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新旧教材对比分析

时间:2022-05-30 01:31:53

高中生物新旧教材对比分析

【摘 要】本文对比分析了人教版高中生物新旧教材的特点,着重从重要概念对比、内容上的增减、内容呈现方式、实验细节变化等四个方面将新旧教材从宏观上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就新教材的特点提出相应的学习策略和教学策略,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关键词】新旧教材;对比;策略

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为了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更有效地促进高中生物的教学工作,在人教版旧教材(简称旧教材)的基础上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了相应的人教版生物新教材(简称新教材),那两本教材有什么不同呢?本文就其不同点做简单比较。

1. 重要概念对比 生物学概念是学习生物的基础,准确的掌握概念至关重要。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中的生物概念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语言表达更清楚、准确,如:对于渗透作用的定义,旧教材:这种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透过半透膜的扩散,叫做渗透作用;新教材:这种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透过半透膜,从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的扩散,叫做渗透作用。概念阐述更全面、具体,如:对于自养型的定义,旧教材:绿色植物直接从外界环境摄取无机物,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制造成复杂的有机物,并且储存能量,来维持自身生命活动的进行,这样的新陈代谢类型属于自养型;新教材:绿色植物和少数细菌以光为能量来源,环境中的二氧化碳为碳源来合成有机物,并且储存能量,这样的代谢类型属于自养型。纠正了表述有误的概念,如:对于叶绿体的定义,旧教材:叶绿体是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新教材: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含有的细胞器。

2. 内容上的增减 新教材删除的内容: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此节被删除但内容被分摊到其他章节里;植物的矿质营养;被子植物的个体发育过程。

同时新教材增加的内容有:光合作用的发现增加了荷兰科学家英格豪斯的实验故事;化能合成作用;植物微型繁殖技术;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原理和方法;探索生长激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3. 内容呈现方式 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在内容呈现方式上的最大特点是变阅读式学习为探究式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旧教材:《实验: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新教材:《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与失水》;旧教材中渗透作用与水分的流动是以小字的形式出现,而在新教材中是以问题探讨的形式出现;植物栽培与光能的合理应用变更为《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4. 实验细节变化 实验方面最大的变化是新教材将旧教材的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式实验,如:《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与失水》、《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这样的设置一方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独立思考,参与评价,进一步体现了课改的宗旨,另一方面通过这些探究活动的设置和开展,使学生亲历思考和探究的过程,充分发挥其创新意识,在探讨过程中逐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同时,在实验名称方面也有所变更,如:将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变更为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使实验主题更确切。

在课改的趋势下,以实验为基础的生物学科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方式,朝着更为科学的方向发展,以往的学习方法以死记硬背为主,但在课标的要求下这样的方法显然不适用,而需要的是更为科学更为有意义的方法。对于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还应注重知识的应用,因此应该将理论知识渗入到实验中,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能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氛围,更能贯彻新课标的主要教学思想――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同时,还应加强学习的自主性,例如:在探究实验《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开始前,可自行分小组进行资料收集,根据现有实验条件进行实验设计,最后根据自己得出的结果与其他小组的比较和自我评价,一方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另一方面还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对于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应该注重传授方法,正所谓“授之于渔”,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学生会做的,应大胆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学生不会做的,教师应适当引导、启发、共同解决难题。

通过对新教材与旧教材的对比中发现,随着课改的进行,新教材的内容确实有了很大的突破:优化了知识编排结构及形式、内容更贴近现实生活、更加注重学生探究式学习能力的培养等等,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课本知识,而且培养了其多方面的能力,为将来走入社会打下更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小燕.高中生物新旧教材对比研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02):29.

[2] 崔萍;赵志强. 高中生物新旧教材对比研究[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0(04):114~116.

上一篇:浅谈高中生物有效教学方法 下一篇:机械基础教学路上的改革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