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管理机制探究

时间:2022-06-01 08:10:49

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管理机制探究

摘要:文章围绕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建设过程中高效共享的管理机制进行探讨,对共享平台组织机构、仪器设备入网标准、技术与管理队伍建设、专项基金的来源与管理等提出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大型仪器设备 共享服务 管理机制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科学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科技创新的主导作用日益显著。而在科研生产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对高水平仪器设备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强。

仪器设备是科技企业重要的科研基础条件,其技术水平高低和使用率直接影响企业科技发展。与此不相协调的是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资源浪费、利用率低、分布不均的现象广泛存在。

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和大中型企业拥有丰富的大型科学仪器资源,却大多各自为政、专管专用,即便某些在不同程度上开展对外有偿服务,也处于自发状态,缺乏外在的组织与引导,没有建立起有效的共享机制,仪器设备总量匮乏与相对过剩的局面依然并存。

因此,加强以仪器设备共享为核心的优质资源平台和运行管理机制建设,整合资源,科学、规范地营造一种开放、联合、共享、竞争的科技创新环境,为推进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在建设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的过程中,我们对国内有关省市科技平台建设情况和本市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调研,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一些探讨研究。

1 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创造良好的大型仪器设备共享氛围

管理体系是指人财物的来源与使用,主要包括共享平台的组成建立者、共享仪器设备管理、人员管理、经费管理、信息管理等。

共享平台的组成建立者是管理体系的基础,它的内涵和外延能够决定共享平台运行顺畅与否;共享仪器设备管理包括设备归属管理、使用管理、日常管理、维修管理等,其目的是保证仪器设备处于良好的状态,以满足开放使用要求;信息管理主要针对上网设备,要及时更新设备信息,以便远程客户及时了解仪器设备的状态,安排使用事宜;人员管理主要是技术人员管理,包括其人事隶属关系、工作制度利益分成等方面,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比如属本单位的专职技术人员纳入正常的单位考核管理,暂时工作人员根据其工作量和工作性质进行考核管理,并结合日常工作强度,给予适当的报酬等;经费管理是指涉及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的费用管理,其中经费的来源、去向及数额是监管的重点,合理的支出要求做到有计划、按程序、有总结,以便对照查证。

管理是挖掘潜力的有力手段,良好、合理的管理措施,将带来顺畅的开放共享渠道,获取良好的开放共享效果和共享效益。

2 组织机构上政府牵头,联合推进

大型仪器共享是一项十分艰巨而复杂的工作,需要多个单位、多个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能力合作、积极配合才能完成和实现。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资源整合与共享,不仅要求单位、部门内部资产共享共用,更要打破单位利益的界限,探索跨行业、跨系统、跨领域的有效共用合作方式。这样复杂的工程仅靠单位、某团体恐怕很难实现,因此,组织协调成为能否搞好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的首个关键问题。

而且科技资源的整合共享是一项社会性事业,它产生的效益是长期的、逐步实现的,必然有一个相对薄弱的起点,从这个意义上说,政府的扶持和引导相当重要。对于各级财政购置的大型仪器设备,政府有权要求其积极参与共享,对于非财政购置的大型仪器设备,可以允许制定相应的政策鼓励吸引其积极加入共享。因此,由政府牵头统筹规划,大型仪器设备供方、大型仪器设备需方及共享服务机构组成一个有机整体,是顺利建设逐步实现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大型仪器设备设备共享平台的有利前提。

3 以先进的信息共享手段带动资源共享

信息的共享是资源共享的基础和前提,共享的顺利施行,需要有一个硬件支撑,即共享管理平台。这个平台基于互联网技术,利用信息采集系统,集成大型仪器设备日常管理一体化的资源共享系统。建立一个门户网站是必须的,它应该有一个实时动态管理系统,引入优胜劣汰机制,对入网仪器设备随时进行检索,将运行效果欠佳、数据波动和故障频繁、无法对社会服务的仪器设备予以淘汰;同时吸纳代型更新、功能更广的仪器设备入网。不同类型数据库之间数据交换顺畅、能够实现与各级同类共享平台的对接。大型仪器设备信息的准确、即时是共享服务质量的先决条件。最终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共享高效的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

4 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

在仪器设备共享系统的建设中,专业技术队伍的建设最为迫切。人员配置要合理、稳定,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此处的专业技术队伍包括两个,一是仪器设备操作维护人员队伍,二是高水平共享平台技术管理队伍。

首先应该科学设置岗位,才能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还要强化人员培训,结合大型仪器开放共享服务的功能,强化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工作,定期安排学习,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其业务水平,为大型仪器设备高水平开放共享服务。

鉴于我国目前专门化的大型仪器设备操作人员的来源没有固定的渠道,技术人员多为半路出家,加强培训以提升其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是必须的。各单位可抓住厂家安排的现场培训和定期交流培训,让技术人员积极参与,对提升操作技能和服务水平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也可采取派出去、引进来、交流轮换岗位等方式对技术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加上技术人员自身的努力,其专业水平在短时间内得到很大的提升。

