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注重实效,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时间:2022-05-30 12:09:44

以生为本,注重实效,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摘要】本文以生本教育为理念,培养学生课堂积极参与,变消极学习为快乐学习,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实效性。

【关键词】以生为本 快乐学习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0101-02

生本教育就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在生本教育中,教育教学的真正主体是学生。把以往教学中主要依靠教师的教,转变为主要依靠学生的学,这种教育方式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因此,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应积极倡导这种教学理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的实效性。

生本教育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

实施方法:先学后教,不教而教。

一、抓好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促进教师角色的转变

"生本教育"的根本所在就是:学生的天性要依靠教师的成功发掘、积极引导,通过"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张扬其天性,完善其人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是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个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的引导"。我觉得其中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就是"儿童的天性"。我们要尊重、培养、发展"儿童的天性"。因此,学生的天性要依靠教师的成功发掘、积极引导,通过"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张扬其天性,完善其人生。这就要求教师要积极转变角色,变"传授"者为"引导者"。现在我们学校的教师对于课堂教学改革都有了全新的认识,经过几年的努力,教师的观念发生了转变。

备课观念的转变:注重备课环节的设计,能深挖教材,对知识进行了拓展和延伸由如何教师教的设计,到学生如何学的设计。

教师教的观念的转变:由教师如何教转变成学生如何学,学生既参与学又参与教,学生能讲的学生讲。

充分尊重学生、相信学生、依赖学生。师生关系融洽、和谐。

使所有教师都逐渐体验到了教改带来的变化--课堂活了,学生动起来了,学生由接受变为探究了,教师由单干变为合作了,由传授变为指导了,打造了活力课堂、幸福课堂。

学校通过建立教师自身学习机制,研读教材机制,提升教学技能水平;学校建立了帮扶机制,重点培养、培树榜样;运用"五步"教学模式,认真开展"五步"教研活动。互帮互学教师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教师角色有了明显的转变。变"传授者"为"引导者",把教师的所有活动转变成学生"天性学习"的辅导力量。教师要痛下决心从根本上走出旧的教学模式,用"生本"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教学过程为学生打造天性张扬的平台,做课堂改革的建设者、发掘者、操作者。只有从根本上转变了角色,才能实现教师的解放,学生的解放。

二、从学生实际出发,全面依靠学生。严抓教学各环节,提高课堂的实效性,打造自主课堂

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校推行"小组合作"的课堂新模式,老师提前将问题布置给学生进行预习,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交流。小组成员会按照要求各自预习、共同探讨最后形成集体智慧上台讲解。这种"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方式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教学生学的课堂教学模式,不仅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氛围,而且提升了学生互帮互助的团队协作精神。

课堂教学遵循的原则:低起点、低坡度、低难度、重基础、重实效。

方法:学生积极参与,打造活力课堂,让学生动手动脑,勤于思考,勇于实践。掌握方法技能,提高课堂实效性。

1.从学生实际出发,认真研读教材,设计问题,突破重点,严把备课关,功夫放在课下,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理清教学思路,让学生充分参与其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把握好课堂"五环节"打造活力课堂

以自主学习,释疑解惑,展示交流,巩固练习,自测自结,五环节为主线,教师点拨引导学生,依靠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学生能学会的老师不讲,有问题的小组解决,小组解决不了的全班解决,全班解决不了的教师重点讲解。正如我校刘辉老师所说:起初的时候,总是抱怨学生的能力不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不能很好交流与展示,导致教学任务完不成,大多数时候就自己讲了,后来才发现,就是自己把教学内容一一不落的讲了,到了测试的时候学生依然不会,自己讲的全白讲了,作了无用功,后来我逐步改变了教学思路,采取了先学后教的方法,分层教学,让学生充分参与合作自主学习,学生会的知识补充,不会的知识点拨讲解,慢慢的成绩反而提上来了。

3.抓住重点,教师预设问题,抓住课堂生成问题,及时点拨引导评价,让学生充分展示、交流、质疑,达到把问题越辩越明,学生参与积极性越来越高的目的,打造活力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以生本教育理念指导教育教学,构建以生为本的学生观

生本教育的学生观:人的起点非零,人拥有其自身发展的全部凭借,具有与生俱来的语言的、思维的、学习的、创造性的本能,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潜能无限,是教育教学中最主要的资源,借助与学生的本能力量的调动,形成教育的新的动力方式和动力机制。

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尊重学生,培养学生会学、乐学的兴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1.了解学生家庭、学习、兴趣、特长及需要改进的方面,以鼓励为主,发扬优点,改进不足,对症下药,充分尊重学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激励,让他们增强信心,培养兴趣、爱好,发挥长处,处于乐学状态,由消极学习变为积极学习,让他们在快乐中成长。

2.尊重学生,分层教学,培养兴趣。

确定重点培养对象,根据学生层次不同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班主任、任课教师齐抓共管,发挥特长,明确努力方向,增强自信心,发挥评价作用,以激励评价为主,发挥小组作用,学生互帮互学,互相学习,培养自主学习兴趣。学生自主学习讲究的是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发自学生内心的、自觉地一种欲望。从学生的角度考虑,这一天从早上开始,听完45分钟又是45分钟,肯定会有疲劳厌学状态,如何才能让学生在你的这一堂课兴奋起来甚至说学生期待你的课才是最主要的。这就要求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活动起来,就像上体育课或音乐课一样,学生能自己参与,这才是最主要的。课堂并不是展示老师会多少知识,而是看学生能学会多少知识,老师懂得多、讲得多,不代表学生会的就越多。比如,你一节课给学生讲了很多知识,方方面面讲的很全面,但是学生不一定能听的懂、学得会,学生一次学不会两次学不会慢慢就没有兴趣了,再然后就是不想学了。倒不如出些简单的基础的题,让学生自己去解决,他自己学会了东西就对自己有了信心,对学习产生了兴趣,这个时候,在适当进行拓展或出些稍难度的问题,学生也就有兴趣去研究,教师再适当的进行点拨,效果就不一样了。所以说课堂上是必须实践"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才是最重要的。

总之,我们并不需要完全否定我们原来的教育经验,而是要继承发展。新课改也好,生本教育也好,并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这正所谓教无定法,我们要进一步完善"五步"教学法。但无论怎样的教学模式,都要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把学习权力最大限度地下放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的学习起来,成为课堂的主人。

上一篇:校园企业和企业校园 下一篇:如何做到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