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与D―二聚体在妊娠期高血压中的相关性

时间:2022-06-01 02:44:22

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与D―二聚体在妊娠期高血压中的相关性

【摘要】 目的:分析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和D-二聚体在妊娠期高血压中的相关性。方法:2014年1月于笔者所在医院门诊行产检的174例晚孕孕妇行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浓度、D-二聚体检验和随访。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和D-二聚体对妊娠期高血压的预测价值;分析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D-二聚体与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根据成人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参考值,依据检测值将174例患者分入A组(25.0 mmol/L),分别对应不同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区间,比较各组妊娠期高血压发病率的差异。结果:174例有效患者中,诊断妊娠期高血压21例。妊娠期高血压组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16.21±7.15)mmol/L vs (4.36±1.05)mmol/L,P=0.022]和D-二聚体均显著高于对照组[(432.44±102.32)ng/ml vs (204.32±74.12)ng/ml,P=0.045]。妊娠期高血压组收缩压显著高于对照组[(167.2±14.3)mm Hg vs (102.1±17.5)mm Hg,P=0.003]。妊娠期高血压组平均动脉压较对照组有升高趋势[(113.4±12.3)mm Hg vs (71.3±10.5)mm Hg],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妊娠期高血压组舒张压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1.6±12.3)mm Hg vs (66.2±8.5)mm Hg,P=0.062]。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ROC曲线下面积为0.972(0.950~0.994)。当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临界值为16.5 mmol/L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5.2%、90.8%。D-二聚体ROC曲线下面积为0.793(0.742~0.868)。当D-二聚体临界值为352.3 ng/ml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1.2%、76.3%。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D-二聚体与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临床指标的相关性: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D-二聚体与收缩压均呈正相关(r=0.886、0.625,P

【关键词】 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 D-二聚体; 妊娠期高血压; 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 R714.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3-0006-03

Correlation between Total Homocysteine Concentration and D-Dimer in Patients with Gestational Hypertension/MAO Jian-xia,TU Feng-wen,XU Hua-ming,et al.//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16,14(3):6-8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otal homocysteine concentration and D-Dimer in patients with gestational hypertension.Method:174 pregnant women of late pregnancy were detected and followed up in Jun 2014.ROC curve was done to analyze predictive value of total homocysteine concentration and D-Dimer to gestational hypertension.Correlation among total homocysteine concentration,D-Dimer and clinical data in patients with gestational hypertension were analyzed.According to reference value of total homocysteine concentration in adult,174 pregnant women of late pregnancy were divided into A group,B group,C group and D group.Result:21 pregnant women of late pregnancy were diagnosed with gestational hypertension.Total homocysteine concentration and D-Dimer in patients with gestational hypertension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other group(P

【Key words】 Total homocysteine concentration; D-Dimer; Gestational hypertension; Correlation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People’s Hospital of Lichuan County,Lichuan 344600,China

doi:10.14033/ki.cfmr.2016.3.003

妊娠期高血压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是导致孕产妇和围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1]。目前大量研究结果提示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浓度随妊娠期高血压病情加重而升高,而D-二聚体也与高血压疾病密切相关,但缺乏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和D-二聚体在妊娠期高血压中的相关性研究以及基于孕产妇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和D-二聚体对妊娠期高血压预测价值的研究[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4年1月对笔者所在医院192例门诊行产检的晚孕孕妇进行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检验、留取联系方式,并建立随访数据库。根据随访数据库资料,于产后3个月对研究对象行血压检测。192例患者中,174例(90.63%)于产后完成随访,18例(9.38%)失访,有效病例174例。其中平均年龄(26.4±4.6)岁,平均孕周(34.1±2.7)周。所有患者均自愿行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和D-二聚体检验。本研究符合医学伦理学标准,获得笔者所在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或患者家属均知情同意。

1.2 妊娠期高血压诊断标准

(1)妊娠期出现高血压,收缩压≥140 mm Hg和/或舒张压≥90 mm Hg,于产后12周恢复正常;(2)尿蛋白(-);(3)排除慢性高血压、子痫前期和子痫[3]。

1.3 高血压定义

测前被测者至少安静休息5 min,取坐位或卧位,注意肢体放松,袖带大小合适。通常测右上肢血压,袖带应与心脏处同一水平。同一手臂至少2次测量的收缩压≥140 mm Hg和/或舒张压≥90 mm Hg。血压较基础血压升高30/15 mm Hg,但低于140/90 mm Hg时,不作为诊断依据,但须严密观察。对首次发现血压升高者,应间隔4 h或以上复测血压,如2次测量均为收缩压≥140 mm Hg和/或舒张压≥90 mm Hg诊断为高血压。

