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紧张&强迫行为

时间:2022-05-30 02:36:33

有时候,一件事情你明明已经做过一次了,但你就是无法控制自己,莫名其妙地再做一遍。心理专家解释,这是一种心理强迫行为。强迫行为,并不会偶然发生,不少人在幼儿时期就已有明显的表现。

奇怪,有些事要“一做再做”

仔细观察,你会发现有些宝宝的行为很“特别”:走路时,一定要触碰路边每一根电线杆;用脚踢路上的小石子,非得一直将它踢到家门口。还有更奇怪的,喜欢反复计算别人家的窗栏杆或大楼的阳台数,若有一次数得不对,就要倔强地从头开始……

这些动作和行为,都属于宝宝的强迫行为,通常妈妈不会太在意,以为是宝宝调皮、好动的天性所为。但专家指出,这种行为,多与不良的家庭氛围和错误的教育方式息息相关。

是你影响了他?

强迫行为不是天生的,若家人中有强迫行为的话,宝宝也容易被“传染”。调查发现,在有强迫行为的宝宝中,爸妈具有强迫性格特征者较多。

例如:如果你本身缺乏自信、胆小怕事、过分谨慎小心,这样在家中营造了一种“小心翼翼”的紧张气氛。宝宝因此容易形成与你一样谨慎小心、呆板怯懦的个性。负面的个性通常是造成强迫行为的“危险因子”。

你是否对宝宝太过严厉?

望子成龙的爸爸妈妈总是希望宝宝“好了还要更好”,要求一次比一次高。有的家庭,家规严格,宝宝犯一点小错,都会招致严厉惩罚。这些也是导致宝宝有强迫行为的重要原因。

宝宝精神过于紧张

有些刚入园的小朋友有“频尿”现象,这往往是精神紧张造成的一种强迫行为。3岁左右的宝宝,心智尚未发育成熟,进入一个陌生环境,还没有融入新的集体生活,就容易产生紧张感。长期紧张,心理压力过大,也会出现某种强迫行为。

聪明做法:对强迫说“不”

强迫行为不一定会给宝宝造成情绪障碍,而且多半会随着宝宝长大自行消失,但专家仍提醒爸爸妈妈,如果对此放任不管或引导不当,可能继续发展成具有危险性的强迫症状,不利宝宝身心健康发展。

淡化处理,纠正强迫行为

多多运用“淡化处理”这个法宝。当你发现宝宝有某些强迫行为时,可以装出若无其事的表情,和他做别的事情,转移他的注意力。

小提醒:若要否定宝宝的某一个错误行为,不如正面引导,帮助他建立正确的行为。教育宝宝的语言最好少用“不要”“不能”等词句,而多用建议性的语句,例如:“如果你这样做会不会更好一点呢?”当一种好的行为建立之后,坏的行为就会自动消失。

设计活动,忘掉强迫行为

鼓励宝宝多参加其他活动,让他的生活丰富起来。充实的活动,会让宝宝在忙碌中感到快乐,无暇想起那些刻板的动作。同时与小朋友交往,也会帮助宝宝建立积极开朗的性格,提升人际智慧,消除强迫行为形成的性格诱因。

转移注意力,回避强迫行为

当发现宝宝陷入深深的焦虑,出现强迫行为时,不要在他面前流露出你的焦虑和担心,这只会增加宝宝的心理负担。此时宝宝最需要有人陪伴,帮他缓解焦虑情绪。

小提醒:请多花点时间陪伴宝宝,讲轻松的小故事给他听,或一起听舒缓的音乐,再陪他去最喜欢的游乐园。千万不要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强制他改正,这只会让年幼的宝宝变得更加神经质。

宽严有度,消除强迫行为

对宝宝的教育要宽严有度,宽容心是你应有的。在成长过程中,宝宝难免会犯错,甚至一犯再犯,这不是他有意与你作对。

任何良好习惯的养成都需要时间,你要做的就是提醒。不要强迫宝宝接受超越他年龄和认知的训练,否则会给他带来精神压力。

给爸爸妈妈的话

纠正宝宝的强迫行为,要从教育和心理两方面一起着手。一方面帮助宝宝找到强迫行为的原因,鼓励他自己克制;另一方面多在家中营造轻松和谐的气氛。只有心灵不受伤害,人格才更健全。

上一篇:怀孕了怎么吃 下一篇:独立自信小哥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