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打鼾 警惕“梦中杀手”!

时间:2022-05-31 07:28:23

男性打鼾 警惕“梦中杀手”!

【编者按】

张湘民,男,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呼吸障碍诊疗中心主任医师。从事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临床教学与科研工作20余年,多次到国内外参加学术交流与深造,师从国际知名专家。主要擅长鼻科疾病诊疗,鼻内镜、耳内镜、喉内镜与显微镜微创外科手术及颅底外科;对鼻咽癌早期诊断及耳鼻咽喉科疑难疾病的诊治有丰富经验。

全世界有2-3成的人群有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打鼾也是影响睡眠质量的“元凶”之一。近期英国研究显示,打鼾会使你看上去丑陋和憔悴。不仅如此,打鼾更是健康的大敌。张湘民医师表示,打鼾者有着极大的生命安全隐患,尤其是打鼾的中年男性更要当心,一种被称为“梦中杀手”的疾病可能正在向你靠近。

曾经的举重冠军才力在睡眠中因呼吸暂停,抢救无效身亡,年仅33岁。导致他英年早逝的“罪魁祸首”就是伴随他多年的打鼾恶习。才力的“鼾症”是一种疾病,医学上称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此病患者由于上呼吸道狭窄、阻塞,造成的血氧饱和度下降,进而导致呼吸暂停,引发生命危险。患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患者日常表现为打鼾、日间极度嗜睡和睡眠中呼吸暂停等症状。

据估计,我国目前患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人约有3000万-5000万!60岁以上的人,患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有20%-40%。

你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吗?

是不是打鼾的人就说明患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呢?所谓的“打鼾”就是大白话里常说的“打呼噜”,按照症状严重程度的不同分为以下3种情况:

单纯性打鼾:指正常人在疲劳时或饮酒后睡眠偶会出现的打鼾。如鼾声轻微,不影响他人睡眠,不造成缺氧,并不会影响健康;

鼾症:指每周有超过3晚的习惯性打鼾,鼾声大或影响别人睡眠休息时的打鼾,这种情况对健康暂无威胁;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指在睡眠7小时过程中,至少有30次呼吸暂停,每次呼吸暂停时间10秒以上,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的打鼾,这种表现是疾病的征兆,有造成呼吸暂停猝死的危险。

一般来说,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打鼾音量大,十分响亮;鼾声不规则,时而间断,此时为呼吸暂停期。且极度“嗜睡”,白天也困,随时可入睡,工作时,与人交谈时,进食时,甚至骑自行车时因入睡而摔倒。此外,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还有些“异常行为”:常常惊醒,甚至突然坐起,大汗淋漓。还有伴有夜间遗尿症的、头痛的、急躁、记忆力减退的……有一些患者颌骨畸形,比如下颌畸形、紊乱以及开口困难等。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高发人群

西方人诱发“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原因主要是肥胖,非肥胖的人很少会发生;但中国人由于面颅骨骼发育和西方人不同,所以除了肥胖人群高发之外,没有肥胖的普通人也容易患上此症。

高血压控制不好检查睡眠呼吸。一部分高血压患者控制不好血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或许就是原因。据称,“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和高血压的共患率很高,约50%的“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患有高血压,30%的高血压患者存在“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且常被漏诊。当发现自身“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并发高血压时,不要盲目降压。因为随着睡眠呼吸疾病的治疗,高血压病情可以得到改善,血压也可恢复正常。

另外,对于已经存在其他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如心脏病、冠心病、中风等疾病的患者,也应该尽早进行睡眠检查。

短下巴的人更易患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是由咽喉部的组织塌陷并堵塞气道造成的,发生呼吸暂停时空气无法进入肺部。因为亚洲人骨架结构的特点,颅面和口腔结构异常如咽腔狭小、舌体宽厚、下巴短小后缩,这使得亚洲人成为患上“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高发人群。另外,鼻咽部增生性疾病、内分泌和代谢障碍性疾病以及任何可导致舌、咽、喉部肌肉功能失调的神经系统病变也均可引起睡眠呼吸暂停。

