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医院校康复治疗专业《针灸学》教学改革

时间:2022-06-01 10:09:46

西医院校康复治疗专业《针灸学》教学改革

摘要:《针灸学》是西医院校康复治疗专业的主干课程,原有教学模式存在重现代康复轻传统医学、重课堂讲授轻临床见习和重书本理论轻科研创新的弊端。为此,有必要进行教学改革,在针灸教学的各个环节融入PBL教学法和引入介绍科研方法,可有效调动学生主动学习针灸学科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针灸学;教学改革;康复专业;PBL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11-0062-02

通讯作者简介:李建军,博士,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为中医临床与教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2012年度教学改革课题“基于PBL的参与式教学法在中医临床教学的应用研究”(编号:YJ002012006)的科研成果。

针灸学是中华医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防治人体疾病、保护人类健康上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针灸学》是中山大学康复治疗专业的主干课程,通常安排在第三学年下学期讲授。如何有效提高西医院校学生对该学科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充分认识针灸诊疗技术和价值的康复专业人才,这是我们近年来进行教学改革的着力点。

一、原有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

1.重现代康复轻传统医学。西医院校康复专业的学生以学习现代康复医学诊疗技术为主,对《针灸学》并没有足够的重视。除了课堂讲授的传统医学内容之外,大多数学生课外很少主动拓展该学科知识,学习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应付考试。这样,传统医学的优势和应用价值并没有传授给学生,日后更不会主动建议病人采用针灸疗法。

2.重课堂讲授轻临床见习。《针灸学》的理论学习主要采用教师在课堂讲授的形式,而临床实践通常安排在课程末段。这一时期是学生各学科集中复习备考阶段,造成针灸临床见习流于形式,影响了临床教学的效果。虽然授课教师全部来自临床一线,由不同的附属医院选派和约定讲课内容,但缺少每学期所有教师集中讨论环节。由此导致课程内容容易脱节,教师更多的是照本宣科,缺少了对针灸临床实践的发挥。

3.重书本理论轻科研创新。中山大学康复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大多数继续攻读海内外重点大学的研究生,发展后劲较大,因而前期的理论学习可为日后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他们对科学研究有浓厚的兴趣,单纯的理论学习并不能提高对针灸学科钻研的兴趣。目前,针灸科研方法已经与现代医学接轨,而康复医学的许多研究方法也可供针灸借鉴。针灸学科为康复专业的人才提供广阔的研究空间,如果能调动他们一起推动中医针灸的现代化,这将有助于提高学科基础与临床研究的水平。目前的教学注重书本理论知识,而对科研创新方法的介绍非常欠缺。

二、教学改革方法

1.全面融入PBL教学法。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是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式,问题是学习的起点也是选择知识的依据。[1]其核心是采用基础学科和临床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应“先问题,后内容”,帮助学生树立整体医学观,掌握系统整体性的方法和确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意识,同时培养学生必要的社会性品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2-3]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1)科学设计问题,“以问题为中心”组织理论和临床教学。根据《针灸学》教学大纲的要求重新整合教材,准备典型病例。可依据以下三点设计问题:①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问题,以传统医学内容为主,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和康复医学的发展趋势,由浅入深,层层推进,问题之间有适当梯度;②根据启发性原则设计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锻炼思维能力;③鼓励学生发散性思维,问题的设计具有开发性和灵活性,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培养创新思维。以问题贯穿于理论和临床教学的始终,改变传统教学“满堂灌”和“一言堂”的陈旧模式,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得以确立,学生的自学能力、辨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得以培养。[4]

