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意险遭遇“替身”伏击

时间:2022-05-31 06:08:04

从今年年初开始,很多城市的机票点都非常热心地提醒订购机票的人“买保险”。但是,不关注保单的人很难发现,他们推荐的实际上是某种保险公司开发的“公共交通意外保险”。这种保单提供的保障比传统的意外险多一些,其价格又与传统航意险相同,可谓“物美价廉”。

由于此类航意险的“替代品”层出不穷,航意险市场出现前所未有的压力。北京保险行业协会称,上半年航意险保费收入3000万元,而去年同期已突破5000万元。“替代品”抢占航意险渠道是这一市场出现全国性萎缩的重要原因。

另外,全国联网电子出售保单系统建立后,由于入网要交费用,一些保险公司也转向成本较低的“替代品”市场。在上海、广州等地,航意险的出售窗口已被迫收缩进了机场。

祸起共保?

今年1月1日,国内航意险市场改革正式启动。根据中国保监会134号文件精神,除了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各保险公司也可以联合制定航意险的条款、费率,经中国保监会认可后,作为行业指导性条款、费率共同使用。保险公司则可自己选择保监会认可的航意险产品条款和费率,并在保单中注明采用了哪家机构制定的条款、费率。

为了鼓励充分竞争,保监会曾表示,鼓励保险公司开发一年期定期乘坐飞机意外险种,或者定期乘坐交通工具意外险种,以替代目前的极短期航空意外保险。

但是,急于分享市场的众多公司在开发“替代品”时,依然把目光集中在超短期意外保险上,保单期限大多是7天,而非保监会为控制公司风险而鼓励开发的一年期产品。

费竞争趋恶

让监管部门非常担忧的另一个问题是,替代产品迅速占领市场的原因并非产品本身的优势,而是保险公司竞相提高费的结果。

据北京保险行业协会透露,传统航意险手续费仅为8%,如果电子出单,一张航意险整体成本约在30%;而现在点销售的“替代品”手续费竟高达50%~60%。也就是说,一张20元的意外险保单,中间就拿走10~12元的利润。

民航愿意合作

面对航意险市场的混乱,民航方面也表示了担忧,并向中国保监会提出“合作意向”。民航希望利用自己的网络优势,帮助建立航意险销售网络,即由机票点全面航意险产品。

民航方面认为,合作之后民航不会强迫旅客买保险,只是在信息方面和保险公司共享。而这种合作将有利于帮助化解航意险共保体目前的尴尬处境,保险公司可以和民航签订航意险销售合同,客户可以任意选择保险公司,只需要在保单上标注不同的公司代码即可。为防止垄断,民航承诺不会单独与某家保险公司签订协议,而是在与保监会和行业协会合作框架下完成上述设想。

有业内人士担心,“航意险可能重蹈车险的覆辙”。和车险一样,航意险及其“替代品”主要依靠兼业人销售,如果不能控制好手续费恶性竞争问题,将给市场造成极大伤害,市场改革难以推进,最终依然是消费者利益受到伤害。(摘自2003年8月23日―8月29日《财经时报》)

上一篇:内部漏洞是车贷险淡出市场的根本原因 下一篇:“酒后驾车险”应该予以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