此外,男性得病的机会较女性高2-9倍。酗酒或长期使用镇定剂、安眠药者,超重与肥胖者发病率都较高,尤其是同时具备以上多种条件,发病几率大大增加。而老年人经常打呼噜也可能导致“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很容易发生夜间猝死。

如何应对“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患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患者或出现类似症状时,应当引起重视,戒烟戒酒,加强运动锻炼,保持正常体重,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睡眠时应当注意采取侧卧睡姿,慎用镇静安眠药。

一般病情轻的病人可以通过口腔矫正器来治疗;中度和重度的病人,目前国内外公认最有效的无创治疗方法,就是睡眠的时候戴上便携呼吸机。口腔矫正器可以将下颌向前拉来保证咽喉部通畅,呼吸机通过一定的压力来保持呼吸道的通畅。

目前来说,严重的患者可采取手术治疗,如果发现自己或者身边的亲人、朋友出现或类似出现“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症状时,应当劝其到医院接受专业咨询和治疗,以免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打呼噜是病,应该做好长期治疗的准备,不能盲目追求某些广告中所谓的“根治”。

健康新知

闻闻香橙味 饮食更健康

英国利兹大学最新研究发现,看到和闻到健康食品,可以帮助需要节食和减肥的人达成目标。即使不吃,家里储备充足的水果和蔬菜,也有助于保持健康饮食。

参与研究的尼科拉·巴克兰德表示,当人们在饥饿中受到食物诱惑时,需要节食的人应该“利用片刻时间来专注于健康食物的感官性能,例如看看水果或者蔬菜的样子,闻它们的味道”。在实验中,受测者闻过新鲜橙子的味道后,吃的巧克力数量比正常情况下少了超过一半。据分析,这是因为看到了果蔬,提醒了他们需要注意自己的饮食。

血型决定消化能力

近日,美国自然疗法医学专家彼得·德达莫在其新著《吃对你的血型》中指出,血型不同,饮食保健方式各异。他认为,血型具有遗传特性,与祖先从某特定区域迁徙而来有关。A型血的人祖先最先从事农耕作物,因而肠道菌群更适合素食;B型血的人祖先多从事游牧,因而其消化素食和红肉能力较强;AB血型的人结合了A型血和B型血的优势,素食肉食消化能力都相对较强;O型血的人祖先以狩猎为生,在肉食消化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因此,如果适应这种“血型饮食模式”,那么消化功能就会得到优化。

满月影响人类睡眠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月圆之夜如果睡不着,可能是因为你内心里的那个“穴居人”。科学家指出,人类虽然已经进化,但人体内部的生物钟仍然残留着在月圆之夜睡得少的基因。这种现象是一种“月循环时钟”,取决于月亮循环的周期。据推测,月圆之夜睡得不那么熟,有助于人类的老祖先们躲避乘着月光捕食的猛兽。研究同时发现,当月亮上升到天顶最高点时,人体内分泌的褪黑激素水平降低,而褪黑激素正是负责控制睡眠循环的一种荷尔蒙。

水流声有助预防压力堆积

近日,瑞士的研究证明,水流的声音能够有效防止压力的囤积,缓解焦躁情绪。

根据瑞士苏黎世大学研究者发表于科学杂志《PLOS ONE》的研究结果显示,溪流的声音、水流的声音都具有减缓压力的效果。研究者认为,“水流的声音与持续进行的白噪音都能够唤醒大脑,因此,到大自然中进行森林浴等行为对于人类来说是有益的”。如果觉得自己压力大,有时间的时候不妨抽个周末去郊外看看瀑布、听听水声,或者平时在家里也可以泡泡澡,玩玩水,让自己身心都获得放松与休息。

食疗养生

秋季“第一吃”

秋季吃什么好?秋季养生重养肺,所以进补也应有所针对,下面分享7个秋季养生之宝:

