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财务管理的现状及改进措施

时间:2022-05-29 08:32:45

浅析高校财务管理的现状及改进措施

【摘要】我国的高校财务管理模式在这些年来经历了较大的变迁,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也必须“与时俱进”,本文对高校财务管理体系的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从多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高校财务管理,现状,改进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财务管理模式逐步由以往的“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单一管理模式向多样化的管理模式转变。发展到今天,各高校基于不同的办学规模,分别采用“统一领导、二级管理、集中核算”或“统一领导、二级管理、独立核算”等模式进行财务管理,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日趋扩大,经费来源的多样化,高校财务的日常管理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教书育人范畴,还包括了对外投资、国际交流、校企合作等多个领域,这些新业务的出现必然会对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提高高校财务管理水平以适应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已成为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当务之急。

一、高校财务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当今的高校财务管理工作较之改革开放之初有很大的提高和进步,高校财务管理的规范化、专业化水平也有较大的提升,但毋庸讳言的是,在目前的高校财务管理中主要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意识较为淡薄

近年来,作为高校三大功能之一的科学研究取得了蓬勃的发展,与之密切相关的科研经费也成为高校资金来源的重要渠道,而不少高校对于科研经费的强化管理却缺乏足够的重视。高校的科研业务管理一般由学校下属的科研管理部和财务部两个部门分管,前者承担科研项目的一般管理工作,包括科研项目的申报、审批、立项和结题,后者主要负责科研经费的管理,两个部门虽然各司其职,但由于资源无法共享,又缺乏有效的沟通,导致科研经费的支出随意性较大,经费使用多有不当,不少科研项目的结余经费长期挂账却未得到及时处理,资产购置的随意性较大,容易导致资产利用率低及造成浪费等问题。

2.高校财务预算管理趋于“形式化”,缺乏良好的执行力

高校的财务预算管理不仅是高校财务工作的重要内容,更对于高校教育科研事业的发展和各项工作的展开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但部分高校的管理层和下属的非财务部门对于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多有忽视,甚至片面地认为预算管理仅仅是财务部门一家即可完成的工作,导致财务预算在编制时得不到各部门的有效配合,严重影响了财务预算的编制时效性。

不少高校的财务预算编制内容也不够完整合理。由于这些高校对自身下一年度的发展规划不够清晰,缺乏科学的预测,因此在编制预算时往往存在虚报、“先报再说”等不良现象,进而导致随意追加预算或年末预算根本未执行等状况的出现,极大地影响了财务预算应该具有的合理性、有效性和权威性。

3.高校财务管理中普遍缺乏较强的财务风险控制意识

根据以往学者对高校财务风险控制的研究,各高校在财务风险控制领域存在着颇为严重的问题。其一是高校在筹资方面多依赖银行信贷,“高校扩招及大学本科办学水平的评估使得教育投入与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多数高校通过银行贷款的形式缓解自身资金的压力,增加了高校财务风险”;其二则是“高校的财务制度、管理水平和管理方式不能适应高校财务管理风险的要求,学校、银行及社会对高等教育的发展作出的过于乐观乃至错误的预期是导致高校财务风险增加的主要原因。”正如有学者所总结的,高校存在财务风险的症结源于以下诸因素:“政府投入不足是造成财务风险的主要因素,还本付息压力大是造成财务风险的根本因素,学费预期收入出现不确定是造成财务风险的客观因素,风险意识淡薄、管理弱化是造成财务风险的主观因素”。

二、优化高校财务管理的改进措施

1.健全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强化科研经费管理。高校的财务和科研管理部门应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并结合自身实际,制定适合本校的各类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对科研项目管理人员进行相关的财务制度培训;财务部门应积极参与到科研项目运行的全过程中去,指导项目负责人合理编制科研预算,避免经费使用和资产购置中出现短缺或浪费现象,在科研经费到账后,财务部门还要积极做好经费的核算及结余经费的处理工作。

2.强化高校预算管理水平,提高预算执行能力。各高校管理层要重视本单位的财务预算管理工作,财务管理部门则应积极组织好财务预算编制的宣传、动员和培训工作,让高校各部门了解财务预算编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各高校应制定财务预算编制的管理办法并加以严格执行,在预算编制工作中要规范财务预算的编制程序,推动“零基预算”编制,并有效的结合高校本年度财务预算的执行情况、下年度的工作计划及中长期发展规划,完成一份“收支平衡、统筹兼顾”,科学、完整、细致的财务预算。

在预算执行中必须从严把关,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已编制预算的执行情况,及时找出执行工作中产生的问题并加以纠正,从而不断提高预算的执行能力。

3. 加强财务风险意识,建立有效的高校财务风险控制机制

财务管理人员缺乏足够的财务风险意识,是高校财务风险频发的原因之一。因此高校的财务部门必须要进一步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有关财务风险管理的教育工作,提高他们的财务风险意识和财务风险管理水平。

构建一套较为完善且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是高校控制财务风险的最重要基石,该机制包括了内部控制环境和内部控制制度。只有通过内控机制对于财务风险管理实施权责明晰、管理严格、运行有效的规范监督,才能最大限度地防范和减少高校财务工作中面临的种种风险。

参考文献:

[1]辛荷、展鹏. 我国高校财务风险管理的博弈分析[J] 会计之友,2013(7) 116-118

[2]孙莹. 高校财务管理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探讨[J] 当代经济 2014(1) 66-68

[3]唐荣红. 浅谈我国高校财务管理制度的优化发展[J] 经济师 2014(1) 180-182

上一篇:春华秋实育莘莘学子 下一篇:中国旅行社成立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