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例小儿退热用药分析探讨

时间:2022-05-30 12:32:59

31例小儿退热用药分析探讨

【摘要】 目的 了解儿科退热用药情况。方法 分析31例小儿退热用药的用药种品种及用药方法,比较用药后的效果。结果 右旋布洛芬栓的用药例次及有效率均高于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混悬液。结论 表明我院儿科退热用药情况基本合理。

【关键词】 小儿;退热用药;分析

发热是某些疾病的一个共同病理现象,是机体的一种防御反应,且热型也是医生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故一般的发热无需急于用药。儿科多种常见病均以发热为常见测临床症状之一[1]。小儿持续高热(腋温>38.5℃)会使体内代谢过高,导致人体消耗明显增加,有可能导致神经系统异常兴奋,出现高热惊厥,严重者危及生命,因此应及时应用退热药积极退热。滥用退热药现象的存在,使得安全合理地使用退热药,尤其是小儿退热药的安全合理使用成为医务人员研究的重要课题。

1 资料与方法

1.1 随机抽取2013年3月出院的应用退热药的儿科病历31份。患者中风疹1例,麻疹2例,手足口病28例;男15例,女16例;年龄最小0.33岁,最大3.50岁,平均年龄1.48岁;发热体温最高39.3℃,最低38.4℃,平均体温38.89℃。

1.2 31例发热小儿均常规进行抗菌、抗病毒、补液、物理降温等对因、对症治疗。[1]将31例患儿所用退热药逐一记录并分类,比较护士给药前及治疗后30min所测腋温,记录体温下降度数。

2 结 果

31位患儿有14位用了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混悬液,其中5位患儿由护士交于家长,嘱患儿高热时喂服;19位用了右旋布洛芬栓,其中6位患儿由护士交于家长,嘱患儿高热时塞入;共有两位合用了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混悬液和右旋布洛芬栓;护士给药治疗的20位患儿所用退热药例次及给药治疗后30min体温下降度数见下表。体温下降

3 分 析

3.1 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均属于非甾体抗炎药中的非选择性环加氧酶抑制药,两者通过抑制中枢前列腺素的合成而发挥解热作用,只能降低发热者的体温,对正常体温几无影响。对乙酰氨基酚常规剂量副作用相对比较小,口服30分钟内就能产生退热作用,无明显的胃肠道刺激,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长期反复应用可致药物依赖;布洛芬退热平稳且持久,控制退烧时间平均约6h左右,最高可达8h。而且它对于39℃以上的高热退烧效果比对乙酰氨基酚要好[2],偶见视力模糊及中毒性弱视。

3.2 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混悬液为每毫升含对乙酰氨基酚32mg的红色混悬液,吸收快速而完全。该药味甜,有水果香味,容易取得患儿的配合治疗[1],偶见皮疹、荨麻疹、药热及粒细胞减少,长期大量服用会导致肝肾功能异常。右旋布洛芬栓为布洛芬的右旋体,比布洛芬作用较强,起效较快,适于不能耐受口服药物的患儿。本品为栓剂,通过直肠吸收入血,一般胃肠道反应轻微,偶有局部不适感,食欲减退等。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混悬液和右旋布洛芬栓两种退热药的说明书中,均注明了以下注意事项:第二次用药应间隔4小时以上,连续用药三天无效,应请医生诊治。

3.3 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是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两种退热药,其中的对乙酰氨基酚是WHO推荐2个月以上婴儿和儿童高热时的首选药。现抽取的31份病历中,医生用了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混悬液和右旋布洛芬栓,符合WHO的推荐。两药的使用均严格按照了说明书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混悬液1-3岁的一次用量是3ml;右旋布洛芬栓3周岁以内一次50mg;除一例次是体温39.5℃时,间隔时间3h55min用了右旋布洛芬栓,其余例次两药单一重复用药的时间间隔均在4h以上。31例发热小儿的退热处理在采用退热用药的同时叮嘱患儿多喝水以增加排尿、温水浴、贴退热贴甚至头部冷敷或枕冰袋等方法,以达到散热、退烧的效果。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混悬液和右旋布洛芬栓通常单一使用,在不能使热度退下的情况时单一重复用药,在患儿单一用药效果不佳时,采用两种药物交替使用的方法,取得满意疗效。

3.4 我院儿科退热用药品种有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混悬液、右旋布洛芬栓、复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及对乙酰氨基酚栓。复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的说明书上写明了小儿用量,但由于该药有过敏性休克及粒细胞缺乏等不良反应,且注射剂量过大会使小儿出汗过多,体温骤降引起虚脱,有国内专家强调12岁以下儿童高热时禁用复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2],故儿科医生未选用其作为小儿退热药。对乙酰氨基酚的两个品种,医生倾向选用口感好的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混悬液。

3.5 我院儿科退热用药以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混悬液和右旋布洛芬栓为主。在用药时,医务人员遵循了“安全第一,疗效第二”的小儿用药基本原则[2],充分了解小儿在解剖生理、病理方面的明显特点及药物的特性,严格掌握用药指征,退热用药的方法、时间正确,取得良好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谭礼洪.布洛芬混悬液在小儿发热中的应用与疗效[J].中国当代医药,2012,8(19):83.

[2] 饶智辉,张小兰.小儿退热药的合理选用[J].海峡药学,2011,9(23):189.

上一篇:多途径治疗膝关节挛缩 下一篇:急性肠胃炎的观察与治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