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细人的酒歌与酒文化

时间:2022-05-28 10:35:16

阿细人的酒歌与酒文化

世界上很多民族都爱酒,甚至有的还“嗜酒如命”。居住在云南省弥勒县西山区的彝族支系阿细人,就是这么一个爱酒的古老民族。阿细人的酒歌和无时不在的酒文化,是任何民族都无法比拟的,在创世纪长诗《阿细的先基》中就有“有酒不想肉,有肉就想酒”的诗句,阿细人爱酒的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阿细人的酒文化源远流长,独具魅力,它在振奋精神、和谐关系、传播信息、征战婚聘等社会生活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阿细人饮酒非常特别,有“吃白酒”“转转酒”“交杯酒”“三道酒”等饮法,其间还要伴以酒令、酒歌、酒舞和相关的艺术活动。

阿细人的酒有糯米酒、高粱酒、小米酒、甘蔗渣酒、苦荞酒、甜荞酒、大麦酒、苞谷酒、五谷酒,可以医治疾病的泡酒、麻栗子酒、红薯酒,还有用苞谷面捂的甜白酒。阿细人捂甜白酒不是为了尝鲜,而是把它当作一年之中的重要饮食来重视。为此,阿细人捂白酒少则十几公斤,多则几百公斤。捂甜白酒的工序很复杂,只有能干的主妇才能担任――筛选、脱皮、辗磨、用木甑子蒸,放置簸箕里凉透,然后拌酒药,又置入不会透气的篾箩中压铁后移到灶门口。地上先铺上稻草,再铺上蓑衣,最后铺新鲜的鸡素子枝叶,再支上装着米面的篾箩,上面再覆盖一些鸡素子枝叶,最后用草席包围用棕绳捆紧……等到有浓郁香甜的酒味透出来,才解开草席让甜白酒出箩,随之送一碗给邻居和亲戚品尝。送去的甜白酒要堆尖,要抹圆,表示金山银山。

甜白酒不仅可以解渴提神,而且也被用来敬神祭坟。秋收完毕,每一个阿细家庭都要舀两碗苞谷籽交到主持下一年“祭龙节”(“龙”指“龙树”,是保佑人畜平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丽的女神)祭祀仪式的庄家手里,捂出甜白酒后也不能尝,不论酸甜装罐封口,到过“蜜技嫫节”那天才开封搅成水酒祭大龙树。是时,口渴的大人喝甜白酒解渴,不会喝高度酒的小孩也喝甜白酒助兴。在老毕摩作法的铃声中,他们酒碗高举过顶绕几圈,口中念念有词,为家人和朋友祈求蜜技嫫神保佑平安,一起分享那份浓浓的乡情。

阿细人过清明节不是去“扫墓”,而是去“祭坟”,高纯酒和甜白酒更是不可或缺的祭品。在那万木葱绿的阳春三月,阿细人的后来人顶着烈日,坐在老祖先的合葬墓(阿细人以合葬为荣)前与先人共餐,他们用高纯酒和甜白酒演绎一场“阴间阳间共一时”的真实场面。那称颂祖德的酒歌,惊飞了近处歌唱的布谷鸟;那缅怀祖先业绩的酒香,熏飞了盘旋于蓝天的苍鹰。

祖先灵魂的无时不在、无处不有,是阿细人祖先崇拜观念的一个重要特征。大凡阿细人家,都有一张巨大的供桌。这种特制的供桌长两米、高一米五左右,是阿细人供奉列祖列宗的地方,供桌上的香炉和供碗常年不动,酒碗常盈,酒香常飘,以表阿细人“丰粮要祭祖,丰酒要敬神”的灵神崇拜。阿细人的酒桶酒罐就放置于供桌的下方,表示与供桌同在,与祖灵同在,以便让祖灵随时感受到酒香,同时也让祖灵看到“我们喝醇酒,我们食美味”的美好生活。

在阿细跳月的故乡,阿细人有客人必有酒宴,有宴必有酒歌,唱酒歌成为阿细人日常生活和节庆活动中不可或缺的民族风俗。有时,为了喝一口酒, 阿细人也要唱一首酒歌。 阿细人的酒歌原来是毕摩唱的经词,毕摩借此赞美酒的醇美、赞美酒的飘香,哪怕喝的只有一种酒,也要唱“喝的十二种,吃的十二样”。

阿细人的酒歌,内容五花八门,“色彩”缤纷:有敬神唱的酒歌,有祭火唱的酒歌,有迎接贵宾唱的酒歌,有庆丰收唱的酒歌,有庆典唱的酒歌,有亲朋好友相聚唱的酒歌,有劝酒唱的酒歌,有告诫后人要传承本民族文化唱的酒歌,有自娱自乐的酒歌……大凡节庆之时,阿细人有个重要的举动,那就是用酒祭祖、敬神、敬贵宾、唱酒歌。

在这里,阿细人的“酒歌”既是劳动生活的歌谣,又是劝人饮酒的“将进酒”:“欢迎你,远方的客人来参加阿细祭火盛典,我们火火红红端起酒杯,请你喝上一碗甜蜜的祭火酒,祝你身体健康!新年快乐!万事如意!喝了这碗祭火酒,带回全家欢乐!工作胜利!幸福安康!阿细祭火,永远欢迎你!喝、喝、喝!”

阿细人不仅要唱酒歌,而且还要跳酒舞。酒舞的道具就是酒碗、酒罐、酒桶。他们端着酒碗、抱着酒罐、拎着酒桶而舞:

“赛罗哩赛、赛罗哩赛,赛罗哩赛、 赛罗哩赛, 喝祭火的美酒, 喝一口美酒…… 赛罗哩赛、 赛罗哩赛, 赛罗哩赛、赛罗哩赛,干――!干――!”

阿细酒歌的歌词很简单,简单得似乎不能称其为酒歌,但一旦用他们民族的语言和特有的韵律唱出来,那歌词的含义也因之变得深刻、美丽起来,你于是就会认为这是世界上最动人的酒歌!你就会真正理解国际友人马德华(受联合国卫生组织派遣到阿细西山看病的医学专家)所说的“阿细人是一个欢乐的民族”的内涵。

阿细人的酒歌跟举世著名的《阿细跳月》一脉相承,是同脉同宗。阿细酒歌来自于阿细人的生产和生活,是阿细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变化,阿细酒歌的糟粕正逐渐被淡化,留下的,是打上阿细人烙印的熠熠生辉的酒文化。

我离开阿细山寨已经很久,但阿细酒歌却无时不在耳旁回荡,阿细酒香无时不在身旁弥漫。每每想起那火塘边的阿细酒歌,想起那抱着酒罐而跳的阿细酒舞,就感到一股浓郁的酒香,穿透悠久漫长的时间隧道扑面而来……

上一篇:最古老的国道:石板路 下一篇: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族文化精神