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广告与公益广告中汉英语码转换动因的对比分析

时间:2022-05-31 01:01:45

商业广告与公益广告中汉英语码转换动因的对比分析

摘 要:近年来,无论是商业广告还是公益广告,越来越多地采用汉英语码转换这一策略。语码转换是生活中非常常见却又复杂的现象。本文试图分析对比两种语篇广告中汉英语码转换动机,从而使之真正成为一种行之有效的策略手段。

关键词:广告;汉英语码转换;广告效益

一、引言

语码转换是指在同一语篇中使用两种甚至更多的语言或语言变体的现象,语码转换涉及的语码可以是语言、方言、语体等。在会话中使用语码转换能有效地实现交流沟通的目的,加快文化的趋同。我们在各种语言文体中,特别是商业广告中,也越来越频繁地发现语码转换现象。随着中外合作的日益加强,公益广告中语码转换的现象也不断增加,这一现象亦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

二、商业广告和公益广告中汉英语码转换现象

广告语篇中汉英语码转换作为广告策略之一,在商业广告中屡见不鲜。走遍大街小巷,我们随处可见英汉双语广告词。比如,“V是胜利,V是健康,维维伴随你实现理想”(维维食品广告)。在我国,与商业广告比较,公益广告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迅猛。公益广告关注的是社会和环境方面的问题,并呼吁人们来关注这些问题,是非营利性质的。如果我们细心观察就能发现,“洋文化”也正不断出现在公益广告中,英语的使用在所展现的外文化中尤为明显。2002年中国首个中英双语的以反对家庭暴力为主题的公益广告片亮相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自此以后,公益广告中出现英汉双语现象已是屡见不鲜。如号召人们行动起来,共同抵制的“珍爱生命 拒绝(Yes to life, No to drugs)”;2008年中国奥运会的宣传语“同一个世界 同一个梦想(One world, One dream)”。

三、商业广告和公益广告语篇中汉英语码转换的动因分析

商业广告与公益广告因其性质、目的的不同,使得在商业广告和公益广告中使用语码转换的动因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处。

1.动因的相似之处

在两种广告语篇中使用语码转换动因的相似之处在于扩大受众群。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加深和经济、文化等领域交流的日益扩大,中国境内的外国人越来越多。英语是一种国际性语言,在中外沟通中起到了桥梁作用。因此,汉英语码转换自然成为广告中无法避免的现象。这样可以兼顾中外读者,使讲英语的人感觉自己也是目标受众群体。下面两个例子可以说明这一点。

例1.麦西尔蛋糕店广告词:时尚生活,就在你身边(Lifestyle, on your side)。

例2. 2010年上海世博会志愿者标志:志在,愿在,我在(My Will, My Help, My Pleasure);2010,心在一起(2010,we’re together as one)。

这两个例子都采用了汉英语码转换的广告策略。其受众群定位不仅是国人,也有在中国的外国人。因此,无论是在商业广告还是公益广告语篇中,进行汉英语码转换是扩大广告受众群体的广告策略之一。

2.商业广告语篇中汉英语码转换的动因

(1)追求时尚,求新求异。现代人,尤其是年轻人,喜欢追求潮流。在商业广告中使用英语会给受众群高品质、高品位的印象,使产品具有现代时尚感。很好地把握住了目标人群求新求异的心理,从而实现吸引顾客的目的。如康师傅3+2夹心饼干广告:我有我的young!

(2)简单明朗,增强购买欲。广告中插入英文,使其简单明朗,便于记忆,增强观众购买欲。其中,英文缩略词因其使用便利,极具表现力而在商业广告中的应用极为广泛。如“奔腾剃须刀,开创4D剃须新时代”,4D这个简单的缩略词,却准确地表现了此款奔腾剃须刀有别与其他剃须刀的特征,引起观众的好奇心,从而产生购买欲。

3.公益广告语篇中汉英语码转换的动因

(1)引起共同关注。传统的纯汉语公益广告会默认国内群众为目标人群,这样会引起人们的误解:广告中的内容或规范只是针对中国人,在中国的外国人可以不遵守相应的行为规范。如果在公益广告中采用语码转换的广告策略,可以引起所有居住在中国的人的关注,共同树立广告所倡导的价值观,共同为社会的文明和谐做出贡献。如倡导人们节能环保的公益广告词:在等候他人时,请把汽车引擎关掉。(Will you turn it on if you are not using it? Turn off the engine while you are waiting.)

(2)增强使命感。公益广告采用汉英语码转换可以告知人们一些世界共同的话题和热点。如世界献血者日的广告语:“捐献更多血液,拯救更多生命(More blood, more life)”。汉英结合让人们了解到爱心无国界,不仅是中国人应该积极献血帮助他人,世界各国各地的人们也在共同致力于此项公益事业。有效运用汉英语码转换能增强人们的责任感,鼓励受众群投入更大的热情奉献爱心。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商业广告和公益广告中采用语码转换有相通之处,却又各有侧重。弄清两种广告语篇中汉英语码转换动因的区别,将有助于人们更好地开展广告宣传,使之真正成为一种行之有效的策略手段,能更好地实现“广而告之”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黄国文.语篇分析的理论与实践―广告语篇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2]陆颖.从顺应论的视角研究语码转换[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6,(05).

上一篇:高校美术造型基础课训练方式的探索与拓展 下一篇:小学教师如何打造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