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音乐之道浅谈

时间:2022-05-30 02:49:34

佛教音乐之道浅谈

摘要:儒、佛、道三家的音乐也是我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乐之功能大约有两点:一是赞佛娱佛,至表虔诚。二是宣唱法理,开导众心。音乐和语言的意义在于:他们是佛陀与众生相交流的主要途径,是引领后者成道正果的基本手段之一,是教理教规的载体。用音乐来教化众生,使人走入善境,达到至善至美的心灵境界。

关键词:佛教音乐 传统文化 歌唱 语言

儒、佛、道三家的哲学是我国传统哲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同样儒、佛、道三家的音乐也是我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佛教音乐是中国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佛教作为宗教,音乐作为艺术,佛教的传播是以音乐为媒介手段。而音乐的感染力和传播功能较之其他艺术更加强烈、直接。所谓佛教音乐是指在佛教寺庙中僧人进行佛事弘法时的唱诵,也就是佛教称为“梵呗”的一种意识音乐。包括当代流行的“课诵音乐”、“焰口音乐”和“水陆音乐”三种常行的仪轨佛事音乐。到了近代有人把佛教音乐界定为“一切为佛教所创作,为佛教所利用,与佛教有利,与修行有益”的音乐都列入佛教音乐的范畴。

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佛教的传入,使中国文化在色彩、形态、声音、韵味各个方面都进入了一个新意境,获得了新生机。佛教音乐传入我国后,经过僧人们的长期摸索和实践,逐渐地融宫廷音乐、民间音乐、宗教音乐于一炉,形成了以“远、虚、淡、静”为特征的中国佛教音乐,成为中华民族音乐的一部分。尤其是自中唐以后随着禅宗的出现,佛教音乐对传统文人的人生追求、文艺创作、审美情趣以及对我国民间和民族音乐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当佛教音乐带着“远、虚、淡、静”等特征传入我国之时,它遇上了一个相对宽松的意识形态环境。这时我国的主流音乐观是以周代雅乐为基础的。其基本精神是强调音乐的伦理价值:一方面,认为音乐有和民性、通时政、别贵贱的作用;另一方面,强调“乐”、“音”、“声”的高下区别,提倡启发人善的和美雅正之“乐”,反对刺激人欲的俗声和淫佚之“声”。在是否对音乐作评论这一点上,中西两种音乐观显然是相似的。但在评价标准方面,两者颇有分别。因为从理论上说,原始佛教所辨的是善恶之分;清、浊之分而非雅俗之分;从实践上说,它主张把音乐戒律施于僧团内部而非普通信徒,有一种更富开放性的艺术哲学在充当它的领导。这样一来,当佛教音乐输入中土之时,它也同席卷北部中国的“胡声”一起,改变了过去那种雅、俗对立的状况,打破了中国音乐的古典格局,建立了以俗乐为内容的新的音乐中心,“设乐以诱群小,俳优以招远会”,致有“变俗移风”的盛况。

佛乐音乐是佛教信徒在进行宗教生活和宗教仪式时的组成部分,包含在朝暮课诵、佛菩萨圣诞庆祝仪式,以及各种经忏、水陆法会等佛事活动中的音乐。

佛乐之功能大约有两点:一是赞佛娱佛,至表虔诚。举凡各大宗教,都有对至上神灵的无限感恩与赞美。如基督教、天主教管风琴伴奏下的赞美诗。再如伊斯兰教的宣歌礼。佛教中也有对佛的无限欢喜赞叹,如《赞佛偈》、《佛宝赞》等。佛教把这种唱念称梵呗和转读。值得一提的是现在保存在藏语系中的海潮音式的梵呗,较有特色。这种颂念发自丹田,声如翁钟,如潮水汹涌,如山谷低吟,若断若续,绵绵不绝,仿佛汇集了宇宙不可思议的力量。佛教中还有一些咒语,如《楞严咒》、《准提咒》、《大悲咒》等,当僧众集体颂念时,如排山倒海,诠释着威严而庄重的神秘世界。

