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产学合作教育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意识培养的探讨

时间:2022-06-01 11:48:02

通过产学合作教育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意识培养的探讨

摘要:产学合作教育为大学生的自我价值实现提供了新的平台,弥补了大学课程与产业发展的断层。职业生涯意识培养则为参加产学合作教育实践环节的学生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内在动机。在就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产学合作教育实践环节与大学生职业生涯意识培养无疑将在高校就业工作中起到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高校开展产学合作教育的模式

产学合作教育在学术界最早由美国辛辛那提大学的赫尔曼·施奈德于1906年提出,目的是将理论学习与在企业实际项目中的管理、实践、社会经历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实际问题的发现及解决能力,强化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和自信心,以此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现有的产学合作教育模式有:实训项目为主的产学合作教育模式和以培养人才为主的产学合作教育模式。

实训项目为主的产学合作教育模式。实训项目为主的产学合作教育模式,主要以完成企业的项目要求为目的,同时培养适格企业员工而开展的模式。实训项目一般由企业设立项目目标、项目职责以及项目管理方式,由高校设立产学合作教育小组,组织并管理有实践能力的在读学生参与项目。学生的指导由企业导师负责。该模式的要求与学生专业与企业项目一致,以此达到校企双向交流的促进作用。典型案例有英国的“三明治”模式。

以培养人才为主的产学合作教育模式。由于高校的专业发展往往与市场需求有一定距离,因此部分企业在高校设立培训点,按批次进行人才的培养和输送。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培养人数较多,模式稳定,时间周期固定。此模式较多地被职业学校、培训机构采用。较为典型的是德国的职业教育模式。

二、职业生涯意识培养的意义和内涵

1、职业生涯意识培养的意义。目前,我国应用型专业的课程体系尚未完善,高等教育的课程专业改革进度与现代产业发展速度差距愈来愈大,多数应用型专业学科无法达到企业的实际用人标准,导致企业“招人难”、学生“应聘难”的矛盾。社会急切需要一个即能够符合高校大学生现实能力,又能够满足企业人才招聘需求的培养方式。因此职业生涯意识培养的概念应运而生。

2、职业生涯意识培养的内涵。职业生涯意识培养与传统的就业工作概念不同。

传统就业工作是指针对毕业生的应聘就业问题,开展思想引导、市场信息筛选和、学生推荐、开展就业双向见面会等一系列辅助学生,以到达就业签约目的的工作。

职业生涯意识培养,是对学生的能力、气质、性格状态整体培养,营造一种对于工作积极、热情、自信的思维定势。职业生涯意识本身是一种状态。

三、开展预就业工作的原则

1、强调树立大学生职业生涯意识的意识。生涯是生活里各种时态的演进方向和历程,它统和了人一生中的各种职业和生活角色,由此表现出个人独特的自我发展形态。而职业生涯意识的意识是指大学生宏观地看待个人生涯发展历程的能力。只有在存在职业生涯意识的前提下,才能够规划自己的生活。

2、鼓励大学生积极探索自身特点,挖掘潜质。大学生由于自身没有太多的社会经历,往往在面对社会的各种问题时会表现出焦虑、退缩、自卑等负面情绪。这点需要由辅导员老师详细分析学生的个性特点,多加鼓励。

3、提倡个人信息能力的培养。个人信息素养是一个人能否在今后保持自我能力提高的重要能力,因此在课程中应该加入相关理论知识和练习环节,锻炼学生科学地获取、掌握、处理信息的能力

四、职业生涯意识培养与产学合作教育结合的方式

职业生涯意识培养是调整学生状态的培养,应与产学合作教育前期的理论教育结合,设立大学职业生涯意识指导课程。课程基本应该如下安排:1、在大一树立职业生涯意识规划意识;在大二明确自己的兴趣和性格,鼓励探索;3、在大三明确自己专业能力和专业发展方向。

开展方式可以有:1、讲授:讲解职业生涯意识的相关理论知识;2、案例讨论:针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小组讨论;3、实践:通过产学合作教育环节进行理论知识的实践,完成后进行新的感悟的小组分享。

评测课程效果方式应以考察为主。

总结

职业生涯意识培养与产学合作教育培养模式的结合,真正起到了相互弥补的作用。产学合作教育能够弥补职业生涯意识培养缺乏实践环节的单一性,而职业生涯意识培养则能够弥补产学合作教育缺乏理论指导和长远规划的局限性。两者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大学生能够在四年的学业中,弥补大学课程与现实产业发展脱轨的缺点,让学生不单拥有知识和能力,同时也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1]陈海燕张海燕骆小婷国内外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科研管理研究》

[2]高诚辉“预就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特点与关键《中国大学教学》

[3]董旖旎陈翼然在产学合作教育模式下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探讨《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上一篇:幼儿园与家庭合作的重要性 下一篇:浅谈班级学生干部队伍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