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来我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组合

时间:2022-06-01 10:13:46

以来我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组合

摘 要: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金融危机导致世界经济发生衰退,严重影响到我国经济发展。另一方面2008年以来我国国内经济转折下行,通胀问题、人民币升值、产业结构调整等问题,对中国经济发展提出了挑战。作为实施货币政策调节经济的职能机构,我国央行根据不同的经济金融状况选择适当的货币政策工具,实现货币政策目标,保障我国经济平稳运行。本文立足于从2008年到至今的中国经济形势发展,来分析我国央行使用的货币政策工具组合的变化和效率。

关键词: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金融形势

一、 央行的货币政策工具组合

货币政策工具是中央银行为达到货币政策目标而采取的手段。一般情况来说,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中央银行就会通过货币政策的手段的运作,调节供求,达到宏观经济调控的目的。所以,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在我国,中国人民银行可以运用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公开市场业务、存款准备金率、再贷款、再贴现及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常备借贷便利等工具组合,其作用与意义如下:

( 1 ) 公开市场业务: 运用国债和政策性的金融债券等作为交易的品种,它包括:回购交易、现券交易和发行中央银行票据,调剂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需求。公开市场操是央行宏观调控最频繁和最倚重的政策工具,发挥了控制货币供应总量和引导市场利率的重要作用。

( 2 )法定存款准备金: 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供应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

由于准备金政策具有作用猛烈的特点,这一政策工具增强了中央银行的货币调控能力,也加强了中央银行的权威,具有较强的稳定人们心理预期的作用。准备金率在职能是一种备用政策工具,只有在整个经济系统中货币供应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如通货紧缩或是通货膨胀的情况下,才作为调控货币供应量的政策工具发挥作用。

( 3 ) 回购:运用再贷款政策、再贴现政策调剂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需求,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供应能力。

( 4) 掉期交易

央行在货币政策工具之间进行选择搭配,整合利用价格和数量等多种工具,进行宏观上的审慎政策框架上的完善和健全,积极引导社会融资的平稳增长。

央行在货币政策工具之间进行选择搭配,综合运用数量、价格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组合,健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引导货币信贷及社会融资规模平稳适度增长。

二、 自2008年以来我国的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2007年我国经济增长率攀升到13%。2008年初,经济从偏快转化为过热,价格也有通货膨胀的势头。所以接下来中国人民银行便实行了从紧货币政策。2008年中,美国次贷危机向全球经济和中国经济逐渐扩散,严重冲击中国经济,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减缓。针对形势变化,我国宏观政策相应从“双防”转向 “一保一控”再到 “灵活审慎”,同时出台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2008 年,中国经济在将核心CPI指数上涨率控制在 2 %以下的同时,实现接近10 %的实际 GDP 增长速度。

2010 年,中国经济已成功摆脱国际金融危机的负面冲击,开始进入常规增长轨道。内需增长从政策推动向市场驱动转变,出口恢复快速增长,工农业生产平稳增长,资产的泡沫化风险变低,价格上涨的压力同样较大。2010 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39.8万亿元,比上年增长 10.3%,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 3.3%,同比增加4.0 个百分点。贸易顺差为1831 亿美元,减少了126 亿美元。

2011年,全球经济继续低迷,我国通货膨胀压力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持续存在。

三、 我国的货币政策选择和操作

(一)灵活利用存款准备金率

2008年初,为防止经济由偏快转为过热,央行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自2008年1月到六月,共提高存款准备金利率5次,从15%上调到到17.5%。

由于全球货币政策和中国收支顺差的影响,我国2010年在总体上仍然面临供给偏多的局面。为了增加中央银行的流动性管理的主动性管理好通货膨胀预期,我国央行较多地使用了存款准备金率工具,起到了深度冻结流动性的作用。在2010 年的时候,中国人民银行分别在1月18日、2月25日、5月 10日、11月16日、11月29日和12月20日,6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各0.5个百分点,一共三个百分点。

表一 我国大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历年来调整情况

(二)适时适度公开市场操作

2008年,根据货币调控的需要,从7月份起逐步调减中央银行票据发行规模和频率。适当增多了短期正回购操作品种。让银行体系应对冲击性的能力有所提高,更具灵活性了。这一年的累积短期正回购操作3.3万亿元。除此之外,针对国际金融的动荡问题,研究创设了短期招标工具(TAF),为金融机构提供了必要的资金支持。对市场利率引导能力加强,公开市场操作利率稳步下行。

2009 年,央行按照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要求,开展正回购操作4.2万亿元。在上半年是以3个月内短期操作为主的,下半年7月初开始便恢复了1年期中央银行票据发行,这样延长了冻结时间,对市场公开操作利率更具弹性。上半年在这一数据上相对较为平稳,而下半年伴随着经济的回升的势头及时增强了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弹性,操作利率由小步上行到逐步企稳。

