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镉大米危害几何?

时间:2022-06-01 04:29:58

含镉大米危害几何?

2013年5月,湖南省攸县3家大米厂生产的大米在广东省广州市被查出含镉超标。接着,广东佛山市顺德区通报了顺德市场大米检测结果,在销售终端发现了6家店里售卖的6批次大米镉含量超标,这6家店里的镉超标大米都是湖南大米。另外,在生产环节,顺德市监局还查出了一批原料来自江西、广东乐昌,而在顺德加工的镉超标大米。

实际上,早在2002年,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也曾对全国市场稻米进行安全性抽检。结果显示,稻米中超标最严重的重金属是铅,超标率28.4%,其次就是镉,超标率10.3%。2008年,南京农大潘根兴团队在全国多个县级以上市场随机采购样品时就发现10%左右的市售大米镉超标。多位学者表示,基于被污染稻田绝大多数不受限制地种植水稻的现实,中国年产稻米近2亿吨,10%即达2000万吨,影响可能是非常大的。

同时,我国卫生防病工作者在2005年~2009年,对南方某省食品镉污染情况进行了调查,检测了14类、2074份食品中镉的含量,检出率64.4%,超标率为7.3%。镉超标食品涉及粮食、水果、食用菌、水产品、动物内脏等,说明在一些地区镉污染状况比较普遍,不同种类的食品污染状况有所不同,但均可能对人体健康构成潜在危害。

日本的“痛痛病”事件

这些消息在全国各地引起了较大反响,因为我国人民的主食毕竟是以大米及其制品为主,人们不无担心,体内镉元素积累引起的“痛痛病”或许会在中国重演。

日本富山“痛痛病”事件是世界有名的公害事件之一,于1955年至1972年发生在日本富山县神通川流域,1972年患病者达258人,死亡128人。到1977年12月,又死亡79例。

富山县位于日本中部地区,一条名叫“神通川”的河流贯穿富山平原,注入富山湾,不仅是居住在河流两岸人们世世代代的饮用水源,也灌溉着两岸肥沃的土地,是日本主要粮食基地的命脉水源。20世纪初期开始,人们发现该地区的水稻普遍生长不良。1931年又出现了一种怪病,患者大多是妇女,病症表现为腰、手、脚等关节疼痛。病症持续几年后,患者全身各部位会发生神经痛、骨痛现象,行动困难,甚至连呼吸都会带来难以忍受的痛苦。到了患病后期,患者骨骼软化、萎缩,四肢弯曲,脊柱变形,骨质松脆,就连咳嗽都能引起骨折。患者不能进食,疼痛无比,常常大叫“痛死了!痛死了!”有的人因无法忍受痛苦而自杀。这种病由此得名为“痛痛病”或“骨癌病”。

事实上,在以种植水稻为主的广西思的村,不少村民已具有疑似“骨痛病”初期症状。

镉对人体的危害

镉在常温条件下为银白色或略带蓝色光泽的软质金属。1817年,德国哥廷根大学化学和医药学教授斯特罗迈尔从不纯的氧化锌中分离出褐色粉末样物质,将其与木炭共同加热,制得镉。自20世纪初以来,镉及其化合物广泛用于制造镍镉电池、颜料、合金,也可以用于电镀及塑料制品中的稳定剂。镉的产量及用途在不断增加,据统计全世界每年向环境中释放的镉达30000吨左右,其中82%~94%的镉会进入到土壤中。

根据对人类不同摄取方式的研究,专家认为,镉对人体健康有不同的影响。通过大米等食物摄取的镉属于“长期小剂量”,这种情况带来的危害主要集中于肾脏和骨骼。世界卫生组织对镉的安全标准就是基于对肾脏的毒性建立的,上限是每周每千克体重7微克。这相当于一个体重60千克的人,镉吸收量每周不超过60微克。

