夫拍卖群”起到3月16日,拍卖群共上拍180余件作品,在这期间,囿于微信群上限150人的人数限制,胡湖还开了一个“阿特姐夫同步群”,同步进行叫价拍卖。

上海泓盛拍卖电子商务事业部总监、赵涌在线艺术品事业部经理胡湖是拍卖群的运营者,“我是在春节期间跟艺术圈内的朋友们玩红包群的时候发现这种交易需求的。”他介绍说,“到目前为止,拍出作品的最高单价是4.5万元,均价超过4200元,总成交77万元。

目前拍卖群拍出的作品多种多样,翟2010年作的32x41cm的纸本水彩《脑眼之间》, 以11500元落槌,罗中立2005年前后创作的37x27cm水彩《金边滨江路》,以45000元落槌,而刘野2009年作的52x38cm 的丝网版画《莫扎特》,则在无底价起拍的情况下,以40000元落槌。

在这个拍卖群里,买家的身份比较多元,除了在当代和书画方面的资深买家之外,还包括行业内部的从业者,如媒体人、画廊、拍卖行、评论家、策展人等等。而微信上的拍品一般满足以下几个特点:首先,当代艺术比较合适,因为艺术家还存活的拍品没有真伪上的担心,如果是已故名家作品,则需要专业的眼光进行真伪判别,而微信拍卖群体在定位上并非特别专业的玩家;其次,微信拍品往往在视觉上比较有吸引力,具备一定趣味性,除了绘画之外,一些非常规的作品往往也成为拍卖热门,比如艺术家何云昌参加威尼斯双年展的作品《威尼斯的海水》拍出了11000元,艺术媒体人参与军械库展览直播三天的品牌冠名权,也共计拍出了3万多元;再次,作品的价格不能太高,均价维持在4000元上下比较合适;另外,在尺寸上也不能太大,得方便运输。目前这个拍卖平台是他们一两个人在业余时间做的,从准备资料,到上线,沟通,收款,发货,工作量非常巨大。

“但微信毕竟还是社交网络,不是专门为艺术交易开发的交易工具,所以要作为常规性的平台发展完善,它还面临诸多限制。”胡湖分析道,“微信艺术品拍卖很难成规模。”比如微信群的上限就150个人,自己很难再有精力去组建几个微信群来同时运营,这是一个很大的瓶颈,此外,微信平台缺乏合适的拍品方式,难以保证随时进入的买家第一时间看到竞拍作品,“他可能进来之后,会看到激烈的竞价但不明所以,也看不到正在截标的作品。”

但微拍卖群最大的好处在于“可以用低成本快速获得高质量的目标客户”,这是胡湖所看重的,他的“阿特姐夫日夜场”里面满是艺术圈人士。“微信在艺术圈的覆盖率极高,现在你既可以通过微信私聊,又可以看艺术新闻、看展览拍卖图片,以及支付和收款,一个相对完整的艺术生态闭环雏形事实上已经在微信内部系统中形成。而相应的很多专业的艺术网站和App因为始终无法形成完整生态,必然会被日益边缘化。”

大道艺术基金执行董事朱小钧本身是行内人,也是几个微拍群的买家。“我觉得这是小圈子的游戏,这里面的艺术品更多带有消费品的性质。”他认为微信里的交易更多是人情和捧场的因素。“总的来说微信拍卖的成交额的体量非常小,对于传统的拍卖行业冲击暂时还看不出来。”

除了胡湖之外,还有不少微信拍卖的试水者,在海南,有当地商家通过微信平台拍卖当地的砗磲、沉香等工艺品,月入20万元以上,而继国内首个微信拍卖平台“周周拍”正式上线后,“墙艺术”集团也在其微信平台上推出了“蔷薇拍卖”。

“我认为更多的是利用微信小而精的特点积蓄力量、培育客户,同时他们将各种需求收集起来又去推动自身发展。”胡湖总结道。

微阅读,艺术类信息整合爆炸

正如篇首陈晓峰讲到的,微信上数量众多的艺术公众号、满眼的朋友圈艺术资讯、讨论得热火朝天的艺术群,正在将我们带到一个艺术信息普及、整合和爆炸的新环境。

“芭莎艺术”“中轩艺城文化”“帕萨加德”这几个微信公众号,可以代表艺术杂志、相关艺术机构和画廊在微信时代公众号建设的努力,而除了这些专业艺术机构的平台在推广艺术信息,很多综合性的资讯公众号也设置了艺术与生活的栏目,为用户推送包括室内设计艺术、艺术展览、艺术与生活的资讯和话题,比如主要定位讲时下流行的灵修话题的微信公众号“静云禅”,就会定期在推送内容里加入讲当代艺术的文章,相似的还有“Art and Fashion”“798手绘网”等。

通过朋友圈有价值的作品或艺术事件信息,在公众账号中穿插对艺术作品的介绍和对艺术家的推广……与艺术相关的一切,正在以微信为平台推广到更多人的生活中。艺术资讯的阅读也来到了“微时代”。

不过,目前艺术圈里虽然有很多微信公众号,但是特别优秀的非常少,圈内人士表示,期待能出现类似“罗辑思维”这样的公众号,实现艺术新的商业路径和逻辑。“可以用微信群圈住核心群体和核心粉丝,而将微信公众号作为促成作品、事件更广泛传播的方式。”胡湖说,“这样利用微信平台,将信息进行立体化的整合,会实现比较好的效果。”

就像人们从微博到微信平台的迁徙一样,没有任何一款社交类的产品可以垄断整个市场并永远热门下去,微信的热度一定是暂时的,而分析微信时代艺术圈内外的变化,其意义无非在于努力地捕捉这项应用所暴露的更直接精准的行业需求,并懂得更好地利用技术力量,推动艺术的发展。说白了,微博、微信都只是工具,懂得在信息时代用互动、建构的思路玩转艺术才是硬道理。

上一篇:画里画外话忠平 下一篇:安徽:异地就医双向结算分批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