2010 年以来,央行便加大了流动回收的力度。这年累计发行 4.2 万亿元中央银行票据,正回购操作 2.1 万亿元。4 月初及时重启 3 年期央行票据发行,进一步提高了流动性冻结深度。适时增强了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弹性。

(三)发挥利率杠杆的调节作用

2008年五次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在2009年就基本稳定,这时候的一年为期的存款利率 2.25%,一年为期的贷款利率为 5.31%。与此同时,快速推进市场机制改革,积极培育新的市场基准利率,提高配置的效率,完善金融调控机制。

2013 年 7 月 20 日,利率市场化改革迈出新步伐,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一是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 0.7 倍的下限,由金融机构根据商业原则自主确定贷款利率水平。二是取消票据贴现利率管制,改变贴现利率在再贴现利率基础上加点确定的方式,由金融机构自主确定。三是对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不再设立上限。四是为继续严格执行差别化的住房信贷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浮动区间暂不作调整。

全面放开贷款利率管制后,协商空间扩大;这样利于提高金融机构的调节能力,同时易于优化资源的配置,更好地发挥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作用,更有力地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以市场供求关系为基础,进行一篮子货币调节,这样增强了汇率弹性,保持了人民币汇率水平的稳定性。保持人民币对其它货币的双向波动。

四、 货币政策实施效果分析

(一)数据分析

对于2008年以来的货币政策效果,主要从货币供应影响物价水平的因素进行的分析。用 CPI 表示物价水平,用GDP表示经济产出,由于狭义货币(M1)反映实际购买力,用狭义货币(M1)表示货币供应量。本文选取了2008年至2010年的GDP、CPI和M1数据。

表二 2008年——2010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表二是2008—2010年CPI的绝对数值和相对增长率的变化趋势。从图表可以看出,CPI的变化与我国经济发展趋势是一致的。在2009年时候下降趋势明显。2010年由于经济的扩张,数值逐步上升。

表三 2008——2010年M1变化趋势图

表四 M1和CPI增长率的对比

表三是对GDP以及M1得出的柱状图。从图中可以得出,我国在2008年的时候调整了货币基准率并适当实施了从紧的货币政策,逐渐减少饿了货币供应量,所以GDP增长液放缓。从当年第四季度以后,国家开始下调基准利率,开始实行了宽松的货币政策,增加了货币的供应量,所以GDP增长速度也对应的加快了。2009年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使得M1增长很快,GDP相应也有所增长,只是有滞后性。总体来说,我国的货币政策实施对于促进GDP的增长,是有效果的。

表四,是对 CPI 和M1做的做的折线图。Y 轴是每月份对应的CPI和M1的增长率数值,2008年1 月至2008年 9 月,CPI随M1的减少而明显减少。2008年9月至 2009年6 月CPI随M1的稍微增加而下降,因为存在 1 到 2 个滞后期,所以CPI滞后于M1的对应变化。2010年央行收缩流动性,但是CPI并没有下降,而是继续保持上升趋势。

(二)结论

2008 的上半个年份我国为了防止经济从偏快变为过热的势头,开始了紧缩的货币政策,也上调了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及时降低了货币供应的增长速度,这样来调节经济的发展(用 GDP 代表)和物价和物价水平(用 CPI 代表) ,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我国的GDP和CPI的变化相对M1 变化的1至 2 期更为滞后;2008 年下半年开始,美国的金融危机也影响到了我国经济的发展,这时候开始我国经济发展速度非常缓慢,而且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不良现象,比如一部分企业倒闭、失业率增加。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采取了适当宽松的货币政策,增加了货币的供应,从而达到GDP和CPI等共同增长,但是由于一定的原因,这种效果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2013年上半年,央行通过合理运用公开市场操作、再贷款、再贴现及常备借贷便利、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等创新组合,引导货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推动信贷结构优化;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自 2013 年 7 月 20 日起全面放开贷款利率管制。扩大人民币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中的使用,继续稳步推进金融企业改革;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货币信贷增长高位回落等措施,取得了良好成效(作者单位:河南郑州建行)

参考文献:

[1]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2010第四季度》。

[2]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2009第四季度》。

[3] 李德(2009):《当前我国经济金融形势和相关政策解析》,《金融观察》第 8 期。

[4] 张涛(2009):《当前经济金融形势和货币政策选择》,《金融发展研究》第 5 期。

[5] 段军山,赵明勋(2005):《近年来我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分析》,《当代财经》第 10 期。

[6]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2013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上一篇: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 下一篇:浅析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缺失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