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教职工脂肪肝相关疾病分析

时间:2022-05-31 01:20:28

中老年教职工脂肪肝相关疾病分析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脂肪肝的发病率呈日益增长的趋势,它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公共健康问题,本文对某大学40岁以上教职工体检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发现脂肪肝与肥胖、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高氨基转移酶关系密切,现报告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2006年4月某大学40岁以上参加体检的教职工共664人,其中男333人,女331人,平均年龄61岁40-84岁。

1.2方法所有受检者均禁食12h,于清晨测身高、体质量,取静脉血查血脂、血糖和肝肾功能等,做心电图、胸透和腹部B超检查等。脂肪肝诊断标准参照周永昌编著的《超声医学》诊断标准,肥胖症、高血脂症、高血压病、高血糖和参照陈灏珠主编的《实用内科学》诊断标准,采用χ2检验分析进行率的比较。

2结果

2.1脂肪肝患病率和性别、年龄的关系表1显示,本次共检出脂肪肝198例,患病率为29.82%,其中男性333人,检出脂肪肝143人,患病率42.94%;女性331人,检出脂肪肝55人,患病率16.62%,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差异有极显著意义(χ2=54.98P

2.2脂肪肝患病率和相关疾病的关系表2显示,脂肪肝患病率与肥胖、高三酰甘油血症、高血压、高血糖、高氨基转移酶关系密切,与高胆固醇无明显相关性。脂肪肝组中肥胖、高三酰甘油血症、高血压、高血糖、高氨基转移酶患病率明显高于非脂肪肝组(P

3讨论

肝脏是脂肪代谢的重要器官,它对脂肪的摄取、氧化、脂肪酸的代谢和胆固醇的生成、磷脂和脂蛋白的合成及脂蛋白质的分泌均起着中枢性作用,三酰甘油在外周脂肪组织和肝脏之间不断循环。保持平衡,任何轻微的改变都可导致此平衡失调,引起脂肪肝[1],一旦形成脂肪肝,因肝功能障碍,又会加重脂代谢紊乱,并往往伴随内分泌紊乱[2]。尤其是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高血糖,它们虽各有独自特征,但在脂肪肝发生的诸多环节中又存在相互联系,享有共同的病理生理基础,并有共同的危险因素―心脑血管疾病。

本组资料统计分析显示,脂肪肝患病率与肥胖、高三酰甘油血症、高血压、高血糖、高氨基转移酶关系密切,与非脂肪肝组比差异极显著(P25kg/m2,肥胖患者发生脂肪肝的危险度是非脂肪肝患者的4.6倍[1]。本组病例中,男性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P

综上所述,脂肪肝不仅仅是单一的疾病,而是一组代谢综合征,在预防和治疗中应全面考虑诸多因素。针对我校知识分子占大多数,伏案工作较多,生活条件较好,平时疏于锻炼的实际情况,提倡通过校园网等多种途径,教育职工加强保健意识,积极治疗原发病,平衡膳食和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坚持规律的体育锻炼,合理运动。运动治疗对于肥胖症、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所致的脂肪肝不仅有效,而且非常重要,特别是对于肥胖患者,运动疗法比单纯节食减肥更为关键。运动锻炼应持之以恒,一般有氧运动每次40-50min,最好是1次/d,每周至少4次。脂肪肝尚无特效的药物治疗,目前药物治疗仅起辅助作用[6],因此防治脂肪肝重在治疗原发病和生活方式的根本改变。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宫颈糜烂红外光治疗的疗效观察 下一篇:雄激素缺乏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