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工程实例分析坡地建筑设计

时间:2022-05-31 04:28:19

结合工程实例分析坡地建筑设计

摘要: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分析坡地环境下如何结合实际功能需要,科学合理地利用高低错落的地势,把地势高差对建筑的影响转换为设计卖点,力争为人们创造一个健康、良好、符合生态原则的建筑环境。

关键词:坡地;建筑设计; 生态环境; 住宅户型

0引言

随着经济的增长加快,城市化进程的飞速发展,大型建筑在我国的一些各个城市发展迅速,大大丰富了城市景观,但随之而来的也破坏了城市环境的平衡。其原因主要是建筑设计者往往只是从建筑物本身的功能来考量建筑物的设计。城市人口增加,我们需要高层建筑,但为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在设计时,需要结合城市的环境综合考虑,文章以工程实例分析坡地建筑设计的特点.

1 工程概况

某楼盘是一个中高档大型楼盘,为半山半丘陵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 小区用地边线不规整,地势高差明显,总体规划设计保留了东南部分最高山头作为小区特色,因地制宜,小区道路尽量沿等高线布置,把用地划分为几个不同高度的小区组团。 其中,3#、23# 建筑位于保留山体南面,是两栋相连的高层商住楼,地上 12 层,地下 1层,建筑面积超过 8000m2,属于二类高层建筑,以下就该山地建筑设计进行探讨。 一期规划总平面设计如图 1 所示。

2 对复杂地形的分析和合理利用

该建筑南端为市政道路,具有一点坡度,左侧为小区道路,坡度较大,北面为保留山体,右侧为已建支警大队训练场。建筑在满足道路红线退缩要求后,建筑的北向部分没入坡体之中, 建筑基底用地前后高差达数米。

该建筑在功能安排上并不复杂,主要为商铺、住宅、配套停车场及设备用房。 商铺必然是布置在商业价值较高的沿街面,划分好的商铺之间按道路的小高差做梯级处理,商铺顶面统一高度,既可打破沿街商铺的平稳感,又可营造不同高度的商铺空间,满足多种商业用途的经营者。 建筑与山体咬合部分挖空局部山体,用挡土墙扩大为停车场,车辆从建筑的左侧进入。相对于北面的地面人流入口高度,商铺和地下室相当于负 1 层, 在控制电梯数量的情况下可以合理地增加 1 层使用面积。 其空间关系如图 2 所示。

对自然环境的关心是生态建筑存在的根本,是一种环境共生意识的体现。它首先要求建筑师调整自己的心态,正确地认识到建筑作品仅仅是环境中的一分子,以一种谦逊的姿态处理与环境的关系,给予自然环境以更多的关心。这种关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对建筑场地的充分考虑,它包括建筑物的朝向、定位、布局,对地形、地势的利用,场地气候条件的影响,对植被的考虑等;此外,还包括尽可能利用当地技术、材料,以降低建造成本;尽可能使用无污染、易降解、可再生的环境材料。坡地建筑的设计因以其天然的自然条件为基础,充分保护了原有生态环境,使住户更加亲近自然.

该建筑沿街商铺总长约 62m, 根据柱网划分为4~6m 分隔, 商铺径深为轴,2# 楼所在的商铺绝对标高为 249.8m,3# 楼所在商铺的绝对标高因外面道路的升高而提高 0.3m,为 250.1m。 从小区主入口到该建筑的轴,绝对标高为 250.5m,车辆从建筑与山体之间的道路进入北侧山体用挡土墙隔起的停车空间及南侧建筑架空层停车场。 而人流从入口广场继续往北到达山体左侧的节点广场,也即绿化山体入口,也是 23# 楼的住宅人流入口。