为充分调动广大技术人员的积极性,除考虑其个人发展的机会,解决他们在晋升、待遇落实等方面的问题外,还要根据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主流操作模式,在经济上给予适当的激励奖励,满足其成就感、强化社会归属感和责任意识,主动投入大型仪器设备的开放共享工作,提高开放共享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5 大型仪器设备共享资金来源与使用

好的项目需要能够满足要求的运行费用来支撑,大型仪器设备专项资金是搭建共享平台、推进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为完善大型仪器设备的共享机制,应设立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基金,以促进仪器设备和优质资源的开放共享。

专项资金主要来源有三:省、市财政每年专项拨款;社会赞助;其它。

专项资金的主要用途:协作共用仪器运行补贴费;社会单位和个人使用协作共用仪器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分析测试补助费;协作共用仪器升级改造补助费;对共享仪器设备更新、添置的补贴;开展学术交流和技术培训;工作及奖励经费等。

6 建立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绩效评价考核办法

由于长期以来存在的本位主义思想及各种顾虑,很多单位不愿意将拥有的大型仪器拿出来共享。为了调动这些单位的积极性,必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其中包括完善、科学、规范、易操作的仪器设备管理人员评估体系和合理的奖惩制度。

共享意味着共同占有,它不是无条件索取,而是一种双向获利的过程,是一种在给予基础上的获取与拥有。因此,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共享机制,就要在突出共享的同时,兼顾各方的实际利益。它既可以考核仪器设备的利用率、使用效益,又能衡量共享管理和其他管理情况,以改进管理方法和管理模式。

具体考核内容包括:①利用率、完好率;②完成科技成果的数量与级别;③人才培养;④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⑤有无失职、失误、错误、损坏和事故及其程度。

评价原则:①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②横向比较与纵向比较相结合。③强化引导性和可操作性相结合。

评价范围:①进入大型仪器设备共享标准范围内的科学仪器设备;②平台成员单位。

评价内容:①对内服务业绩。即为本单位科研、教学等提供测试服务时所发生的测试机时、测试样品数和测试收入等。②对外服务业绩。即在满足本单位测试需求的同时,对社会开放共享所发生的测试机时、测试样品数和测试收入等。③典型服务事例。主要是指支持重大科技计划、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产生一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服务事例。④研究与开发。即开展分析测试方法及测试标准研究,其研究成果获得省级以上标准化部门或行业部门的认可、推广应用;开展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功能开发,其研究成果获得主管部门认可,并推广应用,取得一定的社会、经济效益。⑤通过相关认证。该机组所在实验室通过国家(省)计量认证或实验室认可,或获得专业领域内的资质。

评价程序:平时对入网机组(包括各专业测试服务中心机组)和运行保障服务中心的服务情况进行跟踪了解,每年对其运行情况、服务业绩、研究开发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分类排队。

数据采集:①仪器平台成员单位每季度上报一次服务情况,同时上报支持重大科技计划、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的典型服务事例。②每年度对仪器平台成员单位及入网机组进行一次评价,评价年度是指从上年度的12月初到本年度的11月底。

数据抽样核查:对各机组上报的数据、文档资料进行抽样核查,核查的方式主要为电话访问用户,必要时可实地核查。

数据计算与分析:对核查过的数据进行计算、分析。

结果公布:审议通过后,通过专业网站评价结果,接受社会监督。

根据考核成绩,经单位申请,平台审核,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后,给予相应奖励。

7 不断研究与时俱进的管理机制,制定日益完善的政策法规及规章制度

政策法规是各项管理规章制度的基本准则,不同的政策法规必然产生不同的规章制度和不同的管理行为准则。要从根本上改变人们既有的陈旧观念,必须从政策法规的层面上研究并制定与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平台建设和管理相适应的、以共享为核心的政策法规和制度规范。保证开放共享工作规范化、科学化、程序化,借鉴发达国家和先进地区的经验,研究、制定并不断完善体现共享的思路、规章制度、管理办法。

参考文献:

[1]孙家悦,赵晓峰.大型仪器设备实行有偿使用和有偿占用管理的探讨[C]/北京市高教学会技术物资研究会第九次学术年会论文集 北京市高教学会技术物资研究会,2007:2152217.

[2]蔺丽,李世雄,陈虹锦,等.大型仪器管理探讨和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2):1502152.

[3]王小力,赵军武,杨帅,等.树立资源共享理念,推进仪器设备开放服务系统建设[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23(10):126.

[4]贾延江,林明河,陈步云,等.高等学校仪器设备共享系统管理及运行的激励机制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23(10):12214.

[5]张丽梅,宗虹,万田英.加强大型仪器设备开放与管理的思考[J].孝感学院学报,2007,27(3):1252128.

上一篇:基于信息化背景下金华市物流企业转型升级的对... 下一篇:试论高校图书馆服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