1.4 检测方法

采集观察对象清晨空腹12 h外周静脉血5 ml,肝素抗凝;标本采集后1 h内予3000 r/min离心10 min,取上清液待检;采用水解酶分解同型半胱氨酸,直接检测血液中硫化氢(H2S)以达到定量目的。检验试剂为同型半胱氨酸检测试剂盒(酶法),由中山标佳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检验仪器为日立70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采用Instrumentation Laboratory Company生产的D-Dimer测定试剂盒经免疫比浊法测定D-Dimer。

1.5 质量控制

用雅培公司提供的标准品作为对照,并对其进行稳定性检验,批内及批间变异系数均小于5%。

1.6 研究方法

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将174例入组患者根据是否诊断妊娠期高血压分组,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和D-二聚体预测妊娠期高血压的价值。第二部分:将174例入组患者根据是否诊断妊娠期高血压分组,分析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D-二聚体与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临床指标(平均动脉压、收缩压、舒张压)的相关性。第三部分:根据成人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参考值,依据检测值将174例患者分入

A组(25.0 mmol/L),分别对应不同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区间。比较各组妊娠期高血压发病率的差异。

1.7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正态分布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非正态部分数据采用中位数(25%置信区间,75%置信区间)表示。组间比较采用ANOVA,发病率的比较采用字2检验。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对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进行评价。数据间的相关性分析采用直线相关分析。P

2 结果

2.1 妊娠期高血压发病情况

174例患者中,诊断妊娠期高血压21例,妊娠期高血压发病率为12.07%。

2.2 两组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和D-二聚体水平比较

妊娠期高血压组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16.21±7.15)mmol/L vs (4.36±1.05)mmol/L,P=0.022]和D-二聚体均显著高于对照组[(432.44±102.32)ng/ml vs (204.32±74.12)ng/ml,P=0.045]。

2.3 两组平均动脉压、收缩压、舒张压比较

妊娠期高血压组收缩压显著高于对照组[(167.2±14.3)mm Hg vs (102.1±17.5)mm Hg,P=0.003]。妊娠期高血压组平均动脉压较对照组有升高趋势[(113.4±12.3)mm Hg vs (71.3±10.5)mm Hg],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妊娠期高血压组舒张压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1.6±12.3)mm Hg vs (66.2±8.5)mm Hg,P=0.062]。

2.4 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和D-二聚体对妊娠期高血压的预测价值

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ROC曲线下面积为0.972(0.950~0.994)。当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临界值为16.5 mmol/L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5.2%、90.8%。D-二聚体ROC曲线下面积为0.793(0.742~0.868)。当D-二聚体临界值为352.3 ng/ml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1.2%、76.3%。

2.5 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D-二聚体与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临床指标的相关性

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D-二聚体与收缩压均呈正相关(r=0.886、0.625,P

2.6 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浓度与妊娠期高血压发病率的相关性

四组妊娠期高血压发病率分别为0、1.64%、28.21%和100%。D组妊娠期高血压发病率均较其他各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3、0.000、0.001)。C组妊娠期高血压发病率较B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3 讨论

上世纪60年代,Coworkers和Mudd发现血浆同型半胱氨酸蓄积与高胱氨酸尿症之间的关系,随后提出同型半胱氨酸与冠脉硬化相关疾病有关[5-6]。D-二聚体是血管内皮损伤的敏感指标,广泛用于血栓性疾病的筛查。妊娠期高血压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严重影响母婴健康,是孕产妇和围生儿患病及死亡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可能与妊娠期高血压的发病有关[7-8]。目前缺乏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和D-二聚体在妊娠期高血压中的相关性研究以及基于孕产妇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和D-二聚体对妊娠期高血压预测价值的研究。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为含硫氨基酸,是蛋氨酸代谢过程中的中间产物,其细胞内代谢途径包括:(1)在蛋氨酸合成酶(methionine synthase,MS)及维生素B12参与下,与5-甲基四氢叶酸合成蛋氨酸和四氢叶酸;(2)在胱硫醚-β-合成酶(cystathionine-β-Synthase,CBS)及维生素B6参与下,与丝氨酸缩合成胱硫醚,胱硫醚进一步断裂成胱氨酸和α-酮丁酸;(3)在细胞内形成后排出至血浆参加循环。叶酸、维生素B12和维生素B6的缺乏、MTHFR、甲硫氨酸合成酶(MS)、CBS的缺陷都可引起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9]。由于维生素B12是蛋氨酸合成酶的辅酶,叶酸是体内甲基的供体,当两者缺乏时可导致MTHFR和CBS活性的降低,阻碍蛋氨酸的再生成,从而造成了Hcy在体内的蓄积。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与血浆Hcy水平呈负相关关系,叶酸和维生素B12的水平越低,血浆Hcy水平越高[10-11]。

