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夯实审计事业发展基础

时间:2022-06-01 03:06:12

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夯实审计事业发展基础

不断提高审计信息化建设水平,全面提升信息化环境下的审计监督能力,为审计事业科学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全省审计机关必须大力推进的一项重点工作。

深化思想认识,进一步增强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加快审计信息化建设,是审计事业发展的迫切要求,是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加强审计质量控制的迫切需要,更是审计人员岗位要求,职责所在。总体来看,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审计信息化建设有了一定的发展。比如,我省率先在全国审计机关部署应用了基于国产化操作系统、数据库和中间件产品的审计管理系统;完成了金审工程二期建设,取得了投资少、成效好的效果,获得了审计署专家组的好评,并使我厅在全国第5家通过金审工程二期验收。但是,在审计信息化应用上,我们还有很大差距。比如,在应用程度上,AO的使用普及程度和应用深度还很不够,AO与OA基本未实现交互,联网审计刚刚开了头,信息系统审计在全省还是空白;在应用成果上,AO应用实例和计算机审计方法报送少、获奖的更少,有的外省审计机关在审计署获奖的AO应用实例有上千篇,而我省仅有60余篇,入选审计署计算机专家经验库的审计方法也只有10余篇;在人才培养上,还有较大差距。目前,全省只有45人取得审计署计算机中级证书,有的设区市局为零,而外省审计机关有的上百、上千人取得审计署计算机审计中级证书,等等。对此,各级审计机关一定要审时度势,居安思危,坚决克服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畏难情绪、懈怠情绪、无所谓情绪和“等靠要”情绪,以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快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和应用,为审计事业的科学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是务必要从推进审计事业发展的高度深刻认识加快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重要性。这些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对审计工作给予了有力领导和支持,全社会对审计工作寄予厚望,希望审计监督在惩治腐败、推动改革、确保政令畅通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在信息化已经成为经济社会活动中重要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和管理手段的情况下,审计工作要适应党和国家的新要求,顺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出路只能是加快审计信息化建设,靠人才兴审、科技强审,通过信息化、数字化,大力提升信息化条件下的审计监督能力。要深刻体会到审计信息化建设是提升审计效能、丰富审计手段、推动审计方式转变的必由之路,如果稍有停滞,不但会影响审计在国家治理中作用的发挥,更会影响到审计事业科学发展的进程。因此,不管是从被审计单位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信息化建设发展程度来看;还是从审计事业自身发展的要求来看,加快审计信息化建设都是一项时不我待,并需强力推进的重要举措。

二是务必要从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的高度深刻认识加快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必要性。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审计监督范围越来越广,审计人员不足与审计任务日益繁重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解决这一矛盾,单纯依靠增人增编是不现实的。要做到应审必审,减少监督盲区,除了加强组织管理、科学安排项目、整合审计资源外,积极应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把人力解放出来,把潜能挖掘出来,从根本上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是解决这一矛盾的必由之路。在去年对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审计中,我们能在短短5个多月时间完成对全省地方政府涉及债务的1万多个相关部门单位的清查,靠的就是信息化;今年的社会保障资金审计能够圆满完成对2005年以来的3类18项资金的审计任务,如果没有信息化技术作为支撑,我们的能力、效率就要大打折扣。因此,必须积极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和方式,实现审计方式现代化,从而有效地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

三是务必要从事关审计人员职业资格的高度深刻认识加快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紧迫性。近年来审计领域不断扩大,被审计单位的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一些单位如地税系统、社保系统、公安系统及财政系统的财务数据和业务数据出现大型化、超容量特征,也出现了一些电子化条件下的新型犯罪手段,使我们的审计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如果我们的审计人员不掌握与之相适应的审计手段,不具备与之相适应的审计能力,就无法应对主流操作系统和主流数据库,无法应对各类会计核算软件的结构和数据接口,就不知怎样采集处理数据,从而进不了被审计单位的门、打不开被审计单位的账,陷于被动甚至丧失审计资格,逐渐被时代淘汰。因此,只有加快审计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提高信息化环境下的审计监督能力,才能更好地履行好审计监督职责。

突出工作重点,扎实有效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和应用

审计信息化是审计工作的根本出路。今后一段时间,我们一定要举全省之力,突出工作重点,扎实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和应用,不断提升信息化环境下的审计监督和管理水平,为推动江西审计事业科学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和能力支撑。

(一)坚持适用为先,进一步推进审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在审计信息化建设中,我们一定要坚持科学规划,以适用为主导,紧密结合江西实际,进一步完善硬件设施建设,构建安全稳定的系统运行环境。

一是要积极探索审计交换中心建设。建设国家审计交换中心江西省分中心,是全省审计机关之间以及与审计署之间信息共享、信息交互、项目管理、远程办公和远程审计的需要。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要按照边建设、边推广、边应用、边完善的基本原则,分步实施,有序推进审计交换中心建设。首先,省厅要启动审计交换平台和审计专网门户网建设。建设审计交换平台就是要落实全省审计专网用户根据权限访问审计专网资源,实现审计专网数据安全交换、资源共享的问题,从而为推动全省审计机关无纸化文件传输、审计资料报送、AO与OA交互奠定技术基础。同时,要把审计专网门户网建设成为全省审计专网用户统一入口登入访问,交流审计工作、反映各项工作动态及展示审计成果和经验等多功能内部门户网站。条件成熟后,省厅要通过进一步完善交换应用系统及其相关子系统建设,扩展建设国家审计交换中心江西省分中心。各设区市审计局要按省厅下达的交换中心指导意见书部署审计交换区建设。

二是要逐步推进审计数据中心建设。数据资源是信息化条件下开展审计工作的前提条件。目前,国家审计数据中心已经建成,并且具备了300TB的数据存储能力。与之相配套,我省的审计数据中心建设也应全面启动,以实现对审计数据的统一规划、统一存储、统一管理、统一利用,为审计数据分析及数字化审计工作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当前,要建立和完善数据采集和积累机制。一方面,要主动与有关部门和单位沟通,积极推行各类数据接口国家标准,着力解决审计工作“取数据难”、“联网难”等困难。另一方面,要按照各类审计业务的需求和急用先建原则,对一些重要的、经常进行的审计项目,按照审计实施的数据需求,区分行业类别,制定数据采集、分析和存储规则,实现审计数据的交互性和可比性,进而建立重要部门和行业分类审计数据库,并在一定数量的审计数据库积累的基础上,完成国家审计数据中心江西分中心建设。各设区市审计局也要着手开始积累存储各专业的审计数据,并配置相应的市级数据存储区。

上一篇:中产家庭换房与保险规划 下一篇:UCP600规则下信用证贸易融资与风险规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