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防范的探讨

时间:2022-05-30 09:45:21

对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防范的探讨

【摘要】

目前,农村信用社作为我国金融部门的主力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区农村信用社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信贷规模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快速扩张。信贷业务的发展,使得信用社的信贷风险加大了,所以提高信贷资产运行质量势在必行,这样才能实现农村信用社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农信社;信贷风险;风险防范;可持续发展

一、目前农村信用社信贷发展的现状

从农村信用社改革以来,经历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变化过程。特别是近几年来,农村信用社取得可很大的成绩,农村信用联社成立后,经过增资扩股,其支农实力不断增强,三农贷款累放额也有了空前的增长。由此可见,农村信用社支农主力军的作用日益凸显,经营状况已发生很大变化。但农村信用社作为金融企业,其经营与风险相伴而行,而且随着信贷规模的不断扩张,信贷经营风险也在加大,造成一部分农村信用社信贷资产质量不高,信贷资金周转滞存沉淀现象严重,收息率明显下降,市场化风险加大,利率风险加大,管理不善金融犯罪案时有发生,加之金融服务手段单一,严重影响了预期利润的实现,农村信贷潜藏着一定的金融风险隐患。

二、农信社信贷风险风险的成因

(一)由于长时间的遗留问题所致

由于历史和体制的原因,农信社在长期经营中形成的不良贷款已成为难以化解的历史包袱。由农行代为管理时,农信社成了农行的小金库,人行代管时,又成为人行自留地。同时信用社特殊的经营体制也难以摆脱地方政府的控制,同时,公职人员贷款也占相当高的比例。这些由过去政府行为造成的不良贷款几乎占不良贷款总额的三分之一,至今落实债务难,收回更难,已基本形成损失。

(二)管理体制的原因

农信社自和农行脱钩以来,虽然一直不停地进行改革,但总也未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体制,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产权制度不明晰,管理体制相对落后,缺乏应有的自我约束机制和风险防范机制,导致信贷资产管理成了良心帐,违规现象屡禁不止,无法适应现代金融企业的需要。特别是近几年,银监部门对信用社的风险等级进行评定,好多信用社成为高风险社或资不抵债社,为增加利润,甩掉帽子,很多信用社以存贷规模的扩大来掩盖信用社的风险,通过贷款规模的扩张稀释不良资产,重经营、轻管理,重规模、轻质量,重增量、轻存量,对到逾期贷款进行借新还旧,甚至以贷收息。

(三)信息不透明,不能实现信息共享

农信社科技手段发展滞后,无法实现贷款信息资源共享,主要表现在贷户多头贷款严重,拆东墙补西墙。有的贷户在很多信用社都有贷款,累计贷款余额高达上百万元、上千万元、甚至上亿元,触目惊心,这些贷户很多就是为了套取信用社贷款,从贷款的那一天起就没有打算还款,或者根本就还不上款,给信用社的信贷资产带来很大的风险隐患。更有甚者,在这个社为两万元贷款正在被的贷户,竟然还能在另一个信用社贷到十多万元的贷款,信息封闭造成的恶果可见一斑。

(四)信贷风险防范机制不健全

一是贷款的“三查”流于形式,贷前调查缺乏科学全面的调查论证,信贷人员有时单凭贷款人口头陈述就草率做出决定,贷时审查有的其实就是社领导说了算,审贷小组形同虚设,贷后检查更是流于形式,仅填制档案时在贷后跟踪表上签个字了事,贷款放了以后,再无人过问。二是贷款担保抵押徒有虚名。无效抵押、抵押不足值的现象时有发生。有些保证贷款实行夫妻互保、父子互保,联保贷款实行父亲贷款,儿子及妻子担保或贷款人互相担保等形式,纯粹逃避上级部门检查,起不到一点保证的作用。有些抵押品不办理抵押登记、造成重复多头抵押,形成不应有的贷款风险。

三、防范农信社信贷风险的对策

(一)建立完整的信用体系

不良资产是造成信用社信贷风险的根本原因,而不良资产长期存在的根本原因又是由于我们国家的信用体系的不完整。因此建立完整的信用体系是防范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的关键。建立完善信用贷款评估机制。国内银行与国外银行信贷最大的差别就是国外银行比国内银行拥有较完整的信用体系。对贷款数额较大的项目,需建立相应的贷款评估委员会。评估委员会的成员可以设为五名:分别由乡镇信用社主任、乡镇信用社另派两名社员、信用联社出两名社员共五名担任。

(二)提高信用社的竞争力,大力筹集资金

前面已经谈到了不良资产的直接化解方法,然而对于增加资产总额同样可以降低不良资产的比率。提升农村信用社竞争力是解决农村信用社资金难以筹集的根本办法。这需要信用社通过优质的服务来吸引顾客,要建立完善的网络清算系统、服务系统,谋求较强的金融创新能力,借助成熟的金融工具,丰富的业务品种,以及灵活的营销方式、服务手段等与国内其他金融机构展开资金的筹集战。

(三)建立完善有效的保险机制

建立和完善农村信贷的保险保障机制要与创建农村信用工程结合起来。实践表明,农村信用社环境的改善,是增加农业有效投入,促进农业增长、农民增收的重要保证。建立农村信贷保险保障机制,同样是为了加大农业投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因此,在农村信贷的保险机制建立和完善过程中,要与开展信用户、信用村评定、创建农村信用工程密切结合起来,把工作重点放在引导农民增强信用意识上,不能顾此失彼

(四)优化人力资源建设

加强人才引进,建议相关的政府部门和区联社与相应的高等院校建立培养信用社人才机制,与高校签定培养和培训基地建设,引进有素养,有风险意识,有市场投资分析等知识的大学生人才。加强信贷人员管理,推行信贷人员“准入”制度,要求信贷员具备会计、法律、信贷、风险管理等基础专业知识,抓好规章制度的学习和落实,让每一个信贷员都熟悉规章制度的内容和要求,确执行规章制度的必要性和违反规章制度的危害性,严禁在工作中的随意性;鼓励员工勇于同各种违法违纪行为作斗争,对严守规章制度,敢于制止各种违规、违纪、违法现象避免案件发生的,要给予表扬和奖励。

参考文献:

[1]吴文森.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防范措施探讨.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9,(14)

[2]沈小袷,王加灿.我国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防范系统探讨.科技创业月刊,2010,(1)

[3]刘雪莉.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管理的现状及防范措施.中国商界,2013,(8)

上一篇:浅析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发展 下一篇:数据挖掘在农村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的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