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腹腔镜联合诊治60例输卵管性不孕症的临床分析

时间:2022-06-01 07:03:00

宫腹腔镜联合诊治60例输卵管性不孕症的临床分析

【摘要】 目的 探讨宫腹腔镜联合诊治输卵管性不孕症的临床价值及意义。方法 选取60例临床诊断的输卵管不孕症采用宫腹腔联合治疗,手术后追踪观察其输卵管通畅及受孕情况。结果 120条输卵管共通畅94条(其中60条经粘连松解,7条经峡部吻合,6条经伞部成形,5条造口),另外26条输卵管中18条因输卵管壁厚,粘连扭曲明显,经治疗通而不畅,8条因周围广泛粘连致密,扭曲变形严重未治疗。2年后宫内怀孕24例,宫外怀孕5例,观察中无一例出现副反应及手术后感染。结论 宫腹腔镜联合诊治输卵管性不孕症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受孕率高的优势,是临床诊治输卵管性不孕症比较理想的方法。

【关键词】 宫腹腔镜;联合诊治;输卵管性不孕

据调查,育龄妇女中各种原因引起的不孕约占10%,其中输卵管原因占的比例最大,本文回顾性总结了60例输卵管性不孕患者运用宫腹腔镜联合诊治的疗效,旨在探讨临床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的理想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6年1月-2009年12月在本院不孕科就诊患者,通过男方检查,诊断性刮宫,输卵管通液或(和)子宫碘油造影检查,诊断为输卵管性不孕的60例患者(完全阻塞45例,不完全阻塞15例);其中原发不孕18例,继发不孕42例(继发人流术后32例);年龄22~45岁,平均28岁,不孕年限最短2年,最长20年;术中见通而不畅61条,完全阻塞59条。

1.2 诊治器械

本院腹腔镜为美国史塞克公司产品,WISAP内镜器,国产宫腔镜和特制输卵管导管。

1.3 方法

术中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在全麻下先行腹腔镜检查,了解盆腔情况,对有附件周围粘连的酌情进行矫治手术,在腹腔镜下基本完成盆腔内整复手术后即可行宫腔镜操作,分侧插入输卵管导管3~5mm(有间质部阻塞的采用前端较细的导管插入约1mm)注入生理盐水加入美蓝染液,经腹腔镜直视判断输卵管通畅度,根据结果指导输卵管手术,术后用生理盐水冲洗腹腔,抗生素预防感染,尽早行输卵管通液,一般2~3次。

2 结果

经用宫腹腔镜诊治120条输卵管,共通畅94条(见表1),另外26条输卵管中18条因输卵管壁厚,粘连扭曲明显,经治疗通而不畅,8条因周围广泛粘连致密,扭曲变形严重未治疗。2年后宫内怀孕24例,宫外怀孕5例,观察中无一例出现副反应及手术后感染。术后追踪情况见表1。 表1 术后追踪情况3 讨论

不孕症患者不孕的原因有女方因素和男方因素或男女双方的因素,其中女方因素占60%,女性不孕中以排卵障碍和输卵管因素居多,输卵管因素中以输卵管阻塞或输卵管通而不畅占女性不孕因素的1/3[1]。输卵管性不孕症的主要病因为炎症,其次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和既往盆腔手术所致。由于当前性传播疾病的发病率上升,导致输卵管的炎症发生率上升,同时由于非意愿妊娠率上升,导致人工流产及药物流产率明显上升,增加了盆腔手术机会,也增加了输卵管炎症的发生。这些情况均能引起输卵管的腔内、腔外粘连、阻塞、解剖关系改变及输送功能障碍,导致不孕[2]。

以往剖腹手术是输卵管阻塞的首选治疗方法,但损伤大,手术时间长,术后再次粘连易发生,且仅适于输卵管远端阻塞和盆腔粘连[3];对输卵管近端阻塞或管腔内粘连(通而不畅)患者往往无用。笔者有多例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疏通治疗的经验,表明此法相对简单、安全而且经济有效。非直视下宫腔内注液疏通输卵管和放射介导选择性输卵管造影疏通输卵管偶能奏效,但前者因其准确性和疗效差而趋淘汰,后者因其设备条件难以反复使用所限制[4]。

直视下输卵管间质部或输卵管腔内插管疏通术[4],主要适于子宫角部或输卵管近端阻塞者,但有发生子宫角穿孔的危险,所以多需B超、X线或腹腔镜下监护。

本院自采用宫腹腔镜联合诊治以来,深深体会到该手术的优势,腹腔镜能直视盆腔器官,可以全面、精确、及时判断盆腔内器官病变性质和程度,手术微创而且在密闭腹腔内进行,用电凝、内凝、激光代替缝扎止血,术后恢复快,粘连少,效果好。经宫腹腔镜联合,通过输卵管通液试验可以准确判断输卵管通畅与否及病变部位,两者联合可以相互弥补不足,明显提高了两镜单独手术的效果,进一步提高了输卵管通畅率,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是临床诊治输卵管性不孕比较理想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乐杰.妇产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81-382.

2 丰有吉.妇产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58-365.

3 李红,李志英.输卵管再通术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中远端输卵管阻塞.中华妇产科杂志,2004:48-49.

4 李群英,周雪莲.选择性输卵管造影和再通术1006例.中华妇产科杂志,2004:80-82

上一篇:论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对儿童智力发育的影响 下一篇:中医外治方法处理内科病症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