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清除心中的“寂寞病毒”

时间:2022-05-31 07:27:19

如何清除心中的“寂寞病毒”

欧洲一项针对1200位成年人所做的调查显示,约有1/3的人常感到孤独。在最新一期美国《人格与社会心理学》杂志上,芝加哥大学历时30年追踪5214名美国人后发现,人们一年中平均有48天会感到孤单。调查表明,如果身边有一个携带“寂寞病毒”的朋友,你因此陷入寂寞的可能性会比常人大52%。不仅如此,这种传染还具有多米诺效应,甚至会连累到很多人。

六种最容易孤独的人

女性 女人较感性,更注重人际关系带来的心理满足。她们的情绪表达能力强,也更乐于宣泄自己的寂寞。

领导 所谓“自古圣贤皆寂寞”,探索成功的路往往难遇同伴,而到了顶峰时更是曲高和寡,这是一种认知上、思想境界上的孤独。

以自我为中心的人 这种人过度关注自己,难以从社交中得到心理满足,加上缺乏社交技能,容易被孤立。

内心世界不丰富的人 比如有些啃老族、全职太太以及一下班就无所适从的工作狂。他们内心缺乏信仰、生活不丰富,因而容易感到空虚孤独。

缺乏家人陪伴的人 空巢老人和独生子女有更多独处的时间,因此常常体验到外部的、行为上的孤独。

外向的人 研究表明,外向的人更渴望新鲜感,需要外部刺激以达到兴奋状态。如果缺乏外部刺激,就会陷入无聊、寂寞之中。

孤独“流感”不止伤心

为什么孤单会如影随形?一方面,人们的腰包越来越鼓,对精神生活也舍得投资了。比如说,人们买车得到了来去自由的快乐,但养车、洗车、停车都是问题,生活被大大牵制,最初的自由和快乐都丢失了。另一方面,人们的时间越来越值钱,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随之越来越功利了,以前一伙人凑在一起为虚无缥缈的理想可以聊一整夜,现在你要是心血来潮找人吃顿饭,别人还疑心你是为请他帮忙做铺垫……

另外,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时候,人们都“群居”住在平房、家属院里,邻里之间其乐融融;而现代社会,钢筋混凝土的坚硬却让人的心灵变得脆弱,交流更少了,灵魂也变得失落。

研究表明,孤独者的血压比社交活跃者高30个单位,患心脏病和中风的可能性高3倍,死于心脏病和中风的概率达到正常人的两倍;孤独的人容易染上不良嗜好,因为孤独会削弱人的意志力和决心,容易放弃运动,倾向于摄取更多脂肪和糖分、烟酒;孤独的人大脑缺少灵活性,睡眠不好,所以衰老得快;孤独感会增加人体压力激素皮质醇的分泌,从而削弱人体免疫系统;长期孤独可分泌更多叫作“肾上腺酮”的压力激素,还会增加患癌风险。

最糟糕的是,孤独产生的过激反应不仅害己还害人。芝加哥大学心理学家卡西沃伯指出,一个孤独寂寞的人,可能更不容易相信他人,而且总喜欢钻牛角尖,给别人找茬儿,朋友也就会越来越少。现代社会是由很多人组成的“网络”,如果处在其中某个关键链条的人,因“寂寞”带来的问题,而断绝了同其他人的来往,可能会引起更大范围的“关系中断”,让寂寞呈几何倍数蔓延开来。

交对朋友是最好的抗寂寞“疫苗”

研究指出,每多交一个朋友,在一周内感到孤独的时间会减少0.04天,一年就会减少两天。

专家表示,人们择友的时候往往被这样或那样的条条框框限制住,要找社会地位差不多或略胜一筹的,要找愿意两肋插刀、大方的,要找离得近、常见面的……其实,帮你排遣寂寞的人并非能给你多少实际好处,而是你跟他交往不用担心谁付出得多,共事兴趣就会越来越高涨。

心理专家表示,当一个人变得开心时,身边的朋友也跟着变得开心的几率会提高25%。换句话说,开心也是会传染的,多和朋友在一起,让朋友的快乐感染自己,扫除孤独。另外,把喜欢的事情当作事业来做,可以缓解孤独。在周末或业余时间,多参加自己感兴趣的社团,比如定期与一些原本互不相识的“驴友”(旅友)一起出游、参加舞蹈初级班、去圆小时候的钢琴梦……

对抗孤独的最根本方法还是要学会好好独处。具体做法是:关好门窗,关掉手机、电脑、电视、灯,静坐下来,问问自己今天过得怎么样,有哪些新的想法,有哪些不开心的事情,其中原因可能有哪些,哪些事情需要改变等等。

(摘自《现代养生》)

上一篇:炫耀说明不自信 下一篇:莫名头痛是何因等4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