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带来新机会

时间:2022-06-02 12:56:54

埃森哲战略部总裁沃尔特•希尔在做主题演讲。

埃森哲全球融合高层论坛2006在北京召开,不仅因为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市场,也因为中国将成为未来国际企业战略中的关键一环。

5月10日~12日,埃森哲全球融合高层论坛2006在北京召开,这也是埃森哲继成功地在海外举办了18年的高层论坛后首次转到北京举办。在开幕典礼上,埃森哲公司中国区负责人李纲毫不掩饰此次埃森哲选择北京召开融合高层论坛的原因:中国已经不可置疑地成为全球最大的市场,GDP总值已经升到了全球第四。而把主题设立为“全球化”和“创新”的此次论坛,似乎也在说明,中国除了是全球最大的市场外,也将成为融合大浪中,未来企业战略中更为重要的一环。

融合大浪已起

“融合改变了世界的格局,”埃森哲战略部总裁沃尔特•希尔在第一天会议的主题演讲开篇上这样说。从19世纪末整个世界的中心以西欧为主,到上个世纪80年代的美国和西欧两大巨头的格局,再到今天中国、俄罗斯、印度、东南亚、拉丁美洲等等新兴市场占据国际舞台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全球化是我们无法回避的一个必然。”希尔说。对于从2005年到2050年的这45年里,希尔断言:“中国、俄罗斯和印度地区,会成为世界新的中心。”

在埃森哲的调查数据里,目前全球化程度最高的行业是消费电子,甚至达到了100%;纺织业的全球化程度达到了77%,汽车工业为42%,钢铁为33%,而与此相对应的IT行业,这一数据仅为1%。“但是全球化会毫无疑问地持续发展下去,无论是在哪个行业,”希尔说,“从2004年2月开始,全球化就已经开始影响大街上的路人了。”当百姓穿着东南亚的纺织品,拿着欧洲生产的手机,开着日本生产的汽车,家里用着中国生产的冰箱的时候,“全球化”的步伐不会停止,只会前进。

由于IT行业的低全球化程度,埃森哲调查了全球30个公司,其中包括像英特尔、索尼这样的国际化大公司,也包括有限开展国际业务的BenQ和TCL这样的公司,调查显示,目前全面进行了全球化战略的企业为16%,“而45%的企业表示5年后,自己企业会全面进行全球化战略。”而仅仅在一个国家经营自己业务的公司也占到了19%。而在企业全球化的目标市场中,中国为最常见的“第一选择”,其次是美洲市场。

但是,全球化是否就是企业拓展市场、提高业绩的“灵丹”呢?“调查同时显示,全球化程度高的公司,业绩也相对来说更好,”希尔说,“但是同样也存在进行了全球化的公司,业绩没有达到预期以及非全球化公司取得骄人业绩的情况出现。”调查显示,表现最为良好的公司中,83%的公司进行了全球化;表现平均的公司中,18%进行了全球化;而表现最差的公司中,还是有33%的公司进行了全球化。所以,“全球化”和“好业绩”没有必然的联系。

“全球化是个选择问题,所谓不是被全球化杀死,就是被不全球化带来的更大问题杀死,”希尔说。那么,要避免全球化带来的问题,什么措施是必要的呢?“业务创新、架构调整、同时避免急速扩张,”希尔说。全球化会带来更复杂的企业架构,传统的以地理来设置公司架构的方法是过时的,而单纯以市场潜力来划分也是不对的,“因为高回报意味着高风险”,相对来说更为折中的方法是,按照风险管理回报率来划分,“这样,企业可以最为安全地获得最高的价值。”所以,全球化的问题在于,不是选不选择,而是如何选择。

新老融合创机会

“不是做与不做的问题,而是多久会做的问题,”和国际化一样,能够为电信业务带来新的生命力的IMS(IP多媒体子系统)也是3C融合浪潮中的弄潮儿。埃森哲全球无线网络主管Kyriacos Sabatakakis用这样的话为IMS的不日到来下了定义。

由于3C融合、宽带、3G到来等等,电信行业在现在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能否充分利用技术的发展提供应用就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而IMS就是可以帮助电信运营商快速开发新的应用、提升ARPU、降低成本、提供多种服务的有利武器。虽然出现的时间不长,但是已经在电信行业引起了不少的关注。