第一菜:莲藕

民间早有“荷莲一身宝,秋藕最补人”的说法。秋令时节,正是鲜藕应市之时。此时天气干燥,吃些藕,能起到养阴清热、润燥止渴、清心安神的作用。同时,莲藕性温,有收缩血管的功能,多吃可以补肺养血。除了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外,鲜藕蛋白质和各种维生素及矿物质的含量也很丰富,还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对治疗便秘,促使有害物质排出,十分有益。

最佳吃法:七孔藕淀粉含量较高,水分少,糯而不脆,适宜做汤;九孔藕水分含量高,脆嫩、汁多,凉拌或清炒最为合适。

最好搭配:黑白木耳。搭配银耳可以滋补肺阴,搭配黑木耳则可以滋补肾阴。

第一粥:百合粥

百合味甘微苦,性平。其营养成分丰富,有蛋白质、维生素、胡萝卜素及一些特殊的有效成分,如淀粉、多糖、果胶以及多种生物碱,对抑制癌细胞增生有一定的疗效。并且,百合有润肺止咳,清心安神等功效,是秋季食用之上品。

最佳吃法:煮粥。百合可当菜肴吃,如西芹炒百合、百合炒牛肉;也可煮粥吃,如百合与糯米制成百合粥,放上一点冰糖,不仅可口,而且安神,有助于睡眠。

最好搭配:杏仁。杏仁有润肺止咳,清心安神的功效,搭配百合熬粥适用于病后虚弱、干咳患者。

第一坚果:花生

中医认为,花生性平,味甘,入脾、肺经。可以醒脾和胃、润肺化痰、滋养调气、清咽止咳。主治营养不良、食少体弱、燥咳少痰、咯血、皮肤紫斑、产妇乳少及大便燥结等病症。

最佳吃法:新鲜花生最好连壳煮着吃,煮熟后的花生不仅容易消化吸收,而且可以充分利用花生壳和内层红衣的医疗保健作用。花生红衣能抑制纤维蛋白的溶解,促进血小板新生,可治疗血小板减少和防治出血性疾病;花生壳有降低血压、调整胆固醇的作用。

最好搭配:红枣。花生搭配红枣,能补脾益血、止血。对脾虚血少、贫血有一定疗效,对女性尤为有益。

第一补:山药

山药不仅有“神仙之食”的美誉,还有“食物药”的功效。其含有淀粉酶、多酚氧化酶等物质,有利于脾胃消化吸收。山药还含有大量的黏液蛋白、维生素及微量元素,能有效阻止血脂在血管壁的沉淀,预防心血管疾病,有延年益寿的功效。

最佳吃法:蒸着吃、做汤喝、炒菜均可。蒸着吃,营养损失最小。

最好搭配:枸杞。如果不单独吃山药,可以和枸杞搭配来熬枸杞山药粥,能更好地发挥滋补效果。

第一饮:黄酒

黄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类之一,含有18种氨基酸,这在世界营养类酒中是少见的。黄酒还含较高的功能性低聚糖,能提高免疫力和抗病力,是葡萄酒、啤酒无法比拟的。中医认为,黄酒性热味甘苦,有通经络、行血脉、温脾胃、润皮肤、散湿气等治疗作用。

最佳饮用方法:黄酒温饮,暖胃驱寒。温度以35℃-45℃为佳。

最好搭配:乌梅。秋季讲究饮食以“收”主,搭配乌梅恰恰符合“收”的理念,有养阴生津、润肺护肝的作用。

第一肉:墨鱼

关于吃肉,民间一直有“四条腿的不如两条腿,两条腿的不如没腿”的说法。墨鱼营养丰富,每百克肉含蛋白质13克,脂肪仅0.7克,还含有碳水化合物和维生素A、B族维生素及钙、磷、铁等人体所必需的物质,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滋补食品。

