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诵读的评价策略初探

时间:2022-06-02 12:38:37

诗文诵读的评价策略初探

摘要:中华经典诗文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儿童时期是诗文诵读的黄金时期。在古诗文诵读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发展,积极探索科学简便、灵活多样、富有实效的评价方法,重视过程性评价,探索有效的评价策略,加强校内外有机结合,实施多元主体评价,提高诵读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诗文 诵读 评价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97(2012)11-0062-02

作者简介:王桂霞(1965―),女,宁夏中卫人,大专学历,小学高级教师,宁夏中卫市第四小学副校长。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中华经典诗文是中华民族历史的精彩浓缩,句句箴言,凝结精魂,哺育华夏,福及人类。吟诵古诗文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联想力、创造力、感受力、记忆力等,对于提升人的境界、丰富人生内涵、开阔人的胸襟、净化人的灵魂、启迪人的智慧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儿童时期是诗文诵读的黄金时期,提高小学生阅读诗文的能力至关重要。为了提高诗文诵读的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笔者所在学校在实施《中华经典诗文》校本课程过程中,从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方法、评价工具、评价反馈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诊断和发展功能,促进学生素质的可持续发展。

一、明确诵读目的,评有方向

教学目标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是教、学、评的基本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在有关“古诗文阅读的评价”中指出:“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而不应考察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

笔者所在学校开展《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校本课程的目的是开发儿童的智力潜能,培养儿童的记忆力,使儿童识记和掌握终身受益的知识精华,通过朗读、背诵、感悟、理解国学经典,促使儿童多方面的潜能得以开发,如记忆力、注意力、理解力、智力、判断力、创造力、写作能力,陶冶学生的高雅情操,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通过对这些标准进一步归纳、分析,我们将诵读评价的具体内容概括为四个方面:

1.理解和筛选信息的能力:借助注释、工具书初步理解诗句所表达的内容。

2.思考、判断和想象力:能否将所读内容与自己原有的知识、想法、经验和学法联系起来,如将同类内容、同类风格和同一诗人的不同作品进行对比,发现其中的某些规律。

3.评价和感悟能力:能否对诗文中的精妙词语、经典名句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做出评价,并产生一种与文章有关的、新颖独特的、有意义的联想和领悟。

4.诵读和积累能力:诵读主要指富有感情的背诵和朗读,积累则是看学生课外阅读的数量,要求小学阶段背诵优秀古诗文不少于160篇。

这一教学目标,就是我们检验诵读效果的方向。

二、实施形成性评价,重视过程

对学生古诗文诵读教学,《课标》要求“诵读为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为此,我们在评价时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求知过程和努力过程,关注学生在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因为只有关注过程,评价才能深入反映学生发展的进程,及时了解学生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作出的努力以及获得的进步;只有关注过程,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科学的探究精神,才能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价值观的形成,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

(一)遵循原则,掌握方法,形成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教给学生读古诗文的一般方法,注重欣赏和引导,不提倡用自己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朗读,从而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的教学语言以正面肯定、鼓励质疑、熟读成诵、启发点化为主,使学生在反复吟诵的过程中产生自己的独特感悟,萌发出富有创造性的独辟蹊径的观点和理解。鼓励学生在师生对话、师生与文本对话、生生对话中多元互动、现场生成,不断提高认知水平,有效地促进学生诗文阅读能力的发展。

(二)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实施宽容性评价

在过程性评价中,我们本着“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会和理解”的思想进行宽容性评价,保护学生的积极性,激活其思维,提升其认识水平,发展其能力。比如,老师在阅读指导课上经常说的话是,“谈谈你的想法和感受”“谁还有不同的看法”“说说自己的见解”…… 这种从尊重学生阅读的独特感受的角度出发实施的宽容性评价,给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有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形成。

(三)尊重学生的阅读差异,实施延迟性评价

为尊重学生的阅读差异,有时可以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实施延迟性评价。在正常的情况下,由于思维定势,新颖、独特、有创意的见解常常出现在思维过程的后期,倘若过早地对一个学生的表现或一个可能有着多种答案的回答给予终结性的评价,那势必扼杀这个学生或其他学生创新与发散思维的火花。而倘若延迟评价,则会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去阅读、去思考、去讨论、去体验和感悟,在开放的阅读时空中获得灵感,加深对问题的认识,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更客观地反映他们的认识实际,有很好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学生背诵的兴趣也会越来越高。通过实行延迟性评价,我们发现有很多学生虽然笔试时错误很多,成绩较差,但是背诵的成绩却明显高于笔试成绩,有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记忆力也有较大的改善。

三、校内外有机结合,实施多元评价

《课标》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还应该让学生家长积极参与评价活动。”为此,我们在评价中改进了以教师为主的评价方法,让学生以及与学生有关的其他人员参与评价,即采用学生自评、组内互评、教师点评、家长参评的多元评价方式。学生通过多元参与的评价,学会辨别,学会欣赏;家长主动、全面的参与,发挥了家庭的督导激励作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多元互动评价,将学生被动接受评价的过程变成了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过程。

四、在专项主题活动中提升评价

除了课堂评价之外,我们还根据各学段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了丰富多采的小学生诗文诵读专项活动,对学生的诵读行为进行记录评价。如团队展示性活动有《古诗擂台赛》《古诗朗诵会》《联名句能手》、伴着古诗句跳皮筋、拍手掌、跳绳、跳古诗歌曲集体舞等;个人展示性活动有摘抄本、读书笔记展览、征集《古诗改写短文》《我喜欢的古诗或诗人》优秀作文等。概括起来,测评的主要形式有“讲、展、赛、评”:“讲”即讲述,包括读诗汇报会、故事会、读诗心得交流会等;“展”即展出优秀的读书笔记、文摘卡、手抄报、黑板报、宣传栏、班级的展示板等成果;“赛”即竞赛,知识竞赛、查阅资料比赛等;“评”即对讲、展、赛的有效程度的分析评价。通过专项活动的观察和评价,培养学生的读诗兴趣,促进其诗文诵读习惯的养成。

熟读经典,受益终身。我们在《中华经典诗文》校本课程评价方面,做了一些尝试,探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评价方法,激发了学生学习民族文化的浓厚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学生的语言积累、语感培养、思维发展、情感陶冶、品味欣赏和审美情趣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优秀文化的营养,使他们的行为习惯、思想道德、文化底蕴得到了全面发展,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成长。

上一篇:中学语文能否淡化语法教学 下一篇:小班化班级文化的建构与学生个人成长之间的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