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型区域经济的运行原则探析

时间:2022-05-30 01:13:00

开放型区域经济的运行原则探析

[摘要]开放型区域经济运行的原则,是在宏观上引导经济发展,并需要区域经济主体共同默守的具有指导性的准则。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了开放型区域经济运行的基本原则。

[关键词]开放型区域经济 经济性 市场性 制度性 系统性

不同区域,经济的发展要求和发展方向以及所处的区际、国际经济环境均不同,但追求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却是一致的。因此,对开放型区域经济运行原则的探讨,既要考虑到国际经济发展的宏观经济背景,又要考虑到在开放条件下区域经济发展的具体实际;既要对当前经济发展状态进行宏观概括,又要对区域经济发展前景进行前瞻性描述。

经济发展运行过程中,既需要经济主体遵守原则,又需要遵守规则。经济发展运行的原则是指经济在发展运行过程中所应该默守的准绳或坚持的标准,其内涵有四:其一,经济发展的原则要在宏观上引导经济的发展方向,进而间接引导着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使其更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其二,经济发展必须要坚持“原则”所要求的最低标准,使其不发生性质和方向的改变;其三,经济发展原则具有“弹性”特征,即在经济发展原则的范围之内,采取何种手段、制定何种政策、实施何种行为均为原则所允许;其四,就某种经济形态或经济发展所处的某个阶段而言,经济发展的原则在一般情况下不会发生改变,即经济发展的原则具有稳定性的特征。

开放型区域经济以发达的市场经济为基础,遵循市场秩序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原则。“利益和谐、收益共享、竞争适度、交易有序、结构稳定”的市场秩序是市场经济构建的基本要求。就整体而言,开放型区域经济发展的“原则框架”是在统一的、规范的市场秩序下,通过适当的利益界定、利益协调、利益分配和利益激励尽可能地创造并实现来自区际分工、区域协作、区际竞争等各方面的收益,使区域之间的各种社会经济资源在各种社会经济主体利益和谐之中达到一种最佳的配置状态。因此,开放型区域经济发展原则的确立需要严格按照开放型区域经济的内部结构和功能、内在本质和要求、发展方向和目标,来进行确立。

开放型区域经济运行的原则纷繁多样,按照不同的标准可做不同的分类。根据开放型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开放型区域经济运行的原则至少有以下四部分构成。

一、经济性原则

严格来说,绝大多数原则都和经济的发展有关,因此,广义上的经济性原则指的是凡是与区域经济的发展相关的原则,但这一内涵太过笼统,也不具体,在具体操作和执行过程中不易区分和把握。狭义上的经济性原则是指直接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经济利益紧密相关的原则,如利益原则、创新原则、效率原则等等。区域经济以区域利益的获取为根本发展目标,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以及区域整体发展战略的制定都应围绕这一目标来进行,需要经济主体墨守和执行的经济性原则必须为获取经济利益的目标服务。在开放条件下,区域经济要面对更为复杂的内外部关系,经济利益的来源由区内向区外扩展,内外的经济交往加强,区域之间的交流形式复杂多样,经济利益获取的不确定因素增加,因此,为了维护区域利益特别是经济利益,应坚定不移地坚持经济性发展原则。经济性原则包括利益原则、创新原则、效率原则、共赢原则等。

二、市场性原则

开放型区域经济是建立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基础之上的,所谓市场经济,是指“以市场为依托,有关资源配置和生产的决策是以市场价格为基础的,而市场价格则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工人和生产要素所有者之间的自愿交换产生的”经济。市场经济具有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刺激社会经济技术进步和保证按市场效率的成果分配等三大基本功能,市场性原则是市场经济的核心原则,以市场为基础,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建立良好的市场秩序,保护所有权,降低社会成本,保证公平的市场交易,促进有效竞争,实现社会利益。市场性原则主要包括有序原则、市场竞争原则等。

三、制度性原则

市场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然而,市场经济作为一种资源配置方式和经济调控手段,从来不可能自动地、单独地实现全部国民经济运行目标。这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有效的市场竞争制度要依靠国家对竞争制度的调节才能建立,从而保证和促进市场竞争;二是市场竞争的功能局限和各种形式存在的市场失灵,必须辅之以国家对经济运行的总量、结构以及市场分配结果的调节,才能与以弥补、纠正。所以,现实中的任何一种市场经济总是在不同程度上,以某种方式与国家调节相结合。而国家参与调节经济的主要方式是形成制度性文件,通过构建整体制度框架,一方面为经济和市场的参与者提供制度环境,确保其合法、正当利益的实现,另一方面也通过制度的强制作用规范人们的行为,同时还可以同市场相结合,调控经济运行。可见制度性原则在经济运行中不可或缺。

四、系统性原则

开放型区域经济是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具备系统的特有结构、功能和属性。开放型区域经济从整体上看是单个系统,但却由若干个不同层次的子系统构成,如企业、某一组织或生产体等,这些系统之间的关系不是孤立的,而是不断进行互相开放、互有联系、相互协作,因此,开放型区域经济系统是一个动态的非平衡系统,极易形成耗散开放的复杂巨系统,是由我国科学家钱学森与20世纪80年代末提出来的。系统性原则以系统的固有特征为基础,让人们在日常的经济行为中充分考虑并发挥区域经济的系统特性,并对开放型区域经济进行系统统筹和规划,使其达到合理的开放状态和发展状态。系统性原则主要包括整体原则、适应原则等。

开放型区域经济的发展对原则的需求无时无刻不存在,而且无论区域经济的发展状态、方向、目标怎样,都必须有相应的发展原则与之相适应。上述发展原则是最为基本的原则,并且它们相互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内在关联性,形成了具有广泛内在联系的原则体系。在这一原则体系中,经济性原则直接服务于区域的经济利益,居于较为核心的地位。经济利益的获取是一项系统工程,既需要政府的推动,又需要市场的拉动,还需要考虑到区域这一系统整体以及若干个区域系统整体。任何区域都应该有自己的发展目标,为了实现发展目标必须首先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在遵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从整体上把握发展方向,选择有效的发展途径和模式。因此,为了不出现偏差,保证发展效果,开放型区域经济在运行发展过程中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在规范的原则框架下求得发展的稳定、持续,最大限度地降低经济发展风险,顺利地实现发展目标。

开放型区域经济运行的基本原则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即经济性原则、市场性原则、制度性原则和系统性原则,这是四种基本的原则类型,每一种原则类型中还包含许多具体的原则,这些原则存在着内部联系,共同形成了开放型区域经济运行的原则体系框架,通过对经济主体以及市场等方面的作用,最终促进了开放型区域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经济学院区域经济学专业)

上一篇:柳州市中小企业融资现状与对策 下一篇:再议犯罪构成要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