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物流业发展影响因素的关系结构分析

时间:2022-05-30 11:59:03

陕西省物流业发展影响因素的关系结构分析

摘 要:本文运用解释结构模型分析了陕西省物流业的影响因素以及各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构。研究表明,货物运输量、货物周转量、物流业人才数量、批发贸易总额、工业总产值、交通业通航里程、运输与仓储增加值是表层直接影响因素,物流业发展政策、物流业固定资产投资、物流企业收益率是中层间接影响因素,政府对物流业支持力度是深层根本影响因素。

关键词:物流业发展;解释结构模型;影响因素

作者简介:贾佳(1984―),女,陕西西安人,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物流管理与物流供应链。

中图分类号:F71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1.11.14 文章编号:1672-3309(2011)11-34-01

一、引言

陕西省地处西北地区的中心,其地理位置优越,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是西部重要的铁路、公路、航空枢纽,是重要的商品生产及货物集散地,大流通和大物流的格局正在形成。陕西省承东启西、通南达北,是东部产业转移和西部资源输出的枢纽,这决定了陕西省在全国经济布局和物流业发展格局中所具有的战略地位。但目前陕西省物流业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需要找出物流发展的各种影响因素。李维国等(2010)认为进口总额、出口总额、工业、第三产业总产值、社会消费品总额和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是影响珠三角物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1]。张鹏伟(2011)采用灰色关联法分析了河南省物流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影响最大,其次是货物的周转量和运量以及物流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2]。此外,还有一些学者结合当地实际对物流业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3][4]。本文从陕西省实际出发,运用解释结构模型分析物流业的影响因素以及各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构,这有助于认清影响陕西省物流业发展的因素,从而引导陕西省物流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二、各影响因素相互关系的确定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专家咨询,得到了陕西省物流发展的影响因素共12项,并将其分别进行编码:货物周转量(S1)、物流企业收益率(S2)、物流业发展政策(S3)、交通业通航里程(S4)、运输与仓储增加值(S5)、政府对物流业支持力度(S6)、批发贸易总额(S7)、物流业人才数量(S8)、货物运输量(S9)、物流业固定资产投资(S10)、工业总产值(S11)、陕西省物流业发展(S12)。根据解释结构模型实施步骤[5],在专家组内部对影响因素两两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了讨论,最终确定了各因素之间的逻辑关系,据此得到各因素的关联矩阵R,R为12阶方阵。R的元素定义为1(当行因素直接影响列因素)或0(当行因素不直接影响列因素)。

根据布尔代数运算规则,利用Matlab软件对关联矩阵进行推算,可由关联矩阵R得到可达矩阵,其中为12阶单位阵。由可达矩阵M,可得到与各个因素对应的可达集R ( Si )、前因集A ( Si )以及可达集与前因集的交集R ( Si )∩ A ( Si )。根据各影响因素的级间关系划分,可得到各影响因素的分级递阶结构模型,如图1所示。

三、结论

由图1可知,陕西省物流业发展影响因素是一个具有四级的多级递阶结构。第一级影响因素是陕西省物流业发展(S12);第二级影响因素有货物运输量(S9)、货物周转量(S1)、物流业人才数量(S8)、批发贸易总额(S7)、工业总产值(S11)、交通业通航里程(S4)、运输与仓储增加值(S5);第三级影响因素有物流业发展政策(S3)、物流业固定资产投资(S10)、物流企业收益率(S2);第四级影响因素是政府对物流业支持力度(S6)。

通过分析陕西省物流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可以得到各因素之间清晰的关系结构,从而找出表层直接影响因素、中层间接影响因素和深层根本影响因素。其中,货物运输量、货物周转量、物流业人才数量、批发贸易总额、工业总产值、交通业通航里程、运输与仓储增加值是表层直接影响因素,这七个因素对陕西省物流业发展产生直接影响。物流业发展政策、物流业固定资产投资、物流企业收益率是中层间接影响因素,这三个因素通过表层直接影响因素对其形成产生间接影响。政府对物流业支持力度是深层根本影响因素,该因素通过中层间接影响因素对其形成产生深层的、根本性的影响。分清各影响因素的作用层次以及相互关系,对于深入把握陕西省物流业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维国、鹏伟.河南省物流发展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分析[J].生产力研究,2011,(06):75-77.

[2] 张鹏伟.河南省物流发展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分析[J].生产力研究,2011,(06):75-77.

[3] 张轩、易华.辽宁省朝阳市物流发展影响因素的灰关联分析[J].物流技术,2008,(11):35-37.

[4] 于忆骅.四川物流需求的灰关联分析[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1):124-126.

[5] 汪应洛.系统工程理论、方法与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35-57.

上一篇:房地产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的构建 下一篇:我国现阶段手机产业的市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