这个安全标准包括所有的镉来源,除了米饭,还有其他食物和饮水中的镉。对于大米,我国的安全标准是每千克不超过0.2毫克,与日本的0.4毫克相比,还要更严格一些。但这只是一个“控制标准”,并不意味着高于这个值的大米才有害,而低于它的大米就“安全”。比如说,如果一个体重60千克的人,每天吃500克镉含量为每千克0.15毫克的大米——这样的大米是合格的,但已超过了世界卫生组织的“安全线”。如果只吃200克含量为每千克0.25毫克的大米——虽然所吃的米超标,但是总摄入量也还在“安全线”以内。此外,人还要吃其他食物,还要喝水,其中也还可能含有镉。对于“镉大米”产区的人们来说,其他来源的镉就更不能忽视。

5月份报道的“镉大米”事件中,镉的含量最高可达每千克1.005毫克。这个数值与日本“高镉”地区产的大米差不多。在日本神通川和梯川流域,大米的镉含量最高达到过每千克1.06毫克。

我国食品中镉限量卫生标准规定,大米镉含量≤0.2毫克/千克、面粉镉含量≤0.1毫克/千克、肉和鱼镉含量≤0.1毫克/千克、蛋类镉含量≤0.05毫克/千克等。由于卫生标准的制定需要安全系数方面的考虑,以及人体内在的代谢能力,所以短期摄入镉超标食品并不意味着伤害会立即显现。

镉中毒更大的麻烦也许在于它的长期性。即使停止了食用高镉大米,肾衰症状依然会持续。镉在肾中一旦累积到一定量,就可能损害泌尿系统。主要表现为近端肾小管功能障碍为主的肾损害,这并不致命,但可能会略微影响预期寿命。镉对人体造成危害的前提都是几十年长期、较大量的吸收,因此预防近端肾小管功能障碍,就可以保护受镉污染影响的人群。

怎样规避镉之危害?

镉是自然界中的一种元素,一般食物中均能检出镉,含量在0.004~5毫克/千克。镉含量较高的食物包括以下三类。其一为水产品,鱼和贝类可以从周围的水体中富集镉,螃蟹、牡蛎、海螺等水产动物性食品容易含高水平的镉,尤其是贝壳类,其体内的镉浓度可能比水高出几千倍。其二为动物肾脏,肾脏是镉的主要蓄积部位,含量高于肌肉部分。最后是大米等植物,如果大米的生长环境被镉污染,大米就可能富集镉,造成镉含量超标。

值得注意的是,因为农作物通过根系吸收镉、水产动物等在水中吸收镉,并在体内富集,即使通过冲洗、加工工艺、烹调等,均不能除掉镉。

那么,我们怎样能够减少镉的危害呢?

首先,我们应该知道,人每天从食物中摄入的镉只有1%~5%被胃肠道吸收,所以食用镉污染大米仅仅是机体摄入镉的一种可能,要大量长期食用才会导致慢性中毒,消费者不必过分恐慌。专家告诫公众,有以下几方面需要注意的事项。第一,不要长时间食用同一品牌和同一产地的大米,经常变换大米的品种和产地,尽量选择出自生态环境好的地区的大米,规避可能的镉污染风险。第二,做到合理营养,均衡膳食,食物多样,尤其是主食要多样化,减少对大米的依赖。第三是保证摄入充足的锌、钙、铁、维生素D、维生素C等营养素,能减少人体对镉的吸收。最后,要戒烟,少吸二手烟,因为烟草也富集镉,而且呼吸道吸收镉的效率是消化道的6倍。

然而,要想减少食物链中重金属对人体的伤害,最根本的解决途径还是工业污染的治理与环境的保护。政府部门应该加强环境治理和保护。消费者需要明白的是,保护环境就是保障食品安全,从自己做起,从点滴做起(如不随意丢弃含镉电池),爱护身边的环境,也是保护你自己。

上一篇:实惠为王 国产四核1080P旗舰手机横评 下一篇:七嘴八舌说电商征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