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矿产品贸易调查分析

时间:2022-09-19 11:45:17

陕西省矿产品贸易调查分析

【摘要】本文通过对陕西省矿产品企业生产经营、对外贸易、国际地位等方面调查数据的分析研究发现,矿产品已成为陕西省进口及转口贸易付汇额最大的商品,矿产品企业与国际市场联系日益紧密,经营日趋灵活,对区域经济发展和保障内需供应具有深远意义。并对矿产品企业后续发展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货物贸易 调查 分析 矿产品贸易

调查显示:矿产品已成为陕西省进口的最主要、占进口总额比重最大的商品。矿产品企业在开展国际市场矿产品贸易过程中,运营模式逐步多样、方式渐趋灵活,拥有较为稳定的客户群和收益,不仅极大促进了陕西省对外贸易的发展,而且在不可再生的、具有战略意义的电解铜等大宗金属资源国内持续缺乏的情况下,通过进口、转口贸易渠道保证了国内市场供给,具有十分长远和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矿产品进出口贸易概况

(一)矿产品已成为陕西省进口及转口贸易付汇额最大的商品

目前统计数据表明,陕西省从事矿产品贸易的企业共30余家,由于国内资源缺乏的现状及人民币持续升值对出口的消极影响,原本占比较小的矿产品出口继续保持下降趋势,但矿产品进口及转口贸易发展迅猛。2009年,矿产品进口付汇额达17亿美元,占全省付汇总额的37%。2012年,付汇额53亿美元,占全省付汇总额的53%。目前,矿产品贸易企业在陕西省货物贸易收付汇前20位企业中约8家,预计2013年矿产品进口及转口贸易总额将持续增长,并超过以前各年份。

(二)矿产品进出口贸易逆差程度进一步加深

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对矿产品的需求剧增,矿产品贸易由顺差向逆差转变。我国政府已经认识到矿产品贸易不单以出口创汇为手段,更重视国内的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等因素,国内逐渐地增加了短缺能源、金属矿产原料等的国外进口量,中国开始从矿产品生产大国逐渐转型为消费大国。陕西省矿产品进口及转口贸易付汇额大幅持续增长,既充分说明陕西省企业利用国际优质矿产资源发展经济的势头良好,也凸显了企业利用转口贸易方式扩大收益能力不断增强。

(三)陕西省矿产品企业进口商品以电解铜产品为主要份额

陕西省矿产品企业进口商品以电解铜产品为主要份额,另外还有镍、铅锌矿等产品。2012年,电解铜全球总产量2013万吨,国内电解铜总进口量340万吨,陕西省某矿产品企业1家2012年电解铜销售量就约达93万吨,占全球总产量的4.6%,年进口量约达70万吨,占全国总进口量的21%,说明陕西省矿产品贸易行业企业集中度较高。

二、矿产品贸易优势分析

(一)矿产品进口贸易方式由单一逐步趋向灵活

陕西省矿产品进口由过去一般贸易进口的单一模式,即进口方主要以进口自用或向国内销售为主,逐步转向进口自用、国内销售、转口贸易、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相结合操作的、较为灵活的方式,在矿产品报关进口、转口贸易之间选择的主要依据是国际与国内两个市场的比价关系,在较为有利的价格上选择适宜的贸易方式。

(二)企业利用金融工具降低成本、获取收益的能力逐步提高

在进行实物进口及转口贸易的同时,陕西省部分矿产品贸易企业设立了自己的期货部门,利用国际市场上“期现结合”的专业操作模式,在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两个市场间同时操作,在化解和控制市场价格风险的前提下,获得利润的最大化。利用国际结算工具,使用境外金融机构提供的相对宽裕且成本远低于境内银行融资成本的资金,极大降低企业采购成本。通过在正常的货物贸易交易中合理、组合使用有关国际结算产品、风险对冲工具,使企业在有效控制贸易项下资金成本的同时及时享受到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正面影响。

