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跳跃不连贯

时间:2022-06-01 12:19:42

思维跳跃不连贯

【例1】

真正的英雄,敢于直面家长对于分数的奖励与惩罚,然而英雄的成败往往取决于其背后流下的汗泪,而不仅仅是分数。

――2016年河北省高考作文

《怎一个“分”字了得》开头段

【分析】

一般而言,一个完整的句子,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而这个句子,前半句讲的是真英雄的表现,后半句却转移到英雄的成败取决于什么,这思维的跨度,实在令人始料未及!读了这句话,完全不知道句子究竟要表达什么意思。

根据前半句的思维走向,后半句应当改为“因为他们无愧于付出的汗水,他们只重视付出的过程,所以能坦然面对不同层次的分数”。如此,句意才一致、明确、不混乱,才显出逻辑的严谨。

【修改后】

真正的英雄,敢于直面家长对于分数的奖励与惩罚,因为他们无愧于付出的汗水,他们只重视付出的过程,所以能坦然面对不同层次的分数。

【例2】

挥舞着体操棒的体操运动员用肢体带动丝带,在空中画着曼妙的曲线,如此精彩,如此美丽。生活亦是如此。

l明之父爱迪生,从小就对新事物极富好奇心。他那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和执着的品质,让他完成了一次又一次伟大的发明。但是,在发明之前,他也经历了大火烧尽所有实验资料的挫折。倘若他在资料被毁后轻易放弃的话……

――作文《曲折,生活的凭证》

开头段和第二段开头

【分析】

乍一看,开头段文字精练有力,似乎也提出了文章的中心:生活如此曲折、如此精彩。但往下读,仔细一揣摩,两段文字之间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是什么呢?从一个内容忽然说到另外的内容,思维过于跳跃,表述不连贯!

开头段从体操运动画出的优美曲线入手,说到生活如曲线般精彩美丽之后戛然而止,第二段却直接从爱迪生说开去,与开头段脱节,于是,开头段呈现的中心就显得来得突然、去得迅速!

倘若在第二段开头加上一些文字作为过渡,比如“人生亦如是。只有经过曲折、有过伤痛,才能开出灿烂之花”,用以承接上文,那么,思维在结构上就可以贯通了,爱迪生的例子就不再显得没头没脑和突兀,而是对首段提出的中心论点的有效论证。

【修改后】

挥舞着体操棒的体操运动员用肢体带动丝带,在空中画着曼妙的曲线,如此精彩,如此美丽。生活亦是如此。

人生亦如是。只有经过曲折、有过伤痛,才能开出灿烂之花。发明之父爱迪生,从小就对新事物极富好奇心……

上一篇:这家超市是如何打败门对门的价格战的? 下一篇:诗歌内容比较题错解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