最佳吃法:红烧、爆炒、熘、炖、凉拌,做汤均可,但为防秋燥,墨鱼做汤是比较合适的。

最好搭配:豆腐,也属于养阴生津的食物,一起吃还能起到蛋白互补的作用。

第一水果:梨

梨因鲜嫩,含有85%的水分,酸甜适口,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钙、磷、铁、碘等微量元素等,被称为“天然矿泉水”,自古就被尊为“百果之宗”。秋季空气干燥,水分较少,若能每天坚持食用一定量的梨,能缓解秋燥,生津润肺。

最佳吃法:吃生梨能明显解除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出现的咽喉干、痒、痛、声音哑以及便秘、尿赤等症状;将梨煮熟或蒸熟吃,如冰糖蒸梨可以起到滋阴润肺、止咳祛痰的作用,对痛风病、风湿病及关节炎有防治功效,同时对治疗肺热咳嗽和喉咙痛等效果更佳。

最好搭配:蜂蜜。闻名中外的梨膏糖,就是用梨加蜂蜜熬制的,对患肺热久咳的病人有明显疗效。

茶这样喝才养生

黄菊散热,白菊明目。气味清香、凉爽舒适,味辛、甘、苦,微寒,归肺、肝经。现在市面上的有黄、白菊两种,疏散风热宜用黄,可防治风热感冒;平肝、清肝明目宜用白,可用于头痛眩晕等症状。还有一种野,其花朵较小较黄,花形也不是很好看。野清热解毒的作用最强,对缓解生疮、牙痛、口臭都有效。

随泡随饮。茶中富含黄酮类物质,具有很好的抗氧化性能,能帮助人体清除体内自由基,有降低胆固醇、抑制血压升高等多种健康作用。但黄酮类物质十分不稳定,很容易被氧化,使茶水失去本来的黄泽,变成绿色,其保健作用也会有所下降。因此茶要现泡现饮,最好不要久放。

怕冷、脾胃虚寒的人应少喝。无论哪种,性质都偏寒,一般阳虚体质(平时怕冷)和脾胃虚寒(一吃凉东西就胃痛、胃不舒服)的人不宜多饮。

体热的人别加冰糖。对体寒体虚的人来说,茶中加些冰糖,能稍微减弱一下寒性,更加适合他们的体质。而对于体热体壮的人,加冰糖就会减弱茶清热的功效。

配枸杞补肝肾,加桑叶治感冒。取白6克、枸杞子10克,放入茶杯中,用开水冲泡,温浸10-15分钟以后,即可饮用。味甘,对肝肾有滋养作用,配上滋补肝肾的枸杞,作用得到加强。取黄6克、桑叶6克,冲泡方法如上。桑叶与皆能疏散风热,清肝明目,同用可缓解风热感冒初期的发热、头痛等症状。

每周吃三文鱼 关节炎风险减半

据瑞典一项最新研究发现,每周至少吃一次三文鱼或者马鲛鱼等含富含油脂的鱼类,可以令风湿性关节炎患病可能性降低52%。而且即使所吃的是非油性鱼类,例如鳕鱼或者比目鱼,只要每周吃4次,也可以起到相同的关节保健效果。

两种鱼类的差别在于其中的欧米茄-3脂肪酸,油性鱼类中的含量要高得多。不过,只要每周吃一次任何类型的鱼肉,并保持10年以上的长期习惯,也可以让关节炎患病危险比较少吃鱼的人降低19%。

吃鱼防止风湿性关节炎的好处,源自于鱼肉中的长链欧米茄-3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欧米茄-3脂肪酸是一种对健康非常重要的化学物质,但人体无法自身合成这种物质,只能通过饮食渠道获取。而欧米茄-3脂肪酸的最佳来源就是鱼类,包括马鲛鱼、鲱鱼、三文鱼、沙丁鱼或者鲑鱼。

吃黑芝麻护发又降胆固醇

众所周知黑芝麻是养护头发的口碑食物,而除了养发护发之外,黑芝麻还有补肾,清除血管胆固醇,维持血管弹性,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等等功效。黑芝麻含有的不饱和脂肪酸,它能够降低胆固醇总量和低密度胆固醇,从而保护心血管的健康。这主要是归功于黑芝麻含有的不饱和脂肪酸,它能够降低胆固醇总量和低密度胆固醇,从而保护心血管的健康。此外,黑芝麻含有的卵磷脂也是分解、降低胆固醇的中坚力量。