二是宣唱法理,开导众心。《法华经・方便品》云:“若使人作乐,击鼓吹角贝,箫笛琴箜篌,琵琶铙铜钹,如是众妙音,尽持以供佛,或以欢喜心,歌呗颂佛德,乃至一小音,皆已成佛道。”可见,佛乐之目的乃让人“以成佛道”。

佛教音乐的形式有声乐和器乐等多种。主要的是声乐。声乐有如下四大类:(1)独唱,由维那担任;(2)领唱和齐唱结合,即由维那唱上句,僧众唱下句;(3)齐唱;(4)轮唱。

声乐曲调的格式主要有四种:即赞、偈、咒、白。赞,用于颂佛之功德,如三宝赞等,其词多为长短句式的诗;偈,用于颂扬佛教教义,如净三业偈、沐浴偈等,其词有四、五、六、七和九言的句式,在曲调上除了用上下对句外,一般常以四句为一乐段;咒,是密语或真言,如洒净真言等,其词的格式变化甚多,曲调比较活泼;白,除直白外,其他如梵白、书声白、书梵白、道腔白等都带有音乐旋律,与散板吟唱十分相似。

佛教认为,在歌唱中体验佛性是非常重要的悟道途径。出于这样的原因,各地寺院中往往都流传着许多唱颂。五台山僧侣唱诵的《西方赞》是旋律最优美的赞颂之一。佛教徒将世界分为东方净琉璃世界、西方净土世界、现时居住的裟婆世界。阿弥陀佛是西方世界的佛,婆娑世界的佛教徒通过虔诚修行后,可往西方净土成佛。此赞就是对西方世界的歌颂。唐代前流行的赞呗记载的有《如来呗》、《处世呗》、《菩萨本行经》,近代讲经改唱的有《钟声偈》、《回向偈》。而各地流行《三宝赞》、《千声佛》、《金字经》、《六句赞》等,则是最常用的唱赞。

佛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把佛教音乐放在中国音乐文化的大传统中,其现代意义便会自然而然地彰显出来。中国传统特别重视音乐的教化作用,有一整套礼乐文化的理论和体系。《礼记》说纯正无邪的音乐,可以化民导俗,是人心向善。中国古代音乐圣经《乐记》说:乐可以使各种社会关系“和敬”、“和顺”、“和亲”,因此“礼乐不可斯须去身”。

据史记载,两千五百年前,释迦牟尼就用音乐传教,感动了远近许多野蛮的人,皈依佛教。其实,佛教音乐就是一个法门,是修行的法门,是普度众生的法门。佛乐能够使人走入善境,至善至美,佛乐能够使我们感悟到清凉的人生、吉祥的意蕴、自身的圆满。又能使我们当下清净、觉悟、喜悦、自在,能使芸芸众生通向智慧的彼岸,终得菩提―这就是“音乐禅”。

有人做过一个实验,请来两位“心烦意乱”的人,一让他听“流行音乐”,一让他听“佛教音乐”,一段时间以后,再来看看这两位同时听音乐的人就会出现不同的心情。听“流行音乐”者,在激烈、刺激的旋律中,会烦躁不安,加上原有的坏心情,人就变得疯狂起来,随后便会有一种失落感,更加痛苦不堪。听佛乐者则不然,刚才那种冲动、烦乱的心便会风平浪静,像沙漠中出现的绿洲,夕阳里呈现的彩霞,如炎热的夏日坐在清凉至极的井台上,遍体清爽,烦恼便会远离他。用佛乐来传播佛教思想,以歌唱弘扬佛法,就能教诲世人弃恶从善,就能抚籍众生心灵的悲苦。

佛教音乐,旋律优美,婉转动听,其宁静、清淡、脱俗、高雅、独特风味浓厚,其表达情感,是其他音乐所不能替代的。它对人体能够产生镇静、减痛、减压、安定、调整情绪等不同效能,对调节人的生理和心理作用明显非凡。可以让我们离开喧嚣,摆脱繁扰,使人们进入和谐宁静的心灵世界。可以提升人性的善因,是洗涤灵魂的妙药。

上一篇:《几何精度设计与检测》课程交互式教学探析 下一篇:探析语境在商务英语词汇翻译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