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农村金融困境 构建多层次金融体系

时间:2022-06-01 06:32:47

解决农村金融困境 构建多层次金融体系

[摘 要] 农村金融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本文通过对农村金融需求情况,以及所处的现状分析,认为目前农村金融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针对这种困境,本文认为解决农村金融需求和供给的问题是要构建多层次的、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互补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并针对这种多层次的金融体系,进一步提出相关的政策和制度建议。

[关键词] 农村经济 金融困境 多层次金融体系

一、农村金融的现状分析

1.目前农村金融的需求特点。目前,在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的新背景下,一些较发达的农村地区的经济取得很大的发展,农户经济逐渐退出了传统的农业,出现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另外,一些县乡级的中小型企业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重点。随着产业扩大发展,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的发展使得农村地区对金融需求总量在大幅度增加。部分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由于自然条件和环境的原因,底子薄、生产和商业经营规模小,农村企业、农村产业收入不稳定,波动性比较大。

2.农村金融面临的困境分析。目前农村金融的发展存在很大的问题。我国对“三农”的金融支持是一个薄弱环节,其现状与农村金融需求很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

(1)金融需求总量增加,而正规金融对农村地区的供给不足,缺少可以向农民提供正规金融服务的金融主体。自2000年以来,四大国有银行大规模撤出县以下基层机构,本来服务于农村市场的农业银行也逐渐向城市发展,商业银行盈利因为目的也不愿意将资金过多投放在农村金融市场。农村邮政储蓄只吸收存款而不发放贷款,剩下的农村信用合作社为“三农”提供的金融服务同样非常有限。

(2)我国大部分家庭有比较高的存款意识,农村地区存款观念尤其高。但是,闲置资金流入金融机构后,并没能够向农村经济提供足够的金融服务,反而成了农村资金外流的渠道。国有商业银行基本取消了县级分支机构的贷款权,但仍保留了吸收存款的功能,邮政储蓄根本就不发放贷款,信用合作社在贷款上也采取保守的态度,导致大量资金被抽离农村。

(3)贷款难,贷款手续繁琐。一般农户和农村中小型经营企业对资金的需求数量小,需求不稳定。从金融机构考虑,提供小额贷款成本比较高,由于自然、环境等因素使得农村生产经营情况不确定,金融机构很难预测和把握其盈利情况;同时在进行贷款时很难找到有效的抵押品,加大了贷款风险。因此金融机构就不愿贷款给这部分群体。

二、构建多层次的农村金融体系是解决农村困境的有效途径

1.建立灵活经营的村镇银行。村镇银行优点体现在特定的市场定位和经营机制上:决策链条短、反映迅速、经营灵活。村镇银行主要针对农村,主营零售业务,而且面向农村资金需求者融资规模分散、小额、个性化的特点开展业务,这将有利于缓解“三农”相关的资金需求。可用资金全部用于当地农村经济建设,发放贷款要先充分满足县域内农户、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将本地市场吸收的资金主要运用于本地市场,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

2.创新农村资金互助社运作机制。农村资金互助社是由农村市场需求带动起来的一种非正式制度安排,并后来被政府承认并加以规范。其基于一定的村镇或经济区域的全部或部分村民和中小企业,按照一定的规则出资,组成的仅限于成员间不断借贷的信贷基金,满足成员的小额信贷资金需求,是合作社成员间的资金的调节优化过程,达到资金利用效果的最大化。这种形式的设立是限定于社员内部有偿使用,对非社员进行控制性借贷,实行差别利率,这种依赖于地缘、亲情的设立形式有利于风险控制和管理。

但农村资金互助社运行资金来源是以社员入股、同业拆借和部分政府和社会资助,其运营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它的非盈利性目标又成为其发展壮大的障碍。互助社到底采用什么样的管理方式也是需要继续探讨的一个问题。

3.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应迫切需求资金、扩大发展的农户、个体工商户和乡镇企业而发展起来的,针对是正规金融机构不愿服务的农村地区群体,这一部分群体又有明显的利润可寻,如想贷款又贷不到款的中小乡镇企业就成了小额信贷公司的主要客户群。目前,我国农村小额信贷逐渐成为农村小额信贷的有效模式。

但小额贷款公司也面临着一定的困难,由于小额贷款公司只贷不存,放贷资金都依赖于放贷机构所拥有的资金,其自有资金有限,在扩大信贷规模上存在一定的限制。

4.规范民间非正规金融的发展。我国民间非正规金融形式主要有私人借贷、私人钱庄、典当行等。这些非正规金融并没有列入国家金融监管的范围,也没有制定规章制度对其进行约束和规范,容易造成市场次序的混乱。但是,这些非正规金融在农村地区却也占有了相当大的规模,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农村生活和生产的需求缺口。

三、完善配套政策支持农村金融的稳步发展

我国农村金融改革还将在以下几个方面着力:从政策层面协助农村正规金融机构进行改革,继续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提高农村信用社的贷款能力,完善农民贷款抵押担保措施,探索微小贷款;大力发展农业保险;推进邮政储蓄改革,促进资金回流农村,促进农业银行的改革,加大对县域经济的扶持,有效的降低成本和风险,给予服务于农村的金融机构一定的优惠政策,如提供政府农贷机构的资金和补贴、对商业银行的涉农贷款进行利差补贴、针对农村金融组织制定优惠税收政策等。

除了对正规的金融机构进行改革外,对其他的服务于农村市场的金融机构积极引导培育,使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生体给予积极的引导培育,严格准入标准,规范试点操作,完善政策措施,扎实稳妥地推进试点工作,使经营活动尽快走向正轨。

参考文献:

[1]银监会:农村金融加速布局服务“三农”.经济日报

[2]章 奇:中国农村金融现状与政策分析[OL].中国金融网,2006~8~29(2008~12~5)

上一篇:次贷危机对我国住房金融风险的警示 下一篇:试析我国人民币汇率政策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