另一方面,卵磷脂是胆汁中的成分之一,如果胆汁中的胆固醇过高及与胆汁中的胆酸、卵磷脂的比例失调的话,就容易形成胆结石。所以吃黑芝麻能预防胆结石形成。

在中医传统食用方法上,黑芝麻多为炒,然后碾碎食用,或熬粥时放入黑芝麻。而如果用豆浆机把黄豆、红豆等谷类实物做成浆汁,再放些黑芝麻,能增强体力。此外,还能补肾、乌发、保护血管,可谓一举多得。

中医认为,黑芝麻性平,适合多数人食用。每次根据个人爱好不同可以吃15-30克。需要注意的是,吃黑芝麻只能是降血脂的辅助食疗,不能以此来代替药物。

小偏方:黑芝麻桑椹糊

黑芝麻60克,桑椹60克,白糖10克,大米30克。

做法:黑芝麻、桑椹、大米分别洗净后,放入罐中捣烂。砂锅内放清水三碗,煮沸后加入白糖,待糖溶化、水再沸后,徐徐加入捣烂的三味,煮成糊状服食。

功效:滋阴清热,降低血脂。

长寿有方

老人保健必备三宝

老人身边常备几件保健的小工具,对健康大有益处。此类保健工具,最好不要过于复杂,操作方便最关键。在这里,推荐老年人保健必备三宝。

太平车。清代曹庭栋所著《老老恒言》中对太平车有详细的记载:“骨节作酸,有按摩之具曰‘太平车’。”太平车是古代人们使用的一种按摩器,用玉石、檀木等雕琢而成算盘珠大小,中间钻小孔,用线或铁条穿起来,按摩身体酸痛处,可以有效缓解酸痛感,因为珠动如车轮,所以叫太平车。

刮痧板。可以作用于皮肤、经络、穴位和病变部位,把阻滞在人体内的病理代谢产物通过皮肤排泄出来。根据刮痧部位不同,可以选择不同形状的刮痧板,如椭圆形、方形、缺口形、三角形。刮痧工具材质的选择也很关键,现在常用的材质有:水牛角、玉石、砭石、树脂等刮痧板,光滑耐用又易于擦洗消毒。在刮痧过程中,注意配合刮痧油等来加强效果。需注意的是,有出血倾向疾病、危重病症的患者等不能刮痧。

足浴桶。脚有第二心脏的美称,说明了脚对健康的重要性。足浴桶可以浸泡脚部及下肢,使老年人足不出户就享受到足部保健。每天晚上临睡前,为老人准备一个大而深的桶,以水能浸到小腿一半以上为原则。泡脚水不能太热,以40℃左右为宜。否则,容易引起心、脑、肾脏等重要器官供血不足,还会使角质层干燥、皲裂。泡脚时间不宜过长,以15-30分钟为宜。

学金鱼吐泡 防眼睑下垂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下眼睑就会自然下垂,再精致的妆容都无法掩饰。不过,有些简单易行的小动作却可以有效预防和消除下眼袋,比如下面这套“眯眼吐泡操”。

这套操的要领在于眯眼和张口。时间可以选在每日睡前洗脸后,端坐沙发上,把嘴巴张开,呈“O”型,口型越圆越好,像金鱼吐泡。与此同时,绷紧下眼睑,就像近视又没戴眼镜的人想看清东西那样,把这个动作保持2-4秒,随后睁开眼睛,合上嘴巴,重复数次。每次运动应该有眼睑肌肉收缩与放松的感觉,吐泡动作可以紧实面部肌肉。