(2)以学生为中心,开展“多元”合作学习。提前临床见习时间,在针灸理论与临床教学中的实施过程如下:①分组。将4~6名学生分为一组进行小组学习和讨论,指定其中一名学生为组长,目的是培养学生协调合作的能力;②自学。把设计的典型针灸病例问题分给组内学生,指导学生根据问题独立思考和研究;③合作学习。针对临床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组内学生根据所给的实际病例问题,提出初步设想和学习路径,相关的理论知识和临床资源等信息可以翻阅教材、查阅文献,或通过网络搜索,也可向相关学科的教师请教而获得。目的是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④归纳总结,提出对实际问题的初步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等结论;⑤教师评价。每组提交学习和讨论结果,要求每个学生提交相应的针灸病案分析资料及相关知识检索结果,教师对初步结论及学生的报告进行评价,重点是从临床资料的分析、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查询资料、临床推理、系统陈述及相关知识的合理设计等方面进行,强调传统医学和现代康复知识相结合的重要性;⑥结果共享。教师根据每组提出的具体问题,引导启发学生用现代医学、科学技术和传统医学、人文等“多元”思维思考、分析讨论,最后针对学生回答问题存在的不足,全面系统地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共同分享资料与讨论结果。

2.引入针灸科研方法。康复专业的学生对针灸科研方法非常感兴趣,通常会更加认真听课和思考,然后提出问题也有一定深度。例如,介绍近年来基础研究的热点,“经穴效应特异性”的研究连续两次获得国家973项目资助,其中应用了体组织膜片钳、微透析、基因敲除等先进的研究技术,学生会提出经穴效应的特异性可能是中枢与周围神经整合生物学信号的结果。临床研究方面,可向学生介绍目前世界上最具权威的针刺临床试验干预措施报告的国际标准-STRICTA(Standards for Reporting Interventions in Controlled Trials of Acupuncture),部分学生会联想到是否也有循证针灸学。通过引入科研方法介绍,有效调动课堂学习气氛,课外主动查阅相关资料的学生明显增多。因此,在每个知识点,如经络、腧穴、刺灸、治疗等,适当引入针灸前沿科技动态,渗透基础与临床研究内容,穿互动式的PBL教学中,把僵硬的课本知识转化为生动的科研故事,学生对针灸学科的认同度更高。

3.调整考核内容。《针灸学》教学的重点是对学生进行针灸基本理论知识的传递,同时培养临床科学思维方法、分析和实践能力。教学中采用了PBL教学法和科研方法,因而考核的内容也要做相应的调整,达到既掌握知识又学到技能的目的,也为日后的发展指引方向。[5]加强考试指挥棒的作用,可通过撰写综述、PBL教学参与程度、穴位定位操作等进行综合考核,将各项考核成绩按比例计入针灸学科考试总分,这样可保证学习效果。

三、教学改革体会

PBL教学法是实现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充分调动了学生积极参与互动教学;引入基础与临床科研方法,使学生主动拓展针灸学科的知识。这些探索也契合中山大学医科“早期接触临床、早期接触科研、早期接触社会实践”的教学模式。通过尝试教学改革,可以逐步解决原有教学模式存在的“三轻三重”弊端,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例如,PBL教学案例的设计、教学人员PBL培训、考核方式的转变等环节需要整体协同进行,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也可在此过程中教学相长、良性循环,从而实现康复治疗专业学生针灸基础理论好、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和发展后劲大的目标。

参考文献:

[1]Prince KJ,VanDe wiel M,scherpbier AJ,et a1.A qualitative analysis of the transition from theory to practice in undergraduate training in a PBL-medical school[J].Adv Hea1th Sci Educ Theory Pract,2005,5(2).

[2]张翠彦,袁巍.西医院校临床医学专业针灸教学面临的问题和对策[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2).

[3]苗茂,郝华.《针灸学》案例教学效果分析[J].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12,(S2).

[4]王玉彬.“PBL教学法”在临床教学中的探讨与应用[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2,(2).

[5]石璞玉,等.临床PBL教学改革与实践分析[J].西北医学教育,2011,(5).

上一篇:从物理的角度来解释穿越问题 下一篇:地方高师院校《 线性代数 》教学内容改革的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