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渠道失灵是传统媒体的当务之急

时间:2022-05-31 08:40:36

解决渠道失灵是传统媒体的当务之急

“互联网+”到底要+什么?我认为对于中国的媒体尤其是传统媒体而言,今天真正面临的问题并不是内容生产与内容价值的问题。很多调查表明,媒体生产的内容还是我们现在流动着的,甚至是在移动互联网流动着的最主要的内容之一。内容当然需要有很多的改变和转型,但是最主要的问题是渠道失灵问题。

由于互联网的作用,当个体被激活,成为社会传播的基本单位的时候,整个这种社会传播的状态跟过去传统传播就不太一样了,每个人都有了一种自我定制信息来源的方式,把智能手机作为终端,从朋友圈、消费圈按照自己所需、自己认定的权威程度来定制自己的信息。在这些信息来源中,传统媒介仍然是可能被选择的一部分,但是这种被选率可能是几百万分之一、几亿分之一。

解决渠道失灵,这是我们传统媒体的当务之急,要解决这个问题,在我看来有两种选择。一种是自己做平台,自己做APP、网站,但我认为现在这条路的成功几率非常低,机会非常少。

按去年的数据统计,尽管APP有上百万个,但是真正下载到手机上平均只有23个,一周之内能够至少点开一次的APP客户端平均只有7个。对传统媒体来说,互联网有不同的应用级别,在平台上给我们的机会不多.但是在“后网应用+平台构造垂直体系”上则给我们留出了极大的应用空间。当务之急就是把我们的内容产品两要素模式升级换代为四要素模式。

过去我们做一个产品讲究的是形式加内容,这一点我们未来还是要坚持,在内容和形式之外要加两个解决渠道失灵的要素,第一是关系要素,第二是场景要素。

关系要素解决的是内容产品价值之外的魅力问题,我们不缺少有价值的内容产品,但我们缺少能够让人主动选择对人有吸引力有魅力的产品。产品过剩时代,传播的内容再重要,如果没有跟人发生实际的关联,没有让人感受到价值的话,就会被冷落一边,被关在社会传播最后一公里外。

第二个是场景要素。微信在最近又增加了一个新的功能,就是摇一摇看电视,可以从里边查到电视节目信息,可以预约,到晚上节目开播的时候会提醒,还可以把你吐槽的内容放在平台上,完成了多方位的服务。既然构成了这样的场景,作为场景的构造者就可以嵌入各种各样的环境因素。媒体也可以构造场景。某经济性报刊利用自己的关系构造了一个用车人APP,提供了理赔、保险等服务,把十几万的用车人运用起来,成为这群人生活方式、消费方式的开拓平台。

好的内容加好的形式,再加上场景要素和关系要素,我们就有可能在拥抱互联网上迈出内容通达用户的第一步,而有了这第一步,我们在未来构建新的服务体系、构建新的盈利模式时就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上一篇:对新时期高校实行离退休工作两级管理的思考 下一篇:像马哥飞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