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的中年危机是自卑男人的中年危机是自大

时间:2022-06-01 07:25:24

女人的中年危机是自卑男人的中年危机是自大

“老男人”这词儿是明贬实褒的,这意味着这个人有资源、有能力、有魅力,并展现出来一种睥睨天下,看破一切的自信,有种站在城墙上,“天下姑娘尽入我彀中”的豪迈。

与“老男人”对应的“老女人”,在任何层面上,则都没有这种褒义,仿佛女性除了“老”之外,年龄的增长不会给她带来任何资源、能力和魅力。

也就是说,“老”这个字放在男人身上变成了褒义词,放在女人身上则变成了贬义词。社会成见就是“男人四十一枝花,女人四十豆腐渣”。

这种成见来自何处?

许鞍华曾拍过两部展现男女中年危机的电影《女人四十》和《男人四十》。在片中,男性对危机的理解是:我怀才不遇,我事业上进展不大,是这个世界欠了我的。解决的方式是由少女来承认他的魅力,通过年轻漂亮女孩的认可,来确认自己的价值。女性则认为危机来自我跟不上这世界、配不上这世界,无论我如何努力都无法适应。更现实的是,上有老、下有小,中年女性处于一个最尴尬的年龄,对家务的操持,对家庭经济能力的担忧,对孩子的教育、老人的身体等的恐慌,都在考验着她。这还是在不用操心房子和学区的情况下。万一她们的丈夫也有“中年危机”,准备出轨或正在出轨,她们还要考虑婚姻的存续。她们转化危机的方式,是改变自己以适应社会,比如整容、减肥、买包等,因为这个世界告诉她们:如果你不好好保养,变成黄脸婆,就留不住你的丈夫。

为什么没有人告诫中年男人:如果你们肥头大耳,不好好健身,就留不住你的老婆?反而还给他赠送少女们的爱慕?

不是男性的生理与女性的生理有什么不同,是因为社会对他们的压力和期待不同。在现在男女普遍都要工作的情况下,女性仍然承担了主要的家务劳动和养育小孩、照顾老人的重任,她们早已没有精力追求事业了,甚至连思考人生、伤春悲秋的时间都不再有。试想,如果家务事都由男人来承担,女人下班之后只负责往沙发上一歪,她想的会不会是那个小鲜肉到底爱不爱我?

遗憾的是,下班后就闲下来的往往是男人,所以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像孔雀一样四处开屏,力图证明自己风韵犹存,魅力无限。

而女性到了中年,却明显表现为自我萎缩,常常自认:“我这辈子也就这样了”:不再美丽,也不再打扮,觉得不会有异性来搭讪或多看一眼;老公就算有外遇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为不敢离婚;希望都寄托在子女身上,免不了时时暴跳如雷;事业上也没有追求,因为忙家里的事就够操心了,哪里应付得来升职考试或者领导新的团队,有工资发就得了;不再看小说和新书,不再听新歌……结果就是,缩进家庭生活当中(虽然有工作),把自己的勇气、能力、对世界的好奇和求知精神全丢了。

其实中年男性也差不多,主要特征都是固步自封,不思进取,害怕甚至敌视新事物。只不过,女性是胆小得不敢学,而男性则是胆大妄为得看不起,给自己制造一套理论依据。女性的中年危机是自卑,男性的中年危机是自大。

你或者会说这也是刻板印象。就算是吧,可是谁敢说到目前为止中年群体不是这面貌?尤其是男性,他们是这一套观念的受益者,无论他在社会上的阶层多低,始终在家庭当中还有比他地位更低的人,他们虽然对世界不满,但总以为随着日历的翻页他能自动升值……

瑞士心理学家荣格对“中年危机”有过定义。它指人们在青年时期心理能量主要集中在追求物质性的兴趣上,而挤占了追求精神价值的空间;到了中年,在成功地适应了外部环境或事业有成之后,再无人生目标,这种心理能量由于没有了用武之地而陷入空虚,这就造成了价值的丧失和人格的荒芜。

中国的“成功男士”满世界地“作”,他们把“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偷换成“我想和小姑娘谈谈”,以制造出自己还有价值的幻觉;中年女性更惨,除了工作和家事之外,还要忙于跟丈夫身边的花红柳绿作斗争,连产生幻觉的精力都没有了。

我不知道在中国这样浮躁的社会环境下消除“中年危机”的良方,我只知道如何让“中年危机”这件事也能平等。那就是,女性不跟这一套游戏规则玩了。只要中年女性不再以“我这辈子就这样了”来自我萎缩,把空间让渡出来给同龄的男性四处“开屏”,那么,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就会更趋平等。

但是一个在年轻时都没有过天真世界观、进行过形而上思考的人,如何能在惰性重重的中年,反思自己的皮囊,在整容、买包和淑女班之外,有一些真正的心灵沉淀?这点,太难。

上一篇:别丢了你心里的旋转木马 下一篇: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LTE业务需求及业务网络演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