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教学摭谈

时间:2022-05-29 05:47:28

高中作文教学摭谈

摘 要:写作教学历来话题很多,众说纷纭,本文试图从写作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收集积累、素材,培养创新求异能力和发散思维等方面谈一孔之见。

关键词:高中作文 教学方法 创新求异

写作是运用书面语言表达思想,进行交流的重要方式,也是作者观察世界、认识世界和创造性阐述世界的过程,是高考语文的半壁江山。新的课程标准和高考考试大纲对作文教学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培养高中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综合能力,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重视“写”在整个语文综合能力构架中的支柱作用,指导学生热爱习作,练就学生扎实的写作功夫,在高考中写出满意的作文,获取较高的分值,历来是语文老师和莘莘学子在教学中不断探索的一项重要课题。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谈谈作文教学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收集素材,大量积累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写作信息浩如烟海,无可限量。文章所反映的主旨,由于经过艰苦的选材过程及思维方面的沉淀,通过“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的人为创造活动之后,如此无限量的写作信息,却必然不同程度地受到不同时代、阶级、道德、民俗观念、情感喜恶的规范和影响。准确把握这些有形题材,以此设置习作达标规程并明确达标原则,在实践操作中使之具体化,就会减少作文教学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使作文教学日趋合理化,制度化和成熟化,体现出作文教学的科学性。

宏观上把握好训练题材内容,使学生对作文训练有一明确的标的。这就要求指导者积极关注生活热点话题,重视对社会焦点问题的收集和研究。例如;平常练习的题材内容可直接或间接或有所侧重或兼而有之涉及以下几个主要方面:①爱国主义;②远大理想;③传统美德;④奉献精神;⑤弘扬正气;⑥见义勇为;⑦艰苦奋斗;⑧健康心理与热爱生活;⑨望子成龙与家庭悲剧;⑩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市场经济与社会腐败现象;环保意识的增强;做人与处世;以自我为中心与以天下为己任以及公平、正义、诚信、竞争、和谐等等。这些题材可指导学生参与搜集整理加工归纳并指导应用。

二、培养能力,求异发散

发散型思维是创新思维的主要思维方式,是指沿着不同方向、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从多方面寻找问题的多个答案的思维方法,运用这种思维方式,可以摆脱传统习惯的禁锢,突破常规的束缚,闯出新路子,提出新颖独到的创见。因此,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进行求异性作文训练,乃是培养学生“创新”的主要手段。

怎样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呢?一是运用多向思维,开拓学生思路。拿到一个作文题,学生往往囿于习惯思维,只能看到事物的一个方面,即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那个方面,以致落入窠臼,步人后尘。这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多方位思考,多角度立论,深入发掘题目的含义,从而提出新思路、新方法、新方案。二是运用逆向思维,鼓励学生“反弹琵琶”,即打破传统的思维程序,把问题作反向思考。运用这种思维方式,常常会翻出新意,收到出人意料、令人耳目一新的效果。三是运用侧向思维,引导学生的思维避开众人注目的正面,从一般人不注意的侧面进行思考,寻找突破口,解决问题。

事实上有多很俗话、成语、格言等,往往只强调约定俗成思维认识,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大胆创新,想别人所未想,言别人所未言,从而写出既异想天开,又合乎情理的文章,如 “开卷未必有益”、“多多亦善”、“在其位谋其政”、“欲速则不达”、“知足常乐”、“好酒也怕巷子深”、“班门弄斧”、“毛遂自荐”、“物极必反”、“大器晚成”等。总之,我们要尽可能多的挖掘能引发学生发散思维的材料,营造自由宽松的氛围,引导学生在慎思、明辩的前提下破旧立新、推陈出新,培养学生辩证求异的能力。

三、创新方法,别出心裁

在作文教学中贯穿三种创新方法,大胆创新,标新立异,闯出一条成功之路。一是抓住契机创新。一个人物,一句话,一点回忆,一个场景,一首歌词等,都可以触动同学们的思绪,成为作文的“契机”。我国当代作家何大霖曾打了一个比方:“好像有一堆柴在那里冒烟,就是烧不起来。”所以我们教师要善于“拨弄”、引导,为学生作文提供契机。二是逆转创新。俗话说,文似看山不喜平,曲径才能通幽,曲折才能生姿。作文最忌的就是平铺直叙,要在自然中求变化,流畅中求跌宕,才能做到引人入胜,扣人心弦。例如写作中的欲扬先抑,设置悬念,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等。鲁迅,美国的欧・亨利等都是逆转手法的高手。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巧设文章“转折点”。三是巧合创新。这里的“巧”主要指碰巧、凑巧、巧遇、巧合。精巧的构思,巧合的情节,确实能使作品锦上添花、出奇出新。南京师何永康教授在作高考作文考前指导时经常说的一句话:“亏他想得出来”。多读一些古今中外的精短小说,对我们写作记叙文一定大有裨益。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认识并合理地创设“巧合”。 总之,培养灵感,诱发灵感,捕捉灵感,是直觉思维训练的三部曲,唱好这三部曲,必将提高学生的写作热情,增强学生的写作信心,从而促进写作水平的整体提高。

马克思曾说过:“科学的教育任务,是教育学生去探索创新。”高考也在不断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已成为时代对教育的迫切呼唤,国家发展对教育的强烈要求。从这一点说,培养创新思维,其意义就远非开拓写作思路、激发写作兴趣的问题了。鉴于此,我们语文老师就更需打破学生原有的思维定势,鼓励学生去开掘学生的创造灵感,引来学生的思维活水。不断积累,勇于创新,大胆想象,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和创造潜能,为社会培养大批急需的创造性人才。

上一篇:文本阅读的英语词汇教学研究 下一篇:谈高职教师专业素质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