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新三农”问题的对策分析

时间:2022-05-29 04:22:34

解决“新三农”问题的对策分析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发展小城镇是新时期现代化建设的一项战略任务,这既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距、致富农民的重要途径,也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建设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伴随着小城镇的建设,在一些农村出现了无地农民、失地农民和外出打工农民。“新三农” 的增收问题成为了一些农村的难点问题。如不及时、有效地得以解决,对提高农民收入、稳定农村都将产生负面影响。

农村土地承载着农业生产与农民社会保障的双重功能,随着人口的增加,这种双重功能正在演变为“保障重于生产”。农民失去了土地,虽然得到了相应的补偿,但对于祖祖辈辈依靠土地为生的农民来说,仍感到没了根基。如何使农民走向非农行业和向城镇转移,转变观念与市场经济接轨,适应并胜任非农产业的工作,增加农民收入,是解决“新三农”问题的重点。笔者认为:以下措施的采用会有效地促进“新三农”收入的增加。

一、政府出台安置政策,健立健全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机制

政府尽管已给了失地农民相应的补偿,但毕竟有限,年老些的农民大多患病较多,又失去劳动能力,所以只能将这部分资金保存以备急用。因此,应对这些农民发放最低生活费,标准因村因人酌情考虑,资金可以从征地款中支出,使农民的生活有社会保障。另外,要提供扶持和优惠政策,对失去土地准备自谋职业发展养殖业、花卉业等高附加值行业,又苦于没有资金的,政府应在贷款、税收、场地、技术、销售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

二、加强职业培训体系建设

相当数量的农村劳动力不具备离开土地进入大中城市求职谋生的条件,他们缺少文化、缺少专业技术,不能适应市场用工由体力型向专业型转变,加之城市职工下岗失业过多,农民进城就业难度更大,所以,各级政府部门应加大职业教育投资。农民进城打工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不是没有岗位,而是符合要求的人太少,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统计,2004年,平均有50%的企业新拓岗位需要熟练技工,而在我国9000多万农民工中,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只有18.6%,所以要尽快向农民传授致富的技能,只有掌握一定的技能,才能真正地脱贫致富。这就要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各界投资于农村教育,职业培训是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的重要途径,要通过增加投资,完善农村劳动力职业培训体系,逐步形成“市场引导培训,培训促进就业”的新机制,促进职业培训与劳动力转移相衔接,使技能培训、就业介绍、就业后服务管理融为一体,实现良性循环,让离开土地的农民能及时就业。

三、搞好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产品的深加工,就地“消化”一部分无地失地农民

在目前农产品普遍供大于求的情况下,最有效的办法是通过大力调整有地村的农产品种植结构,让周边的无地和失地农民就地加入到农产品的深加工和精加工中。市场需要农产品优质化、多样化、精细化,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支持粮食主产区、发展粮食产业,并不单纯要求农民种粮食提供原粮,而是要发展粮食的转化,发展粮食的精深加工,让粮食大幅度增值,另外,还要注意发展园艺产品和蔬菜业、花卉业,以及水果、食用菌等。无地失地农民被就地“消化”也可免去到城市打工租房之苦,降低投入,增加收入。

四、改变就业观念,鼓励农民打工增收

农村富余劳动力和无地、失地农民合理分流的途径有多种多样,除了到村办、镇办企业就地消化外,最有效的办法是鼓励他们到富裕地区打工。因为大中城市服务行业的就业岗位相对较多。笔者从新近发行的相关报纸上了解到广州、深圳地区仅第三产业就急需10万名技术工人。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中,第三产业总产值仅占三分之一,而发达国家占到70%以上,我国正在加快第三产业发展,这就需要有更多人员从事第三产业。从长远看,这不仅可以解决无地、失地农民增收问题,还可以让他们在打工中学到市场经济的知识,提高他们的素质。使他们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固地占有一席之地。当然,鼓励农民打工,需要在政策上加以引导,各地应多设立提供劳动力就业信息和服务培训的中介机构,防止流动的盲目性。同时通过政府资助的方法,尽可能向农民免费和低收费。

五、全力解决“村改居”问题

农村城市化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发展,城市化是必由之路。中国现在农民收入低,最根本的原因是农村劳动力严重过剩,每一个农村劳动所支配的资源太少,所以解决农村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减少农民,转移农民,推进城镇化。只有稳步退出农业,让位于高集约、高科技的工业和第三产业,农民的收入才能稳步提高,生活水平才能不断改善。当务之急是要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并加快“村改居”工作的步伐,逐步推进包括户籍制度、就业制度、福利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在内的各项改革,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扩大农民就业空间,取消各地对农村劳动力在城市就业的歧视政策,逐步实现农村人口城镇化。

六、改革医疗保障制度

这个问题涵盖所有农民的切身利益,如果不能解决农民的医疗保障问题,农民增加收入只能是一句空话。过去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率平均只有5%,但是农民看病的费用平均年增长率却高达13%以上。目前,我国9亿多农民的医疗基本上处在一个自费状态,许多家庭因病致贫。特别是无地、失地到外出打工农民,他们因各种原因增加了患病和受伤残的风险,他们的医疗保障更应引起各级部门的重视。解决农民因病返贫问题,应当建立一种适合我国国情的农村社会化的医疗保障制度,使之与商业性医疗保险等多种保障措施并用,建立以统筹为核心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上一篇:对亚当·斯密“一只看不见的手”的解读 下一篇:可逆式蜗轮传动系统的改造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