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讨论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时间:2022-06-01 10:29:30

课堂讨论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初中物理可以让学生熟悉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认识最基础的物理知识并在实际生活中熟练地运用.如今正被广泛应用的课堂讨论模式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合理引导下,通过提前预习发现问题,然后经过学生小组之间的合作探索,最终解决物理问题,并且熟练掌握物理知识的教学模式.它不仅能利用初中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其探究精神,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方式.

关键词:模式;兴趣;讨论;交流;表达

作者简介:朱连胜(1976-),男,江苏盐城人,本科,一级教师,研究从事初中物理学科教育教学研究.一、课堂讨论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讨论模式在初中物理的教学过程中主要是以开放的形式呈现,学生在学习时能够不受到限制,自由发挥创造,自主探索问题,因此这种教学模式能够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一方面,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在进行课堂讨论学习的时候,原本枯燥、深奥的物理知识逐渐趋于形象化、具体化,学生能够更快理解抽象的物理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初中物理知识往往是日常生活现象的归纳,这种讨论式学习的课堂能够弥补学生由于生活环境不同而产生的认知空缺,学生可通过交流更加深刻地领悟到常见物理现象中的内涵.

2.培养学生小组合作能力

课堂讨论模式注重的是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过程.一般在课堂讨论中,学生将被划分为若干小组,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首先,学生在课堂讨论的时候能够对课前预习时的疑惑以及课堂上未理解的知识章节进行探讨,这能促使学生勇于提出问题、探索问题,锻了学生的交流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其次,小组成员能够在谈论的过程中拓展自己的视野,学习其他成员思考问题的方式,弥补自身的认知差异;再次,分组合作的学习模式能够维持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物理课堂的效率.

3.收集学生物理信息反馈

教师可以针对班级里学生的学习能力差异调控课堂讨论的模式,合理分配各小组的人数,及时收集学生的学习反馈,发挥小组讨论的最优效果,最大程度保证物理课堂的高效.教师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能够有效控制学生的听课状况,在学生兴趣不高的时候采取一定措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课后,教师在每一小组随机选取学生进行交流,能够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物理知识实际应用情况,对课后作业完成的情况起到一定的督促作用.

二、课堂讨论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1.学生合作课堂探究

学生合作讨论是初中物理课堂的重要教学模式,学生组成小组并在课堂上自由探讨,挖掘生活常见物理现象的深层物理问题,通过教师的合理引导,解决合作讨论中提出的各种疑惑,帮助其理解物理知识的深层次含义,并掌握实际运用的方法.

例如,在学习浮力部分课程时,教师首先引入浮力的概念,并提出疑问“浮力可以使我们联想到什么?”学生可以针对“可以产生浮力的事物”这些方面进行讨论,从而得出浮力产生的条件.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往往基于生活常见现象,可能会推出类似于“浮力产生的前提是将物体完全没入气体或液体中”、“浮力应该是垂直向上的”这样的结论,教师应该及时举例进行正确引导,避免学生陷入知识上的误区.教师还可以提出“漂浮与上浮的区别是什么?”这样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小组探讨,学生经过激烈讨论,得出“漂浮是指物体达到平衡状态,上浮则是一系列动态的过程”、“物体经过上浮后才可以达到漂浮状态”、“物体处于漂浮状态时所受浮力与上浮状态时所受浮力大小不等”等结论.

2.信息反馈课堂探究

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是教师在课堂结尾时对学生这节课中的讨论结果进行归纳总结,在学生讨论的结果上适当补充说明,点明本堂课的中心和所学物理知识的重点,使整堂物理讨论课程更为全面.教师在课后可选取不同小组的学生,通过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收集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并及时调整分组模式.除此以外,教师还应该适时布置物理习题,通过批阅学生的习题了解其知识掌握情况,并对课堂模式适当调整,能够帮助获得最适合本班学生情况的教学模式.

例如,在学习光的传播部分章节课程时,教师可在学生讨论结束后对学生的质疑和提问进行详细解答,并且针对学生的探讨结果进行补充说明.

教师:如何解释在同种并且均匀的介质中,光才可以沿直线传播呢?

学生:这是光的性质所决定的.

教师:将玻璃砖固定,将激光沿平面射向玻璃砖,观察光在玻璃砖内部的传播情况.

学生:为什么光在传播过程中产生“弯折”?

教师:同学们可以小组实际操作并观察这样的现象进行讨论,五分钟后请同学们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

五分钟后.

学生:我们小组在实验的过程中发现,激光通过玻璃砖时已经改变了其传播的介质,由空气进入玻璃,使得光在进入玻璃砖时不是沿直线传播,但是关于物质的性质以及其中的原因,我们小组无法通过观察得出结论.

教师:同学们的思考方向是正确的,而且小组讨论是基于实验原理,这样的学习方式值得鼓励.在我们实验的时候,可以发现当光在空气或仅仅在玻璃中的时候,是沿直线传播的,但是在从空气进入玻璃的时候,其传播介质发生改变,光就发生了“弯折”,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3.课后习题探究

在物理课堂的最后环节,教师可以针对本章节学习的课程,给学生布置相应的习题进行练习,以此考察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并对课堂上可能遗漏的知识点进行补充说明.教师可以通过PPT形式布置习题,每小组分配不同题型,小组合作讨论完成后分享答案.

总之,初中物理教学课堂讨论模式,往往可以促使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主动探索其中的奥秘,这既能够改变学生只专注于“听”的课堂模式,促使学生大胆提出问题,教师能针对学生的疑问有侧重地讲解,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又能深层次挖掘物理知识内涵,将学习的内容拓展到生活,而非仅仅局限于课本.它实现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紧密合作、共同发展、友善相处、积极沟通的教学理念.

参考文献:

[1]顾友年.课堂讨论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的研究[J].教师通讯,2015(03):33.

[2]郭正荣.课堂讨论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生数理化,2015(04).140

上一篇:李静:吃烤鸭 下一篇:克雷利耐特河上的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