这套动作,起初可以每天锻炼20次左右,之后逐渐增加到每天100次为止。一般坚持两周以上,下眼睑肌肉就会明显紧实,从而有效减轻下眼袋。由于活跃的面目动作,能使眼周和整个面部的肌肉都得到锻炼,促进了血液循环,加强眼睑肌肉的弹性,眼角的鱼尾纹也会因此减少。

眼部皮肤极其薄弱,很多下眼袋的产生和不注意眼部肌肤呵护有关。每日睡前洗脸后,把维生素E胶囊中的液体涂在眼周,并用双手无名指的指肚按摩,也能起到消除下眼袋、减缓衰老的良好效果。

长寿按五“窝”:腋窝宽胸宁神 腘窝行气活血

人体有些部位是养生的重点,对这些部位常常按摩,加以养护,能起到增强身体免疫力、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的作用。以下五个部位,就是养生保健的关键所在,它们分别是腋窝、腘窝(腿弯曲时后面形成的窝)、肘窝、腰眼、肚脐。

腋窝

腋窝处的顶点上有个穴位叫极泉穴,经常按摩可以宽胸宁神、调和气血。从现代医学上讲,腋窝处的淋巴组织非常丰富,经常按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免疫力。按摩方法为:双臂交叉于胸前,双手按对侧腋窝,用手指适度地按摩捏拿,每次按捏约3分钟;然后,左手上举,用右手手掌拍打左腋下,再上举右手,用左手手掌拍打右腋下,每次拍打30-50次,反复操作5遍。

腘窝

腘窝是膝后区的菱形凹槽,里面的血管和神经非常丰富,经常拍打有行气活血、缓解痉挛的功效。腘窝处一个很重要的穴位叫委中穴,经常按摩,对常见的坐骨神经痛、小腿疲劳、脖子酸痛、臀部疼痛等疼痛性疾病有良好作用。按摩方法为:取坐位或俯卧位,自己或请家人用两手虚掌着力,连续拍打两侧腘窝。

肚脐

肚脐是人体中唯一可以用手触摸,用眼睛可以看到的穴位,名为神阙。它内联十二经脉,因而历来被医家视为治病要穴。经常拍打肚脐可起到安神宁心、舒肝利胆、调和气血、通利三焦的作用。按摩方法为:取坐位或仰卧位,用左右手虚掌着力,以前臂发力,连续不断地轻微拍打肚脐100次。或用热敷、按揉等方法刺激肚脐。

肘窝

肘窝是肘关节前方的一个三角形的凹陷,它是经络非常密集的地方,经常按揉可起到行气活血、散淤祛毒的作用。按摩方法为:取坐位或仰卧位,一侧上肢伸直,肘窝向上,用另外一只手虚掌着力,两侧交替拍打各100次。如果是家人帮助拍打,可两侧同时进行。

腰骶窝

腰骶窝,俗称“腰眼”,是人体腰骶部的一个凹陷。腰骶部承受着整个上身的重量,因此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容易会因腰骶部的劳损而出现腰疼等症状。常按摩腰骶窝有疏松筋骨、消除疲劳的效果。按摩方法为:坐位上身略前俯,用左右手虚掌着力,连续拍打腰骶部5-10次。不过,患有严重心血管疾病或骨质疏松的老人,不建议使用拍打法。

男性保健

男人多吃酸能预防感冒

秋冬季节,天气变凉,稍不注意就容易感冒,特别是长期在办公室上班的男人,由于缺少运动,整天吹着空调,体质差,更是感冒爱光顾的人群。最近营养学家表示,男人秋季多吃酸能预防感冒。

研究表明,酸的水果所含有的维生素C比其他的水果都要高,100克酸枣中就含有将近1克的维生素C,此类水果还有山楂、柠檬、猕猴桃等,都含有丰富的维C。维生素C是一种强大的抗氧化剂,能够防止细胞癌变和衰老,调节新陈代谢,增加身体抵抗力,因此秋季多吃酸能预防感冒。且多吃含维生素C的水果还能促进胶原蛋白合成,让皮肤变得细腻有光泽。

