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性阅读教学策略浅探

时间:2022-05-29 03:45:13

探究性阅读教学策略浅探

探究性阅读是一种理解性阅读,它是学生利用现有的经验与知识,去探求与发现,从而得到答案的一种阅读方式。探究性阅读具有开放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在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探究过程,进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综合能力。

一、巧设探究情境

只有激发起学生阅读的兴趣,才能够取得较好的阅读效果。因此,在探究性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教学情境的创设,结合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合理的情境,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提升他们主动探究的意识。

1.营造氛围

这就需要教师建立一种平等、民主的关系,促使学生身心处于最活跃状态,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同时,在情境创设中,要加强对学生的激励评价,保持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热情。

2.设置悬念

由于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对阅读课文的重视,也是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命运的重视。因此,教师要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进行悬念的设置,引起学生急切期望的心理。例如,在教学《惊弓之鸟》中,教师就设置悬念:“现在,空中飞着一只大雁,大家想想,用哪些办法能把它打下来?”学生的回答是多种多样的。对于学生的答案,教师要给予肯定,同时要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古时候有个射箭能手更赢,只是拉弓,不用箭,‘嘣’的一声就把这只大雁射下来了,这究竟是什么缘故呢?”带着这个问题,学生就对课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主动地思考和探究。

3.质疑问难

问题,是学生探究的根源。学生对新知识掌握实际就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的,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语文学科内容丰富,教师要根据这一特点,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自主的阅读,培养学生求异思维和创造能力。

二、创新探究形式

为了提高探究性阅读的效果,避免探究性阅读的形式化,需要对探究性阅读的形式进行改革和创新。要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和小学生的特点,合理的选择探究性阅读的形式。一般来说,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探究性阅读形式。

1.问题式探究阅读

小学生具探索的愿望和心理,因此问题式探究阅读可以充分地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鼓励学生去发现和探索需要解决的问题。在进行问题式探究阅读时,不是单纯的一问一答,而是教师营造一种和谐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还发现深层次的问题。这样在反复的思维训练中,让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实现学生思维的活跃。

2.体验式探究阅读

所谓的体验式阅读就是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将知识主动地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即将自己的情感融入文本中的对象,把自己视为文本中的角色,从而产生心理共鸣。这就需要运用多种手段,利用多媒体创设合适的情境进行心理内化引导。表演是体验式探究阅读的一个有效方式和途径,主要是根据文本的情节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这样可以加深对阅读文本的理解,实现对问题内涵的深入探究。同时,在表演中还可以对空白处进行大胆的想象,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3.合作式探究阅读

合作式探究阅读是以小组为单位对阅读进行指导,在集体探索中完成对文本的探究和理解,实现阅读效果的最大化。合作探究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实现自身素质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握合作的时机,根据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合适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表扬和激励,不断提升合作学习的效果。

三、深挖探究的内容

文本是阅读的载体,因此要加强对阅读文本的利用,深挖探究的内容。这就需要从以下几点着手:首先,要挖掘文本的内涵,引导思维创新。在阅读教学中,要根据文章的难点和疑点,让学生对课文进行思考分析,从多个角度进行探究。其次,要对教材的内容进行延伸,拓宽学生视野。如在学习了《倔强的小红军》后,课外找找有关长征的故事读一读。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可以使学生领略到红军长征的精神,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学习《太阳》以后,引导学生在课外收集相关的太阳资料,也可以引导学生对自然界进行探索,满足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拓宽自己的视野和思维。可见,探究性阅读教学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还可以实现对其他学科学习能力的渗透,实现综合能力的提升和全面发展。

此外,还需要对探究性阅读教学进行反思,不仅要对学生学习结果进行反思,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引导学生对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的思考。这样,在不断的反思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阅读技巧和学习能力。

探究性阅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符合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要求,能够充分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独立性,充分挖掘学生的智慧和潜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就需要我们语文教师加强对语文教材和学生特点的研究,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方式,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责编 韦 雄)

上一篇:语文课堂语言习得的策略 下一篇:中小企业折射国家经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