根据生态园林原理,在满足建筑区绿地使用功能的基础上,还应努力创造丰富的景观效果。生态园林的景观性应该体现出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与和谐。我们对景观的合理设计应源于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并顺应于自然规律,包括植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不同土壤、地形、气候等的影响与植物的相互关系,只有这种认识同园林美学的融合,才能从整体上更好地体现出植物群落的美,并在维护这种整体美的前提下,适当利用造景的其他要素,来展现园林景观的丰富内涵。生态园林的景观要求人们必须十分重视和把握景观的动态性。因此,如何在建筑区绿地中创造丰富的动态景观效果,也是设计者应该追求的目标。

3 住宅户型平面及外观造型

3.1 住宅户型设计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并有一定的创新,增加住宅的卖点。 建筑外形如图 3 所示。

顶层并非全部做成复式,而是结合市场和环境,只将面向景观山体的 2 个户型做成复式,真正的全景观设计,通过不同方式的组合,使所有住宅厅和主房均有最佳的空间和视觉。 入口设置玄关,厨房在最近的空间,然后到饭厅,再过渡到超大客厅,客厅长边面对室外山体绿化,有大面积的开窗和阳台,让住户更贴近和享受大自然。 客厅与饭厅相连,更增添了空间的开阔感,饭厅侧部空间为室内楼梯,采用不锈钢和木材,让楼梯更轻盈和美观,也成为客厅一侧的景观。 楼梯顶部设置了天窗,让阳光的气息散布开来。客厅的平面空间尺度大,自然原本的 3m 高度不足,但如果客厅一直通高到坡屋顶则过高, 空间感觉不舒适,因此仅将客厅不同的楼板面高度提高到 4.2m。这样,复式上层的楼板面就有 1m 以上的高差,可把复式上层的几个空间间隔开来, 且打破了房间之间的平板。 露台作为亲近自然不可缺少的室外活动空间, 坡屋顶在露台部分做构架处理,保留了坡屋顶的完整性,而露台有了这些构架,配合业主自己布置绿化,做到了室外有景,室内有花园的理想居住环境。

山地城镇景观设计结合气候环境,城镇空间规划平行于南向山坡等高线,东西向山地建筑宜垂直等高线南北向布局,形成结合山地地形和局域气候的特定城市景观形态。南坡建筑沿山势呈阶梯状,建筑阶梯平行山体等高线,北高南低,夏季避免阳光直射,减少辐射热,冬季获得更多的日照,冬暖夏凉;东西两侧建筑亦呈台阶状形态南北向布置,建筑阶梯垂直山体等高线。随宜山丘的北高南低的整体格局易于满足日照需要,夏季形成良好的通风,冬季可阻挡寒冷北风,不但提高了建筑容积率,而且可使建筑获得更好的景观视野,并与山地形态协调一致,延续山地天际线,由此展现山地的独特自然与建筑交融景观。

3结束语

1)坡地建筑基础设计前应对场地稳定性进行评估,对不稳定的场地应采取措施保证坡体以上岩体和建筑物的稳定;虽然场地无滑坡和泥石流危险,由于基坑开挖对岩层的连续性和整体性可能被破坏,仍有整体失稳的可能,仍应采取必要的措施,加强上部建筑和岩体的整体性和稳定性。

2)坡地建筑由于建筑功能原因确实不能分缝设计时,除出现高低脚的多个嵌固层,应从概念上把握结构的整体安全性,并应对程序的计算结果进行必要的校核。

3)按普通地下室设计依山地下室会导致结构刚心和质心严重偏离,造成结构扭转严重,同时会使地震力直接传递房屋中部,应采取“营造平地环境”的做法,使结构与坡地岩体分离。

4)复杂坡地建筑结构采用多个程序进行计算,对于验证计算程序和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是必要的。

参考文献:

[1]丁沃沃.传统与现代对话[J].建筑学报,1998(6).

[2]雷春浓.高层建筑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3]张珊珊,王恩栋.探求城市环境中的和谐共鸣--高层公共建筑底部空间设计[J].建筑学报,2001(4).

[4]凯文・林奇.城市设计[M].朱伯钦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5]盖汀涛.城市景观美学[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上一篇:浅谈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下一篇:连续泡沫排水采气在大牛地气田东区气井生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