如果不爱吃水果的话,还可以用其他的酸性食品代替,比如酸味饮料、柠檬汁、苹果醋等,做菜的时候比平时多放些醋,帮助消化,增加肠道的杀菌能力。爱感冒的人,出门前喝一瓶加热过的苹果醋,能有效抵御寒冷。

另外,酸的东西吃多了,注意漱口,保护牙齿。

“小白脸”可能有肺病

脸不仅是我们生活的门面,还是反映身体健康的密码。男性脸部器官的每个变化都是身体健康的真实反映。我们可以通过看脸知健康,破解男人脸部健康密码。

红鼻子:脾胃湿热。如果鼻头发红,且鼻头和鼻周经常生疮,这就表明体内脾胃湿热,抽烟喝酒、贪食辛辣的男人常会有这些症状出现。鼻尖如果呈紫色可能是血压偏高,或盐和酒精摄取过多。缓解秘方:饮食宜清淡,不要吃得太咸。

熊猫眼:体内水分排不出。如果早上起来发现他的眼圈发黑、脸色晦暗,则表明他的肾脏负担太重,身体里的水分排不出去。v缓解秘方:可多吃利水食物,用鸭肉煮栗子、红白萝卜煮肉汤喝。

黑耳朵:肾虚。如果耳朵越来越“黑瘦”,还常常伴有听力下降、耳鸣头晕等症状,是肾气衰败之相。缓解秘方:少饮酒,少细食物,少吃糖。每晚临睡前做次按摩,要记得不要只按耳廓,耳周围也应一一按到,一直延伸到颈部。

皱纹额:心脑血管病。这可能是用脑过度的信号。时间久了,脑部缺氧会引起头痛、偏头痛、记忆力下降等症状。缓解秘方:适当地用手指梳理额部,一方面可以减少皱纹,另一方面也可以缓解压力。

“小白脸”:肺疾。皮肤白晳的男人给人以儒雅的感觉,但如果过于白晳,可要当心是不是气血不足,肺部有疾病的患者面色通常也苍白无光泽。

男人指甲看肾虚

对于男人来说,肾虚可不是一个好兆头,更麻烦的是,肾虚的前期症状不明显。而据世界卫生组织今年年初公布的性新知中提到,80%的肾虚者在前期都会在指甲上发现白斑。在现代医学里,指甲因为位处人体末端,有丰富的微细血管和神经末梢,是观察很多疾病前兆的要地。

在中医学里,肾代表了人体能量内存,而肝则代表着能量的输出。中医里认为肝其华在爪,而“肝肾同源”,指的就是只有丰富的储备才会有源源的后备供给。指甲在人体的末端,甲面光华润泽,半月痕以上的部分红白隐隐显示的就是气血能够充分地流到末梢,如果有乌黑淤滞,说明末梢经络已经有堵塞状况。

指甲上发现一些白斑则可能意味着,气血不足,不能维持正常的末梢微循环,内脏本身也从其表面的微循环开始“缺气少血”了,而这就可以认为是肾虚的表现,因为气血的供给减少了。

手足小指的情况尤其需要关注,小指对应着肾,小指如果色泽苍白,有白斑,甚至干枯就提示着肾气亏虚。而这是大家常忽视的,大多以为出虚汗,低才算肾虚,而那时候已经十分严重。另外,指甲上的半月痕如果弧度大、光泽好,就表明此人的气血比较丰盛,反映出肾所积聚的营养。但是过大也并非好事,说明养分堆得太多,易患心脑血管、高血压、中风等疾病。

运动养生

每天走一万步有助于养生保健

并不是进行大汗淋漓的激烈项目才算运动,其实,行走这种锻炼方式自古就有“百练之祖”之称,是很好的养生良方,也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定为“最好的运动方式”。

每天健走1万步,能消耗比平常普通走多10倍以上的脂肪,达到减肥的效果。健走时要抬头挺胸、迈开大步,向下使小臂呈约90度有节奏地摆到胯后,向上则摆到与肩同高,配合缓而深的呼吸。运动后表现为大汗淋漓、体表温度升高,迅速进入到减脂状态。

