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让保障房“绿”起来

时间:2022-05-30 03:17:49

唐山:让保障房“绿”起来

项目背景与动因

深圳、江苏、沈阳、唐山走在绿色建筑最前面

随着3600万套保障房开工建设,“绿色保障房”成为一时热点,规模庞大、政府主导、信号强烈、方向清晰,构成了绿色保障房的典型特征。作为全国最早提出建设绿色建筑之都的城市,深圳2010年率先在国内强制推行保障性住房绿色建筑标准建设,未来五年内,深圳24万套保障性住房将全部按绿色建筑标准建设。江苏则组织12个保障房项目批量通过绿色建筑设计标识的评价。今年3月,沈阳成为全国首个国家现代建筑产业化试点城市,将通过产业化工作把沈阳现代建筑打造成为千亿产值的支柱型产业。唐山市从今年开始实施“绿色星级保障性安居工程”,且逐步形成在全国具有示范作用的“唐山模式”。5月18日,河北省副省长宋恩华在唐山调研时强调,唐山安居工程要“全国创优”。

为把保障房全部建成“绿色星级保障性安居工程”,唐山市在谋划和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中,牢固树立“精心、精细、精致”的理念,围绕提高工程质量、提升工程品质,组织编制了10多项技术标准和图集,覆盖工程规划、设计、施工、验收全过程。同时,参照国家绿色建筑标准,建立了符合唐山实际的“绿色建筑”1~3星标准体系,全力打造绿色保障性安居工程。

科学做好“绿色”谋划

绿色建筑能最大限度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为人们提供一个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一星级绿色建筑平均单位建筑面积造价约增加70元、二星级增加140元、三星级增加210元。为了全面提升保障性住房的品质,唐山市决定将所有新建的保障性安居工程都建成“绿色星级保障性安居工程”。绿色建筑的创建必须做好前期“绿色”谋划,为此,唐山市将编制技术导则作为重点科研课题全力推进。

为使编制的技术导则全国领先、贴近实际,课题组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方式广泛开展基础调研。他们组织专家到成绩突出的青岛、广州等市考察学习,加深了对技术、政策、组织等方面的认识和了解;邀请绿色建筑理念领先、推进较快的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的有关人员就绿色建筑与保障性住房有机衔接问题做专题报告。

在编制完成5部技术导则初稿后,课题组分门别类提交给唐山市知名的设计、施工、监理以及相关单位征求意见。经多轮论证后,进一步修订技术导则。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5月专门组织省内外保障性住房政策、设计、施工、节能、电气、设备、绿色建筑等方面的专家对唐山的技术导则进行评审。唐山市根据专家评审意见,对导则又进行了进一步细化和完善。

夯实“绿色”技术基础

绿色建筑的创建必须从立项开始,贯穿于设计、施工到使用的全过程。因而,唐山市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文件,先后编制了保障性住房规划与建筑设计、装修设计、绿色施工导则、图纸审查、装修施工、材料检测技术标准、质量监督要点、工程实体质量分套验收细则和保障性住房户型图集等十多项技术标准,覆盖了工程规划、设计、施工、验收的全过程,保证了保障性住房建设速度、质量和品位的全面提升。

其中,唐山市《保障性住房规划与建筑设计导则》中提出,坚持“小套型、功能全、精细化”原则,满足“经济、适用、美观、安全”基本要求,使用面积系数不宜低于70%,住区的绿地率不低于3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不低于1平方米。应配套建设老年住宅、无障碍住宅及其他功能性住房。应充分利用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12层及以下均应安装太阳能热水系统,12层以上太阳能热水系统总住户数使用率不低于50%。住区内宜选用太阳能路灯。装修设计应与住宅主体建筑设计同步进行。

而《保障性住房绿色施工导则》、《保障性住房装修施工技术导则》则要求建设、施工、监理等各方主体分别建立绿色施工管理体系。对扬尘控制、噪音与振动控制、光污染控制、水污染控制、土壤保护、建筑垃圾控制,地下设施、文物和资源保护,节材和材料资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能与能源利用、节地及施工用地保护等提出明确要求。

首个“绿色”项目达到二星标准

马驹桥、学警路、边各寨项目是唐山市2011年保障性安居工程重点项目,均严格按绿色建筑标准组织设计。已开工的马驹桥项目将成为唐山市第一个绿色保障性安居工程住宅小区。已完成的施工图设计理论上满足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二星标准。在节地和室外环境方面,马驹桥项目通过优化规划设计,将住宅自然融入城市生态圈,使城市生态系统与住区绿色生活圈相连。在节能和能源利用方面,尤为重视借助通风、采光等模拟技术优化规划布局,项目增设太阳能热水系统,能为50%以上的社区住户提供太阳能热水。社区内公共区域优先选用高效的节能设备。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方面,增加水资源循环利用率,确定非传统水源的利用方案即采用雨水回收系统,并设置专用的雨水调节池及沉淀池。绿化灌溉采用喷灌或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方式。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方面,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选用具有可循环使用性能的建筑材料,并制定严格的施工方案进行绿色施工管理。在运营管理方面,制定垃圾管理制度,防止垃圾无序倾倒和二次污染。

项目实施单位:唐山市住建局

推荐词:

目标最高、政策体系最全、住房详细普查河北省“独此一家”、规矩最严、住房建设标准最明确、融资动手最早……唐山市通盘谋划实施“绿色星级保障性安居工程”,并制定10多项技术标准,将绿色理念贯穿于设计、施工到使用的全过程,逐步形成在全国具有示范作用的“唐山模式”。

夯实技术基础让保障房真正“绿”起来

总理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回答媒体提问时指出,保障性住房的设计、建设必须高标准、高要求,特别是在环保上,从设计到建设整个过程,都要实行节能。在绿色保障房建设上,深圳、江苏和唐山等已经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但要看到,当前绿色保障房建设首当其冲面临的还是成本问题,急需探索适宜的低成本绿色建筑体系。解决好低造价投入与绿色技术的矛盾,是保障房能否真正“绿”起来的关键所在。深圳2010年光明新区的6个绿色建筑项目通过优化设计,增量成本远远低于人们的预期。由此可见,绿色保障房是完全可以实现的,重要的是各级政府要下决心推动,尽快完善制度体系,扎扎实实夯实技术基础。“唐山模式”值得肯定和借鉴的价值也正在于此。

唐山市“星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支撑体系

上一篇:环保发力:辽宁环境优化VS山西专项行动 下一篇:四川亮红灯:企业不得 参与土地出让收益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