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高中作文教学落到实处

时间:2022-05-29 09:34:18

将高中作文教学落到实处

在历年的高考中,作文的成败决定着语文科考试的成败,有很多人都说作文是高考语文试卷中的“半壁江山”。所以,作文教学毫无疑问地成了高中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一个模块。但是,我们在实际的教学中却存在着很多困惑,如果把作文比作一座大山,那么我们有许多一线语文老师所做的努力往往就是在愚公移山,机械地、循环地做着“布置――批改――讲评”的工作。为了优化高中作文教学,从教以来,我做过不少的尝试,总结出一条将高中作文教学落到实处的有效路径:千方百计上好作文指导课,自始至终训练现场写作文,及时反馈与精心修改作文。

一、千方百计上好作文指导课

上好作文指导课能够给我们的作文教学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当我们把可操作性强的方法教给学生时,当我们将学生从写作的恐惧中带出来时,当我们把文采飞扬的语段直观地摆在学生面前时,如《南方周末》所说――“总有一种情感会让你泪流满面”。一堂精心准备的作文指导课,总能让学生有所收获,有所感悟,有所行动,这就足够了。

那么,怎样的作文指导课才能算是有效的、成功的作文课呢?

我认为只要把握好一个原则就可以了,也就是将作文教学落到实处,让学生“有所得”。比如,在指导学生《学习写得有文采》时,我们首先要树立学生正确的审美意识,让他们知道好的文章必须同时具备深刻的思想和优美的语言。然后展示一些优美语段,让学生直观地感悟语言的文采美,学会欣赏、评价,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文质兼美”,什么是“讲究文采”,进而激发他们的兴趣、增强他们写好作文的信心,让他们有一种“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冲动。接着就可以教给学生几种增加文采的方法,并让他们跳出有限的理论,写出能表现某一思想的有文采的句子,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写作水平,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求取知识、训练技能的天地。这样的作文指导课就一定能将作文教学落到实处,切实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有所收获。

二、自始至终训练现场写作文

当我们千方百计上好了作文指导课之后,一定要给学生提供练笔的机会,因为思想和方法只有通过笔头才能体现出来。很多语文老师都觉得写作文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情,于是在时间上“同情”学生,总是让学生在课外完成作文。这样做本来也无可厚非,但很多学生会觉得课内的“痛快”换来了课外的“痛苦”,有些学生折腾一两个星期都完不成一篇作文,这种学生面对作文的“痛苦”就是无期限的了,叫他怎么能不怕写作、恨写作呢?而且,现在的网络搜索功能相当强大,学生为了“交差”经常会依赖网络来写作文,将剽窃来的作品上交给老师批改,经常让老师哭笑不得,师生都浪费时间,师生都没有收获。这样下去根本无法将作文教学落到实处,更不要说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了。为了杜绝这几种情况的发生,我认为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自始至终训练学生现场限时写作文。

现场限时写作文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要求学生有敏捷的思维能力和快捷的书写速度。刚开始训练时,老师要花点工夫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挑战自我,甚至可以先从速度上与同学展开较量,只要能把他们那可贵的斗志培养起来就可以了。当他们完成作文时就一定会有一种成就感和如释重负一般的感觉,这能让学生从对写作的恐惧与厌恶的阴影中走出来。当然,也会有部分学生一时不大适应,难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针对这种情况,老师应该多鼓励学生,让他们既有压力也有动力,在下一次的训练中会表现得更好。其实写不好作文和怕写作文的学生最喜欢这种现场限时的作文训练方式,因为用学生的话来说就是“长痛不如短痛”。

三、及时反馈与精心修改作文

曾听一位语文老师说,批改学生作文就如同吃肥猪肉,越批越腻,越改越乏。这一句话道出了很多语文教师的心声,但这只是一种“现象”,我们的首要任务不是批评现象,而是要透过现象去寻找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作文的量的确要有一定的保障,但也绝不是越多越好,作文写得太频繁迟早会给老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带来不利的影响。我觉得小作文完全可以放在作文指导课中完成,当堂完成,当堂反馈、交流,趁热打铁,效果相当不错。大作文三周一次,安排在作文指导课后一周当堂完成,写完作文之后的一周即为讲评和修改的时间,这样一来,三周一循环,井然有序,老师也可以改掉拖拉的毛病,养成及时批改与反馈的好习惯。当然,批改不等于修改,不必空话套话式的眉批总批,更不能局限于改错别字和病句,因为这是学生应当在作文修改中自主完成的事情,不必老师“代劳”,老师只要指出学生作文具体好在哪不好在哪,再给点修改建议就可以了,修改建议可以从结构、详略、语言、首尾等方面提出。反馈写作情况时要从二次审题、学生立意、素材共享、不足之处等方面着手,为学生接下来的修改提供帮助。

上一篇:巧借“通感”指导朗读 下一篇:现代文阅读之尾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