(三)企业在部分矿产品国际市场已具有一定话语权

转口贸易业务的拓展对促进国内企业国际化、提升企业在行业内的国际形象具有重要意义。在全球电解铜消费量中,中国消费量895万吨、占44%,中国电解铜消费量中,陕西某公司供应量为93万吨,占10%,以这家公司代表,陕西矿产品贸易企业中又有3家公司,在国际市场商品定价谈判中,逐渐具有了更多的主动权。

(四)矿产品进口可持续发展理念已深入企业经营理念

目前,国内能源及原材料过度消耗、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严峻,陕西省矿产品贸易企业已不仅仅停留在资源的进口和使用上,而是利用进口资源,发展循环经济,通过资源的高效和循环利用,实现污染的低排放甚至零排放,不仅扩大了进口规模,而且有利于建立生态经济,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一些企业逐步致力于发展循环经济,每年推出新的技术改造项目,采用的精馏烟气余热收尘系统技术、消烟除尘设施改造项目等,开创了国际、国内冶炼工艺技术的先河,被列入陕西省发展循环经济试点单位。

三、矿产品贸易劣势分析

(一)矿产品进出口政策有很大的随意性

由于进出口政策还不完善,矿产进出口政策很容易收到行政指令以及人为地干扰。也正因为矿产品的资源形势不能从全局角度加以考虑,因此,也无法在世界范围内获得较好的固定地位。

(二)贸易观念落后,交易方式单一

无法在国际上形成较强的市场竞争力。由于贸易观念欠缺,国内在很长一段时间均采用单纯的“进口替代”、“调剂余缺”等平衡策略加以解决,而交易方式上则采取较为单一的现货交易方式,这直接造成国际市场发展动力不足。

(三)矿产品出口的创汇效益呈下降趋势

近年来,矿产品出口创汇额逐渐增加,但是出口创汇额仅仅是矿产品出口增量的结果,所付出的代价很大。从最近几年的单位产品创汇效益来看,矿产品出口创汇效益呈不断下降趋势。

四、矿产品贸易机遇分析

(一)国外矿业投资环境为矿业实现国际化合作提供了条件

虽然国内的矿产资源较为短缺,但是在世界范围内,矿产资源还是较为丰富的。这与陕西省矿业现状实现了很好的互补,也为矿产资源实现国际化合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使很多实体经济都受到影响,矿业也不例外。一方面,矿产品价格大幅度下降,很多矿企债务增加;另一方面,矿业企业融资途径少,融资成功率低,很容易造成资金链断裂。目前,许多国外企业均出现了现金链断裂的情况,直接导致矿业经济转向了低迷。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很多国家均采取了保证矿业领域正常运转的有利政策,这也为陕西省矿业企业参与国际竞争以及实现全球资源分配提供了一个绝好的机遇。陕西省矿产品企业必须尽快适应环境,努力抓住机遇,与周边国家实现共赢。

(二)金融危机促进了“买方市场”出现

金融危机促进了“买方市场”出现,这为我国获得境外矿产资源主动权创造了条件。金融危机导致矿产品价格持续下降,很多对于矿产品依赖性很高的国家,经济收入受到了很大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占有重要资源的发达国家希望借助资源开发利用以增加社会的福利,并且积极地为矿产资源寻找新的市场。另外,我国是国际市场大宗矿产品的主要消费国,是世界上矿产品生产的主要目标市场。所以,在金融危机促进形成的“买方市场”背景下,中国毫无疑问地获得了境外矿产资源的主动选择权,这也为陕西省矿产品企业获取价格谈判话语权创造了机遇。

五、扩大矿产品贸易、促进陕西省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矿产品进口满足了国内各项基本建设对资源性产品的需要,转口贸易由于具有破解不同国家间贸易壁垒、降低交易成本和不用缴纳关税和增值税等诸多优势,近年来在全球贸易中发展迅猛。为强化陕西省应对国际经济环境变化下对外贸易经济结构合理调整、在保障经济快速可持续发展下构建良好的生态环境,对扩大陕西省矿产品进口及转口贸易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国有大型企业应重视使用金融工具规避市场风险

