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个关键词,助你认识动脉硬化

时间:2022-05-31 02:18:35

医生手记

前些天,一家公司的副总何先生急急忙忙地找到我,面带几分惊慌之色。经询问,原来他最近参加单位组织的年度体检,胸片报告提示他有主动脉硬化和钙化斑块。这下,他可急坏了,说自己50岁还不到,主动脉就硬化了,以后真不知该怎么办……

近年来,像何先生这样在体检发现动脉硬化的中老年人很多,有的人是通过胸部X线摄片发现主动脉硬化斑块,有的人则是通过彩超发现颈动脉硬化斑块。这些硬化斑块因何产生,如何发展,有何危害,该如何应对呢?别急,且听我从头说来。

关键词一:斑块

正常动脉是由内膜、中膜和外膜三层组织构成的富有弹性的管状结构。通常所说的动脉硬化,一般指动脉粥样硬化,它是动脉的一种非炎症性病变,动脉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斑块形成,进而导致动脉管腔狭窄,甚至闭塞。

通常,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过程主要包括脂质条纹、纤维斑块和粥样斑块3个阶段(图1)。脂质条纹为点状或条纹状的黄色病灶,就像血管内膜上沉积了一层黄色的小米粥样的污渍。随着动脉硬化的发展,脂质条纹会演变为纤维斑块,颜色从浅黄色变为瓷白色,并呈不规则隆起,突入动脉管腔内。之后,纤维斑块中央基底部发生变性、坏死而崩解,崩解物与脂质混合形成粥样物质(也叫脂核),外面包着一层纤维帽,即粥样斑块。在粥样斑块形成过程中,脂核中可出现钙化,能在X线下显影(图2)。斑块钙化严重的患者,甚至能在X线片上看到清晰的钙化血管轮廓。

关键词二:损伤与修复

迄今为止,科学家们仍未完全弄清动脉硬化的发生机制。目前认为,脂质浸润、内膜损伤和血小板聚集是动脉硬化的三大基本成因。

早在19世纪,人类就已经认识动脉硬化是因血脂水平升高所致。此后,人们又发现胆固醇和胆固醇酯是构成粥样斑块的主要成分,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浓度可明显降低动脉硬化的发病率和严重程度。

动脉内膜深居人体内部,似乎“备受保护”。但实际上,在人的一生中,内膜面临着很多损伤因素的威胁,如长期高血脂、高血糖,高压血流的冲击损伤、动脉分支处的血液湍流剪切力,以及细菌、病毒、毒素、炎性因子、尼古丁、一氧化碳等有害成分的刺激等。动脉内膜一旦受伤,就容易“卡住”胆固醇,导致脂质沉积。

动脉内膜损伤后,人体会对这些损伤进行“修复”,如血小板粘附聚集和血栓形成,并刺激平滑肌细胞和内皮细胞增生等。可惜的是,人体的这种“修复”会带来很大的“副作用”,那就是促进动脉硬化的发生和粥样斑块的形成。

关键词三:缺血与出血

动脉硬化的危害可以归纳为血管堵塞和血管壁破坏两大类,前者导致“缺血”,后者则导致“出血”(图4)。

图4 动脉硬化的主要危害

动脉狭窄或闭塞所造成的直接危害是“缺血”。众所周知,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会导致心肌缺血,引发心绞痛和心肌梗死。人体其他部位的动脉发生狭窄或闭塞时(如脑、肠、下肢等),其所供应的脏器也会和心脏一样,出现各种缺血性表现。比如,供应脑的颈动脉、椎动脉发生狭窄后,可引起脑缺血,甚至脑梗死;下肢动脉硬化狭窄可引起下肢发凉、间歇性跛行、疼痛,甚至坏死等缺血表现。

另一方面,动脉壁的正常结构被破坏后,管壁的强度和韧度减弱,弹性降低,会发生破裂出血,如脑动脉破裂引起脑出血等。此外,薄弱的动脉壁也可能会发生鲜为人知的“延迟性出血”,即动脉瘤和夹层动脉瘤等。动脉内的血流速度很快、压力很高,薄弱的动脉壁好比是一道“危堤”,随时可能在澎湃的动脉血流的冲击下发生“决堤”,最终导致出血。

关键词四:诊治有道

动脉硬化了,该怎么办?首先,不必惊慌失措。从某种程度上说,动脉硬化是人体的一种自然老化过程,只不过这种过程由于种种原因开始得太早了而已。其次,应针对导致动脉硬化的各种高危因素,如高血压、高脂血症、吸烟、运动不足等,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控制动脉硬化的进展和并发症的发生。第三,患者应去医院做一次全面的血管系统检查,明确动脉硬化的范围,并及早发现动脉管腔阻塞和动脉管壁破坏的程度,由医生决定是否需要药物或手术干预。常用的无创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彩色多普勒超声、CT或磁共振血管造影。

答疑解惑

问:什么样的“斑块”比较危险?

答:具有发生破裂和血栓形成,导致血管急性闭塞倾向的粥样硬化斑块比较危险,医学上称为“易损斑块”。易损斑块就像是“皮薄馅大的饺子”,容易发生破裂,导致急性心梗等突况,故也被称为高危斑块、不稳定斑块或软斑块等。

问:哪些动脉需要重点检查?

答:动脉遍布人体全身,除了针对不适症状进行相关血管的检查外,还应重点关注三处最容易发生阻塞的动脉,即冠状动脉、下肢动脉和头相动脉(包括脑动脉和供应脑组织的颈动脉和椎动脉),以及一处最容易发生破坏和动脉瘤的动脉硬化区,即主动脉。

问:发现动脉狭窄或扩张一定要手术吗?

答:目前,动脉狭窄和动脉瘤样扩张病变基本上都能通过微创腔内手术获得较好疗效。不过,病变程度较轻者往往并不需要立即进行手术治疗,可采取保守治疗和随访观察。具体该采取哪种治疗措施,应听取专业血管外科医生的意见。

上一篇:有些“糖友”,血压 下一篇:帕金森病患者,警惕进食呛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