“架设在IP层之上的智能水平IMS层,可以拓展运营商在服务领域的工作,”Sabatakakis说,“除了拓展新的服务,由于IMS互联互通的特性,还可以帮助电信运营商对新、旧业务进行整合。”基于IMS,电信运营商可以开发出IM及时通信已经“存在通知”(和IM类似的用户上线通知)的业务、PPT(Push-to-talk,一键通)、多媒体数据流、视频电话等业务。更为重要的是,部署IMS以后,可以帮助电信运营商减少新应用的开发时间以及提高ARPU值,这两个指标是运营商最为在意的指标。“IMS帮助我们把开发新业务的时间从平均4个月缩短到1个月,成本节约平均达50%,ARPU值提高了30%,”和记黄浦旗下的3Power公司市场部经理乔欧•拉曼奇说。

很明显,这个由3GPP组织最先设立的IMS能够为希望发展3G业务的移动运营商带来巨大的收益。但是,由于3G设备的准备,运营商对IMS普遍抱着“等等看”的心态。“截至2006年2月,全球有8%的电信运营商部署了IMS,我们预计到今年年底,会有80%的运营商在不同程度上采用IMS,但是2007年后的情况,我们还不清楚。”Sabatakakis解释,这样说并不是对IMS没有信心。“目前在IP层面上添加智能应用,还没有其他的方法可以替代IMS,”他说,所以IMS的发展是个迟早的事情。目前电信运营商持观望的态度,对它们的发展也许不是坏事。“IMS有很多功能,但是重点在于运营商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模式。”Sabatakakis说。这就像虽然有了电子邮件和传真,但邮局依然存在的道理一样。“新旧如何业务共存、发展何种新业务,这些问题是电信运营商,特别是移动运营商更需要考虑的问题,”Sabatakakis说,“所以他们可以在充分做好了开发新业务的心理准备后再选择IMS,这样会更加从容。”而在此之前,依靠语音业务,采用第三方提供的服务(如Yahoo和Google),同样可以为移动电信运营商带来利润。

而对于固网来说,IMS似乎是一个意外的收获。“目前已经部署了IMS的电信运营商中,固网运营商超过了移动运营商,”Sabatakakis说,“这主要是由于终端的设备,如可以处理各种服务和数据流的PC已经成为了固网中很重要的一环,新业务的使用障碍没有移动业务多。”所以固网可以采用自己控制网络而不是交出网络(如采用SP的服务)的方法来开发更多的新的业务。

固网移动相融合

融合在电信行业更为突出的表现是:固网和移动网的融合。近几年,埃森哲一直致力于探索固网和移动网的融合,他们希望通过这种融合,来实现对多终端的客户实现多终端的服务,埃森哲公司认为,随着各种通信、计算及多媒体产品技术的不断推进,人们对于固网与移动网融合的需求将越来越强烈。在多年的电信行业服务过程中,埃森哲总结出固网与移动网络融合的规律,埃森哲认为,实现固网和移动网的融合有三种途径:一种是通过市场化的融合,即由市场机制为引导把固网和移动网的产品捆绑起来,例如固话与固话产品、固话与移动产品、移动与移动产品,在不同的产品捆绑之后,可以给用户提供不同的价格选择。

第二种途径对于消费者来说是最容易实现的,就是以设备为导向的融合,推出一体化的产品,用户既可以使用移动产品,又可以使用移动产品;第三种途径是基于服务的融合,在固话和移动之间,收信人的地址、电话号码、用户名称可以共享,这种融合对于运营商提出了更深层次的要求。

而对比这三种融合的特点,市场化的融合对于运营商来说整合程度是最低的,而以服务为基础的融合,其整合程度是最高的,它要求运营商做出最大程度的投资,相应其实现的服务能力也将是最强的。从发展的趋势看,并不是每一家运营商都必须由市场融合―设备融合―服务融合这样从浅入深地实现融合,可以采取不同角度来推进融合的进程,欧洲的运营商是把市场融合作为第一步,然后或进行设备融合,或进行服务融合。中国现在已经拥有了对于固网,移动网融合的需求,未来3G实现之后,用户不仅需要语音的融合,还需要数据服务和个人通信方面的融合,中国当前面临的挑点跟当年的欧洲是一样的,因此未来的发展路线也可以借鉴。

上一篇:水泥试样三氧化二铁的测定(基准法)中如何快速... 下一篇:发展创新服务业促进科技与经济有效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