孕妇是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高危人群,原因包括:(1)孕妇新陈代谢旺盛,蛋白质合成增加,对叶酸和维生素B12需求增加;(2)妊娠中晚期,体内叶酸和维生素B12自身合成减少,若膳食中供给不足,将导致叶酸和维生素B12的缺乏,阻碍蛋氨酸的生成[12]。本研究结果显示,以15 mmol/L作为成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上限,27%受检孕妇存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提示可能与选择观察对象为晚孕,以及营养因素,即代谢辅助因子维生素B6、维生素B12和/或叶酸的缺乏有关。

妊娠期妇女由于对Hcy损伤敏感性增加,所以Hcy水平轻度升高即可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使内皮素Ⅰ的分泌增加、血管内皮衍生松弛因子及前列环素分泌减少,导致血管舒、缩因子平衡紊乱,引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13]。多数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在妊娠晚期出现临床症状,但早在胎盘形成时就已经出现血管内皮损伤,蜕膜螺旋动脉逐步存在广泛的急性动脉粥样硬化[14-15]。本研究结果显示,174例有效患者中,诊断妊娠期高血压21例,妊娠期高血压发病率为12.07%。

根据成人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参考值,依据检测值将174例患者分入A组(25.0 mmol/L),分别对应不同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区间。四组妊娠期高血压发病率分别为0、1.64%、28.21%和100%。D组妊娠期高血压发病率均较其他各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3、0.000、0.001)。C组妊娠期高血压发病率较B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本研究结果提示,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浓度越高的孕妇,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的风险越大。因此,检测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对妊娠期妇女的体格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诊断标准,妊娠期高血压必须在妊娠后才能确诊,时效性较差,不利于早期诊断和干预。本研究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预测妊娠期高血压的价值,结果显示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ROC曲线下面积为0.972(0.950~0.994)。当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临界值为16.5 mmol/L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5.2%、90.8%,提示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是预测妊娠期高血压的良好指标。本研究中,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预测妊娠期高血压的临界值为16.5 mmol/L,敏感性达95.2%,提示可作为早期筛查的指标。

参考文献

[1]张玲,王g,闫杰,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及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相关性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导刊,2013,15(10):1559-1561.

[2]黄军垣.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测定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相关性探讨[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23):106.

[3]乐杰.妇产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97-104.

[4]叶芳青,孙袁,蒋小亚,等.孕妇血浆叶酸、维生素B12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测定及临床意义[J].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6):2230-2232.

[5]丘春东,孔晓玲.同型半胱氨酸与妊娠期高血压的相关性探讨[J].临床合理用药,2012,5(8A):93-95.

[6]雷湘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妊娠期高血压的关系[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7(4):72-73.

[7]张慧萍,张广意,姜怡邓.高同型半胱氨酸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作用机制的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0,20(22):3446-3449.

[8]李红,赵欣,黄彩梅,等.脂代谢和同型半胱氨酸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相关性[J].中国综合临床,2012,28(8):824-827.

[9]张彦玲,李合欣,冯勤梅,等.妊娠晚期正常孕妇及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血浆内同型半胱氨酸含量血清叶酸维生素B12差异及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2,12(2):216-218.

[10]席伟,王建生,张明洁.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对患者Hcy和vWF水平的影响[J].微循环杂志,2013,23(3):35-36.

[11]刘群,李传敏,王敏,等.妊娠期高血压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叶酸、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变化及临床意义[J].实验与检验医学,2009,27(6):630-632.

[12]张建鸿,黄素然,丁少波,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监测及其干预治疗的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5):610-612.

[13]谭玲玲,梁敏洪,冯立红,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及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测定及临床意义的研究[J].临床医学工程,2013,20(7):806-808.

[14]张爱荣,周建松.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及胱抑素C检测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J].中国医学创新,2011,8(35):93-94.

[15]沈旭娜,黄引平,张常乐,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同型半胱氨酸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相关性研究[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7,23(8):498-500.

(收稿日期:2015-09-16)

上一篇:初中记叙文写作选材略谈 下一篇:体验让科学课堂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