国际贸易存在汇率、价格、运输等多方面的风险。经调查,陕西省部分国有矿产品企业拥有自己的矿山资源和冶炼工厂,具有较强优势,但由于责任承担原因,很少采用金融产品和工具来规避风险。对此,企业应树立积极避险的意识和态度、主动规避风险,扩大利润空间。金融机构应积极推介和宣传自己的金融避险工具,为重点客户选择整套适合的避险工具和方案,为企业成本下降和利润增长服务。

(二)促进陕西省矿产品企业做大做强

促进陕西省矿产品企业做大做强,发挥合力、争取在国际市场的话语权。尽管我国及其他国家多次呼吁建立国际矿业经济新秩序、改革矿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但由于国际市场矿产资源企业多数已有欧美等国公司参股,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日益强大、参股矿产品企业极其敏感,导致中国在国际市场矿产品定价权方面很难有所建树。但我们仍应理性分析市场,从加强自身建设出发,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培育规模大、实力强的大型企业,发挥合力,争取在国际市场的话语权。

(三)鼓励企业走出去,走合作勘探开发及加工之路

为有效增加国内资源经济的增长点,鼓励企业“走出去”,企业走出去是缓解和解决我国资源短缺矛盾的重要途径。许多发达国家均在积极地探索和开拓海外市场,并将此转化为基本国策,海外市场开拓往往通过跨国公司形式进行国际经营。合作开发可采用就地加工法,为增加矿产品的附加值,可在目的国建立矿产品加工企业。矿产品就地加工不仅可以很大程度上增加跨国矿业公司的赢利,而且还可以有效减少初级矿产品及加工这些初级矿产品所用能源的进口,从而降低该类产品加工、冶炼对国内环境形成的巨大压力。

(四)节能环保,绿色低碳开发经营

矿产品企业必须站在战略高度,切实转变企业经营管理思路拓宽视野,从全局出发,不盲目上规模和加大产量。通过发展矿产品深加工技术,新材料技术,节能、节材、节水、降耗技术和工艺,降低资源消耗水平;依靠科技进步加快资源的二次开发和再回收利用,形成“开发——消费——再开发”的良性循环,不仅使资源得到最大限度利用,而且对环境保护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五)利用技术壁垒措施对进口矿产品进行合理调节

推进全球贸易自由化是世界贸易组织的重要内容,其主要是消除因技术法规和标准的适用而产生的贸易技术壁垒。然而,各国的某些技术壁垒仍然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因此,应该允许各国结合自身情况,设置与别国不同的技术标准等限制措施,来确保进口产品的质量,或保护人类、动植物的生命和健康、保护环境或防止欺诈行为。

(六)各部门加强配合、健全进口保障机制

一是协调海关、外汇管理、商务等部门,完善大宗商品进出口协调机制。通过降低关税、取消数量限制、推动进口贸易便利化等措施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扩大进口规模,提高经济效益。二是完善进口信息机制和渠道,为企业进口提供及时详尽的咨询和信息服务,同时加强对企业行为的引导和监督。三是建立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各司其职,又互为依托、有效配合的协同体系,发挥我国在大宗商品国际定价中的合力,争取在定价权方面有更多的主动权。

参考文献

[1]乐爱山. 矿产品贸易的分析与思考[J]. 中国检验检疫,2012(04).

[2]何良君. 我国矿产品进出口贸易SWOT分析[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3(11).

[3] 刘向晚.中国矿产品对外贸易现状及对策[J]. 经济师,2009 (04).

作者简介:吴华芳(1965-),女,陕西渭南人,现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渭南市中心支行。

上一篇:浅议土地规划政策对区域经济调控的内在机理 下一篇:浅谈中国外汇储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