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高一化学新教材学习和实践的体会

时间:2022-06-01 10:47:46

我对高一化学新教材学习和实践的体会

摘 要: 作者以高一化学新教材的整体内容体系构建及对新教材的教与学的体会,论证了在新课标条件下,如何用好新教材,适应新课改,改革课堂教学,探索新课标理论下应有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 高一化学 新教材 教学改革 教学模式

高一化学新教材自试用以来,深受师生们的青睐。我结合自己对新教材的学习和教学实践,谈点滴体会。

一、新教材标题新颖,内涵丰富,衔接性强,具有时代特色。

《化学①》作为高一级起步的必修课程,以一系列与我们的时代密切相关的专题展开。专题标题新颖,内涵丰富,贴近社会生活,构建新课程改革理念,具有时代特色。在专题中又开设相关单元,单元中又设置了[你知道吗]、[活动与探究]、[交流和讨论]、[观察与思考]、[问题解决]、[信息提示]、[拓展视野]、[回顾与总结]、[练习与实践]等,意味着学生的学习生活不再是被动面对接受而是主动的参与,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知识,而且要求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研究。另外,新教材注重初中化学知识衔接,以回顾与探究初中化学基础内容为主线,逐步引导进入高一化学知识体系。生动的素材,描绘了新课标理念,体现了学生是主体,让学生投入到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在“做中学”自主探究中享受发现的快乐。

二、新教材注重教学的互动探究,体现新课标理念。

教材改革的重要意图是注重能力培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新教材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强调知识与学生生活和现代社会的联系。教师应认真领会教材改革意图,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注重科学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理论联系生活实际能力。

化学是实验性科学,而互动探究实验是新教材闪亮一角,如专题3介绍铁的性质内容中有关Fe与Fe的转化就是典型的教学互动探究,它由提出创设探究实验课题―猜想实验转化条件―观察与验证实验转化条件方案―归纳与总结实验转化条件的结论。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探索,通过互动探索验证,学生能探究理解Fe、Fe、Fe、之间的转化条件,也验证其猜想条件与方案实验是否符合,从中探讨和巩固课本的知识内容,也能构造“铁三角”关系,即如图所示:

这样通过学生的动手探索验证,教学中的师生角色转变,使教学实验在合作、交流、帮助中圆满完成,彻底改变过去“填鸭式”、“满堂灌”、“粉笔加黑板”的教学模式,探索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主导”的途径,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初步探索到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化学教学质量。总之,在新课标条件下,教师应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模式,实现教学中的师生角色转变,使学生在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体验探究的乐趣,形成和发展探究的能力,培养科学素养。

三、新教材对化学教师的期望和要求。

新课标提倡学习从问题开始,让学习活动围绕问题进行,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变革,才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这就给教师课堂教学提出了挑战。过去的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占据主体地位,“满堂灌”、“粉笔加黑板”成了固定的教学模式,千校一面。而现在,新课标要求注重教学的互动探究,如果不改进教学方法,还搞“填鸭式”的教学,就很难达到新课改的预期目标。所以,我们应积极探索教学改革。

1.注重转变观念。课程改革给化学教师提出了全新的挑战,教师应转变观念,由“知识的传递者”变成“学生化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2.注重教学方法。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师可把握自己的教学实际大胆尝试新的教学模式:(1)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2)建立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3)对教材要创新地使用。

3.注重教学手段。化学是实验性的科学,新教材注重探究性实验。教师应充分利用好这一教学手段,让学生在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体验探究实验的乐趣,形成和发展探究的能力。另外,还可以利用多媒体等教具,发挥其在教学中作用。

最后,我认为新教材的不足表现为:(1)新课改教材内容简单,学生难于理解,只能靠老师多补充,多梳理。否则,教学效果难以达到。(2)由于教学场地设施和学生基础的原因,课堂过程中组织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讨论问题和搞活动有一定的困难,讨论时,仍有部分学生不能主动参与,上课无精打采,自主能力差,教师课堂组织较困难。(3)化学课程需要演示实验,如课堂教学中需要最基本化学仪器设施,在农村中学多是比较薄弱的,何况是学生的分组实验,更是难以实行。(4)新课程改革现在进行得有一定的盲目性,上级教学要求怎么样,学校要求怎么样,都没有一个明确的要求,只能靠自己及同行认真钻研探索,参考一些有关化学新课改的书。

课程改革是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是真正素质教育实施的开始,它不仅对学生提出了新的学习要求,而且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应仔细地研究和总结这一改革成果,让我们的教学能真正切合新教材特点,让教材改革能切实发挥其带动教育改革作用。在课程改革如火如荼的热潮中,我们应抓住机遇,开拓新思路,勇于承担这沉重而又光荣的任务。

参考文献:

[1]王祖浩主编.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化学1(必修).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66-67.

[2]王祖浩 吴星主编.高中化学教学参考书 化学1(必修).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1.

[3]叶金祥.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钻研教材 改进教法 搞好试教.陕西师范大学杂志社,2002,(10):33.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上一篇:新加坡的民族凝聚力教育 下一篇: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化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