健走不仅可以减肥,还能降血糖。澳大利亚科学家历时5年对592名参试者进行的跟踪调查发现,与“每天步行3000步,每周坚持5天的人”相比,那些“一改往日不良习惯,开始每天走1万步,每周坚持5天的人”胰岛素敏感度改善情况要好3倍。研究人员总结说,新研究结果既证实了每天多走路对体质指数、腰臀比和胰岛素敏感度的有益作用,又进一步表明中年人应该适当加大低强度运动的量。

另外,可适当进行光脚走路,这有利于足部血液的循环,提高抵抗力和耐寒能力,预防感冒或受凉腹泻等疾病。行走时还可根据自己身体状况选择不同的健走方式:

甩臂式:行走时利用大幅摆臂的动作(手臂摆动的高度与肩持平)来达到活动肩部的效果,对预防肩周炎、脊椎病很有帮助。

猫步式:行走时加大腰部和胯部扭动动作,增强腰部力量和身体的柔韧性促进肠道的蠕动,防止因久坐形成的便秘。

举臂式:步行时将两手臂侧举约120度,保持走200步,能使腰背部肌肉群得到放松,预防颈椎病。

秋季登山需谨慎

登山是广受青睐的一项休闲活动,它不仅可以使人们的工作压力得到充分释放,而且能使机体的心肺系统、运动系统得到相应的锻炼。但同时作为一项耗氧量较大、比较剧烈的运动方式,也潜伏着一定的危险,常见的伤害有高山反应、行走损伤以及生物伤害等,需要适当注意,做好防范。

准确评估 量力而行

登山运动并不适宜所有人群。首先,心肺功能不全的患者以及运动系统、高血压、冠心病等心功能代偿不全或者慢性呼吸功能代偿不全的患者不适宜登山运动。因为剧烈运动会加重心肺负担。其次,膝关节骨关节病、类风湿性关节炎以及已接受膝关节和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患有踝关节和足部疾病的患者也不建议进行登山运动,因为登山会增加膝关节、髋关节、踝关节的负重载荷,加速关节软骨的皲裂、剥脱,增加关节滑膜的分泌,致使关节肿胀、疼痛加剧。第三,不经常锻炼的中年人、体质不好的老年人不适宜突然参加运动量大的登山活动,有的中年人工作压力较大并且长期缺乏锻炼,突然爬山,体力负荷加大,容易诱发心肺疾病;老年人在准备爬山前,最好先进行一些强度不大的运动,给身体一个缓冲和适应的过程。总之不论哪个年龄段的登山者,在登山的过程中都要根据自身情况调整速度,建议使心率保持在18次左右/10秒。

使用手杖 避免损伤

登山过程中应穿舒适的软底防滑鞋,尺码要合适,足底、足尖或者足跟局部不要承受过多的压力,避免引起劳损造成局部疼痛。

登山过程中使用手杖是有益的。首先,使用手杖上山、下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节省体力,减轻膝关节和髋关节的负担,减轻腿部的压力,缓解腰部和肩部的疲劳感,这一点对于老年人非常实用和有益。其次,使用手杖可以增加行走的稳定性,正常行走时双下肢支撑身体,使用手杖则变为三点或者四点支持,可以有效防止跌倒。

如果登山路程较长,则可以尝试使用带有弹力的绑带缠绕在小腿上或者穿弹力袜,这样能够加快下肢静脉血回流,防止登山后下肢肿胀。

登山过程中容易出汗,最好穿透气性较好的衣服,带一件保暖外套也是很有必要的。登山运动会消耗大量的热量和水分,要根据自身体能适当补充食物和水分。喝水最好多次少饮,一次进水太多会增加心血管的额外负担。尽量少带行李,轻装前进。建议使用双肩背包携带,这样会减缓疲劳。

上一篇:结合《家具设计》课程的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意... 下一篇:瞒天过海——回国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